正文 第三十五章千秋传承C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0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七八。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有智先师父悉心传授,
有五祖后山晤面时关键指点,
加之牢记了圆梦师父切身告诫更八个月来“用志不分”(1),慧能坐禅功夫,可谓进步神速,可为什么今晚却有些静不下来了呢——
大师昨天脱鞋擦偈“亦未见性”(2)断语,今日午后突临碓房“米熟也未”(3)见问,更那三下轻击碓杠声音,此刻于慧能犹萦耳畔,在心深深……
昨天大师何言“亦未见性”?
想夏末某日,大师于山顶语重心长: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4)
人,识心见性,本学法所由,得法所益。佛法如筏,人哪有本心本性己识再来学法的道理。
所以,大师此谓更在世人出家及以佛法为百年荷担之学了。或也正因为如此,大师于己才更是良苦用心。
天下人食五谷、处六气、秉七情无出其外,但感病却因人而异,不就在人体质天生就有许多不同吗?医者若无视这本有差异,同病之时之中,那同方同药既可救人,有时也会于人有误吧?
人
“世间流浪,其性不同,
所趣各异,想念非一。”(5)
佛乃大良医,知病而说药。
一人一世界里,那出家当然亦百年一种非常之性、非常之趣、非常之念、非常之缘更过隙人生、刹那生命成就一种非常之径了。
因此,一般而言,伽蓝袈裟,不仅无益通常人生,更或鲜活生命一种自戕吧?大师前后于己开示深深用心、实实着落,是否也在这里呢。因为,人学法得法,终在展开百年生命,成就一己人生。人不洞然此中因缘本末志趣根本,那于学法之人“亦未见性”,还真鞭辟入里的吧。
可大师今又何究“米熟也未”呢?
想深秋某日,大师于山颠目光深邃:
“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6)
何谓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
生人于世,天地有我,抗志高节,人又岂能将自在身心囚于贫困、卖与富贵、屈从威逼。但现实面前,又几人能承载此中之志、承担此中之节更不惭不愧一己为人本心本性。
何谓天人师?
天本美好如意寄托,人本天地钟毓独灵。可那美好如意,只代代神话;而独灵之人,亦万类痴愚丑恶至极。
人若有存美好,谨遵本心本性不作诸恶,奉行众善,并于中自净其意,不但堪为世人楷模,假如真有神仙,想必也定会从天而降为之五体投地的吧,可千百年来,世间又几多天地共仰之人?
人美好之心,
人独灵之性,
人丈夫意气及为天地立德壮阔理想,或亦人皆有存,但又几人于中冰鉴且于中有所成就呢?
佛者觉也,不仅是于诸法本相穷原竞委所明,更或生命志趣清醒筛择及人生得失竭力存真。那“米熟也未”过程去壳吹糠与人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并由此成就一己百年至真至正,也有道理相类相通吧?
或许,
人只有洞然了万法寂灭一切无得无住,才能将一己小我完全融入这不生不灭永恒美妙世界?
或许,
人只有因此彻底净除了身心里外一切患得患失之杂,才能真正显现并不遗余力去成就人心比天地还广阔、比时间更久恒那纯正纯净美好愿境吧?
而此中丈夫之立、天人师之尊更成佛之谓那名异实同自我超拔,是不是就在真正“识自本心,见自本性”(8)?
因为,人非此洞彻,便不能有矢志不移百折不挠和生命旷达洒脱;非此敞亮,更难有无量视野、无量襟怀吧。
仍以释迦摩尼面对比一己生死更重更难灭国灭族那不可思议抉择来说,假若没有“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非常透彻更于中悲天悯人恢宏信念,至多一国家民族英雄而已,之中又何来人间丈夫担当、天地之师德行及佛之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呢?
所以,
人悟与不悟,彻与不彻,更临人临事态度、担当和境界,还真有一个“米熟也未”天大问号及天壤之别吧?
所以,
五祖于人虽从一开始就有所认定,但真要传法并与实实有寄非常所望时,那“亦未见性”之苛,“米熟也未”之究是不是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人到底见性也未、米熟也未,不仅在其反躬自问,且也有待进一步勘验了。五祖那三声杖击暗示今晚三更相见,是不是或也有存其中分晓呢……
———(1)。《庄子,达生》;(2。3。4。6。8)。《坛经,行由第一》;(5)。《增壹阿含经。下。卷第四十。九众生品第四十四。四00》;(7)。《孟子,腾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