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肃清2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9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池老爷子那叫一个心寒。他年少时也在京中打杂谋生过,在京中是有些关系的。这件事已经托人去打探,人未回来,却也知道老刘的话不太可信。
老刘气急之下指责少年收了三房贿赂,瞎编乱造,可那少年像木头桩子那般身形笔直地站着,不动也不理他。
终于,池老爷子送出去的信有回音了。两个故友托家中晚辈送信来,拆开一看,皆是对池萧两家结亲一事表示欣羡,对池馨兰今早的事只字未提。
霜姐听罢,径直从耳房出来,将腰间早就备好的细绳取下。那老刘见她来势汹汹,挣扎着起来要跑,可霜姐是随萧逸出征过的女子,老刘那点微末力气根本微不足道。霜姐拱手作揖:“晚辈沈霜拜见池家老爷。”旋即如禀报军情那般将萧逸吩咐的话一一道来。
池馨兰一听,正与萧逸在遮雨栏送她离开前说的一致。马车半道颠簸过甚,她从后车门跳出去往回求救,正好遇上霜姐。池馨兰形容狼狈,只好先到遮雨栏换了衣裳,找人去杏花楼知会萧雁和柴璇。事后,萧逸与池言旭一同寻来见过,再由萧雁护送回府。
其实除去萧逸救她那一段,其余顺序都是实话,倒也不必怎么记着,只是霜姐的话一出,二房和老刘便打脸了。此事萧逸是知晓的,霜姐又是萧逸派来保护池馨兰的,又何谈萧家生气一说?
池老爷子当机立断,让金氏给了这个月的银钱把老刘打发走。二房自然不依,池老爷子却不理她,谢过霜姐,又吩咐池馨兰好好休息,后面便只留下二房李氏。
池夏儿舍不得走,毕竟她以后嫁妆还得靠着池老爷子,单凭她爹娘的加起来还不够分呢。她上面还有池佩儿这个姐姐,虽然不如她逢源,却是长姐呀!她蹲在窗户边下偷听,听见母亲哭嚎喊冤,可向来疼儿媳的池老爷子却发了脾气。
“天福媳妇啊,你怎么就说不听呢?我说过的,池家不求泼天富贵,只求过得心安理得,一家和睦。你婆婆是老了,却不是给你拿来当刀子使的!”
李氏哭得十分伤心,匍匐在地拍着地面:“公公说的这是哪里话呀?我嫁来池家就是池家的人,怎么会害自己人呐?这些事都是三房那边招惹的,怎么就成我们二房的不是啦?公公难道不是偏心吗?”
池老爷子轻叹一声:“唉,你真是愚钝之极,难道不知何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吗?你把你亲戚引进来,我也当作看不见了,可你千不该万不该为了那点利益就陷三房于不义!你觉得我偏向三房,但你别忘了三房今日的成就都是自己争取来的,走的都是踏踏实实的道儿。”
“再者,今日三房好了,家里每个人以后嫁娶的身份也能抬高,换言之,要是一个人的名声不好了,别的也跟着掉价值。你成天想着为自己女儿谋路,可想过娇娇这回要真的着了你的道儿,你们蓄谋已久的宁远侯府也会跟着落空?”
李氏瞪着上座的池老爷子,发狠道:“宁远侯府怎么就是我们谋来的?那顾二少欣赏夏儿,那是一见钟情,怎么就是我们谋来的?那公公怎么不说三房那狐媚子去勾搭了四皇子和八皇子呢?”
“够了!”池老爷子喝了一声,吓得李氏当即就没了声儿。“冥顽不灵……罢了,我与你说不通,那就不说了,你回去吧。”他本想教化这个无知的儿媳,可见李氏已经没法好好沟通,只盼着二房的孙儿别耳濡目染,将这些不良习惯学了去。
此事让窗外的池夏儿听了个全,心里又气又委屈。今日的事要没有池馨兰自个儿往外跑,怎么会遇着歹人呢?她羞愤至极,回去换了一身以前从池馨兰那里要来的一套衣裙,这便去了宁远侯府。
—————————
五日后,离大婚只剩九日。
萧逸收到霜姐的信,忙至今日才得闲去了一趟池府。萧逸本想去见池馨兰,却被金氏拦下了。“大婚以前,不可见新妇,将军这婚期将近,还怕见不着吗?”
萧逸笑:“是萧某心急了。”将锦囊取下交给金氏:“劳烦岳母大人交于三姑娘。”一边让手下拿来另一包油纸折好的包裹。“小小心意,本是交由三姑娘给的。这样正好,当面给了岳母大人和小姨子。”
金氏眉开眼笑:“你小子倒挺上道。”打开一看,是一罐精致的木犀头油和雕刻精巧的鸦皮田黄石簪子,给池玉萍的是玳瑁做的小巧玩意儿。
萧逸临走,又被池言旭叫去附近茶肆说话。池言旭虽是文官,却是个不拐弯儿的:“我晓得萧家这门婚事是圣上赐婚,池某别的不求,只盼家妹过去不要让人欺负了去。”
池言旭的年纪其实与萧逸相仿,两人都差不过几个月,但鉴于池言旭对池馨兰的照顾,这声大舅子还是叫得服气的。“大舅子多虑了。圣上赐婚也是我心中的所求,虽说其中缘由不好说,但结果却是好的。”
池言旭自然晓得他对妹妹的心意,当时觉得一阶武夫怎么能配得上他的妹妹。不过转念一想,他家妹妹也不是什么才女。因此,他早就与金氏说过,池馨兰只能下嫁,不能高嫁。“我的妹妹少不更事,天性纯良,以后要有得罪了萧将军的地方,还请将军多多担待。要是家妹惹将军不快,大可把人送还,温阳亲自管教即可。”
萧逸想说池馨兰怎么会得罪他,但此时说什么,别人也是不信的,便拱手作揖应了。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话,提及那日春日宴,萧逸便说:“此事原不该由我来说,但池家一荣俱荣,萧某还是觉得提了好。池家二房姑娘近日常去云庭荟见什么人,如今三姑娘已经定亲,池家还有谁最接近东门家,想必大舅子心里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