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葬花女子——读《红楼梦》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10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无论从哪方面看来,《红楼梦》都不能算是我喜欢的类型。至今还未看完,只因不能完全读懂。但是,却为书中的人物感叹。
初中时语文老师常会向我们诵起《红楼梦》中的描写,于是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浮现于脑海。但我起初并不喜欢她,只因我错认为她柔弱。
真的去观摩了作品。虽只是翻过一小部分,我却不难发现了她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她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可是如此一个惊采绝艳的女子却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大观园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悲哀着,伤感着。
我特地好好地看了她葬花的一段。也许她的自尊就是源于他的自卑。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又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
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历历在目,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回忆宝黛的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他们的爱是自然的,纯洁的,但是生不逢时,只能痛苦而终,最后成为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为之揪心,为之愤懑。黛玉是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这便是读来最大的悲剧。“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
对于《红楼梦》,我只是浅尝辄止。对其中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过程,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如此背景还不熟悉。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封建社会无情地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对于书的背景,我不想评论。只说读到宝黛的悲剧爱情故事,很想书中的人物们哀叹了,为这葬花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