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定單接二連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08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四月下旬,裕鑫箱櫃廠剛開始安排生產IT公司的大定單的同時,沈括這個內京市內的銀行大單就安裝完畢了。
在請銀方麵的人來驗收工程之前,頂峰公司請了專業機構,來拍攝了很多現場照片和視頻。
專業機構按照頂峰公司的要求,挑選出了拍攝得很好的照片和視頻,當然包括特寫和細節,分別製作成了一個視頻光盤和編輯成了一本影視圖冊。
然後,刻錄了若幹張視頻光盤和圖冊光盤,卻不印刷圖冊。
公司老板決定,為了盡可能久地獨家推出鋼木結合的辦公家具,各業務部就用視頻光盤和圖冊光盤去拉業務,並且隻向甲方展示,而不給甲方複製。
因為,光盤是可以複製到手提電腦裏的,既可以直接用手提電腦向客戶經辦人展示,也可以用手提電腦連接客戶的投影機,向客戶的會議展示,而不會流向家具行業。
但印刷的紙質圖冊,一旦流入家具行業,就等於向同行提供了樣品,那就不再是獨家產品了。
就連頂峰公司的老板和業務經理們都沒有料到,拿著銀行的新款辦公家具的案例去拉業務,才二十多天,還在五月中旬,外州的幾個業務部,大都分別拉到了業務!
相當於內京這個案例工程的大單就有兩個,相當於沈括做的第一個工程的小單還有三個!
當然,頂峰公司老板很是會平衡下屬的訴求的,他知道這種獨家新款的產品提供商,是沈括牽線並辦成的,而且和產品提供商的永久合同,也是沈括簽的。
於是規定,所有其他業務部拉到的工程業務,要貨都由沈括去向產品提供商下單。
另外,因為工程辦公家具市場的獨家競爭力,是沈括引進公司的,就規定凡用新產品案例拉到的工程業務,在年終總結時,業績的百分之二,劃撥給沈括業務部進行提成核算。
百分之二,對於業務量大大增加了的各業務部來說,算不得什麼,何況,沒有獨家競爭力,還是很難拉到業務的,因為要拉到了業務,頂峰老板的上層關係才會起作用呢。
而沒有業務,那可是分文提成都沒有呢!
但是,多家業務部都劃撥百分之二的業績給沈括業務部,那就能相當於沈括業務部多做了一個不小的工程業務呢!
這樣,沈括再不會因為把自己開辟的渠道交給了全公司分享而耿耿於懷了,而且還樂意用他簽的永久合同,為業務同行下單生產。
當然,有一種活兒,仍是各業務部的,沈括不會代勞,他也不可能忙得過來。
這就是各業務部的工程布局設計和品種明細,必須做好後,再交給沈括去直接向裕鑫箱櫃廠下單。
至於合同和款項,自有公司財務部跟進,沈括隻需要過問一下公司打給裕鑫箱櫃廠的定金和貨款,履行他的合同角色即可。
而裕鑫箱櫃廠萬萬沒有料到的是,五月中旬,正在熱火朝天地生產IT公司的大單,沈括竟然在先後十天內,陸續下了兩個大單和三個總造價一百萬以內的小單!
雖然交貨的時間有先有後,如果產能夠,也能在要求期限內生產出來,可是,現在的產能,哪兒夠啊?
而且,沈括說了,這五個單子,都是外洲的業務,還不是他本人的內京業務,而他本人,完全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又會有業務呢!
沈括還說了,這五個單子,要求裕鑫箱櫃廠做紙箱,而且要求紙箱上麵不要印得太常規,就印上頂峰家具公司名稱和品名數量即可,詳細的內容,一概不印,紙箱成本可以單列價格,一並算作貨款。
做好後,聽通知,到時候送到貨運部去,按指定收貨地點和收貨人發貨。
送到貨運部發貨,運輸責任歸裕鑫箱櫃廠,貨運費歸頂峰公司。
結算時,就以發貨單為統計憑證。
這種合作夥伴,也是因為他們的利潤空間大,不那麼斤斤計較,所以主動提出,紙箱成本算他們的,隻是需要裕鑫箱櫃廠去設計紙箱和定製紙箱而已。
好家夥,這一下子,林裕鑫可是既大喜過望,又倍感壓力,連忙叫梁玉簫去他辦公室商量對策。
梁玉簫聽了林總道出來的感受,說:“自從知道了頂峰公司的運作方式,您說的這些擔憂,是我早就料到了的。
“林總,沒事,單都下了,隻還有一個單子還沒打定金了,估計明天就會打過來的,這是板上釘釘的鐵定單子了,而且後麵還會源源不斷有定單呢。
“所以,林總,現在完全可以再招一百二十個工人,把現有工廠的產能做飽和,才能應付頂峰公司的定單。
“同時,可能還要考慮,再買一輛中卡,再添個司機,另外專聘八個專業搬運工,在廠就是庫房搬運工,發貨就是隨車搬運工,以免一有出貨,組裝車間再忙,也隻能抽調組裝車間的人。
“為了不致於搬運工沒活兒幹時,也掙穩妥妥的月薪,而有了活兒,卻不情願去幹,專業搬運工,也來個底薪加計件,讓他們願意多幹活兒。
“司機和搬運,稍後幾天招聘都沒事,但一線工人,可得馬上招聘了。”
林裕鑫聽了後,說:“好,那梁廠長就趕緊安排招聘新工人吧。”
梁玉簫又說:“林總,因馬上要招人了,還有個事兒,得請示您,就是一線工人到飽和程度了,現在是產量大,品種多,組長的工作量就大了。
“所以,新工人全部到位後,組長應該脫產了,林總,您打算怎麼來給組長定工資?”
林裕鑫說:“梁廠長,我說過的嘛,這些事,你定了就行,打印成製度,我簽字就生效了的嘛?”
梁玉簫說:“林總,自古道,放牛娃不能把牛賣了,這工資嘛,我覺得還是先要請示您,這才合符規矩嘛。”
林裕鑫覺得,這個梁廠長,還真不是得意就忘形之輩呢,都給他放權了,但涉及了工資,他還是要請示,嗯,小夥子懂得進退!懂得進退的人,更可以放心地給他放權!
林裕鑫就問:“梁廠長,你有了想發沒有?你覺得怎樣給組長工資比較好?”
梁玉簫說:“林總,您看這樣行不行哈,組長月薪,給兩千,但他們與主管的兩千五相比,他們有可能覺得還不如在一線做計件劃算,管理就會不上心。
“那麼,在兩千月薪之上,每月在全組成員的計件工資裏,提百分之一出來,發給組長,作為組長津貼。
“這樣,組長就有了想方設法讓本組的工人多幹活兒多掙計件工資的動力,否則,雷打不動的月薪,會導致他們幹多幹少無所謂的。
“不過,這個津貼如果由企業發了,就又會變成大鍋飯工資,所以,寧肯微微往上調點兒工價,把這份津貼綁在工作量裏麵,也不能一直接由企業來發這個津貼。
“另外,專業搬運工,就給六百元底薪,沒事兒幹時,就算閑著,企業也才給每人每天付二十元保底工資,然後再設計一個搬運計件定額,讓他們活兒多時,也能掙到三千甚至以上。
“而且把搬運質量設計成質量等級,與計件定額掛鉤,這樣,他們就不會不顧損壞貨物與否,而隻圖完成任務了。”
“林總,您看這樣行不行?”
林裕鑫聽了這些他從來都沒有想到過的問題,情不自禁地問:“梁廠長,你這麼年紀輕輕的,怎麼在大嶼學到了這麼多的道道呢?
“我覺得,你這個方案非常非常好!就這樣定了!”
“那麼,我整合修訂工資製度時,就這樣寫羅?”
“好的,你寫好稿子,叫江燕打好後,就拿來我簽字!”
“不過林總,我必須先安排招工,而且這一次招工後,工人就會形成一個老工人就要帶一個兩個新工人了,這種情況,我們的學徒工製度,就尤為重要了。”
……
那時,離用工荒還有幾年呢,仍然還是找工作的人多,招聘的單位少的勞務局麵,所以,兩天之內,人就招滿了。
這一下,不僅流水線上人員飽和了,集體宿舍也飽和了,而炊事員,則增加到了四個人。
這時的工廠規模,讓林裕鑫覺得,時光又回到了當年了!
因為原來的一百餘人,經過了一個多兩個月的磨合,已經適應梁玉簫這套生產流程管理體係了,所以,這一次新招的連搬運工在內的一百三十人,加上原來的,就有二百三十四人了,已近完全飽和了。
不過,這一次因為一下子就招聘了超過原來總人數的新員工,梁玉簫還是先對新招員工專門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崗前培訓,再花了半小時,開了一個全廠新老員工協調大會,這才把新員工編進各小組。
因為小組擴大了,上月小組還並不是很大,就已經出現了不方便計件到個人的、以小組為單位的全組統一計件。
分配工資時,各小組就自行按共同評價,組長拍板的方式,給組內工人評成分配計件總工資。
這次招了新員工,梁玉簫就把這種方式權衡過後,寫進了工資分配製度。
如此,就不會再存在同一個工廠,分成評成沒有依據的扯皮空間了,大家也就都很服氣,因為各小組都是按照廠裏麵的製度,自主自願評成的。
而且,這樣更方便提組長津貼,可以在全組計件總額上先提百分之一,然後再來分成。
正因為梁玉簫事前做足了工作,新員工再多,一旦開始工作,心裏有了方向,知道了應該怎樣做,知道了哪些行為是犯規的,而且新學徒都有師傅帶。
所以,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新員工,也就是頭幾天慢一些而已,但僅僅一個星期以後,就看不出來這是一隻剛剛增加了一多半員工的新隊伍了。
工廠一順,梁玉簫就有時間來設計新的工程業務中出現的異型家具了,梁玉簫甚至有了工人多了,自己反而輕鬆了些的感覺。
特別是做這種工程單,沒有了其他木家具廠做民用家具往全洲批發的那些廠的那種每天都要下幾種單的麻煩,再加上部件大,沒有小零件,就是巡視跟單,都比那些廠容易很多。
到現在,梁玉簫體會到,做民用套房家具,雖然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但做起來,還真是不省心活兒呢。
生產上順了,送IT公司的貨,也不用林裕鑫親自送了,林裕鑫就在考慮,要不要把那五十畝地的工廠修出來的事兒了。
從目前的態勢看,要是這種大大小小的工程定單保持這種密集度,現有產能就已經飽和了。
要是這種定單再擴大些,那麼,現有產能就承受不住了。
但是,這種獨家優勢,總不可能外包委托其他廠去做吧?那還不等於把知識產權拱手交給別人了?
林裕鑫想來想去,就準備要想擴廠了。
一有了擴廠的想法,林裕鑫的思路,就這樣想下去了——
首先,我的地皮是現成的,隻消給一個期限,通知租地的廠家搬離,騰出地塊,就可以開工修建。
其次,那二年猛賺了十幾年,有的是錢修廠買設備和墊資周轉,根本不會借貸投資。
再說了,這一片地方,離市中心有點兒遠,到現在都還沒有開發到這裏來的跡象,如今有了大賺一把的機遇,為何不在開發之前,再大賺一把呢?
還有,一旦修新廠,就不會再修石棉瓦廠房了。
不消說,建築規格就會很高,真到了拆遷的時候,那值錢的就不僅僅是地皮了,評估廠房的價值,難道能不更值錢嗎?
還別說,真要修好了新廠,並且新廠開始使用了,老廠反正都是要改造使用功能的,何不如一邊把老廠粉刷一新,讓老廠成色提高,到了拆遷評估之時,讓老廠也更值錢呢?
林裕鑫朝這個思路這麼一想下去,就越來越覺得,必須考慮修那五十畝地皮了!
但是,林裕鑫到底是五十出頭的人了,也就是到了知天命之年了,考慮問題,不會有聽風就是雨的衝動的。
林裕鑫也有擔心,萬一新工廠修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