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三章再論北伐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28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
諸葛亮聽說魏國多路人馬頻頻調往東吳方向,料定其中必有原故,他忙派出使者,前往東吳打探。
不久,使者回來了,還帶來哥哥諸葛謹寫給諸葛亮的一封信。
諸葛謹信中寫道:“東吳派鄱陽市長周魴詐降魏國,曹休已中計。
曹休率一路約十萬人馬進軍石亭;荊州兵團司令司馬懿大將率一路人馬進軍江陵方向,並調張郃率關中兵團協助;豫州兵團司令賈逵中將率一路人馬進軍東關方向。”
“東吳早已準備完畢,孫權親臨前線,任命陸遜為總指揮,迎擊魏軍。希望蜀國抓住機會,策應行動。”
諸葛亮看完信,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二
原來,孫權見諸葛亮在祁山一帶攪得魏國不得安寧,連曹睿都跑到西安去督陣了。認為這是一個亂中取利的好時機,他決定也要和魏國打一仗。
鄱陽太守周魴,向孫權獻上一計,以詐降引誘敵兵來接應,在途中設伏來消滅敵人。
孫權接受了周魴的計策,於是,吳國上上下下開始了演出了一場“詐降”大戲。
三
孫權以嚴重違紀的名目,大張旗鼓派人審查鄱陽市長周魴,並揚言要處分周魴。
周魴為了表示忠於東吳,不得不削發謝罪。一時間,周魴要被孫權處理的事情傳的沸沸揚揚,天下皆知了。
周魴把表麵的功課做足後,派人給魏國的大元帥曹休寫去了一封投降書。
在信中,周魴向曹休哭訴了自己的委曲,咬牙切齒的怒斥了一番孫權,又信誓旦旦向曹真表白,如果大元帥能發兵援助,本人願為內應,帶鄱陽地區人馬,投誠魏國。
周魴為什麼把投降書寫給曹休呢?
四
魏國的軍事防禦係統,主要分為東西南北四條戰線。
東線為揚州戰區,包括了江蘇的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東部、河南東南等地。
任務是進攻和防禦東吳,揚州兵團司令是曹休元帥。
西線為關中戰區,包括今陝西省、甘肅省一帶雍州和涼州,主要任務是進攻和防禦蜀漢。關中兵團司令是曹真大將。
南線為荊州戰區,包括荊州和豫州,荊州兵團司令是司馬懿上將。主要承擔著支援曹魏東線、西線的作用。
北線為冀州戰區,包括冀、幽、並三州。冀州兵團司令是吳質上將,主要任務是防禦鮮卑等北方遊牧民族。
曹休是魏國的大元帥,兼任揚州省長、揚州兵團司令,並坐鎮合肥,離周魴最近。
五
曹休自從榮升為魏國的大元帥以來,兩年多的時間也沒有什麼大的建樹,正琢磨著搞出點什麼動作來炫耀炫耀。
接到了周魴的投降信,真是叫花子得了一個扒肘子——喜出望外。
曹休一開始對周魴的投降還表示懷疑,派出人馬進行了一番調查。
經過查證,從一些蛛絲馬跡中,認為周魴的投降事出有因,他信了。
曹休馬上向曹睿打了一份報告,準備率十萬人馬接應周魴,一舉占領鄱陽地區。
六
曹睿剛剛讓諸葛亮在隴右攪和了一陣子,氣正不順呢!聽說有這麼一個機會,也不想放過。
曹睿想利用這次機會玩一回大的。不但批準了曹休的出兵申請,而且還命令豫州兵團司令賈逵帶一路人馬直攻東關;司馬懿帶一路人馬進攻江陵,與曹休分東、西、北三路人馬,一起行動,給東吳來一次重創。
考慮到荊州的防衛需要,曹睿又特意調張郃率關中兵團隨司馬懿行動。
與此同時,東吳的孫權也開始調兵遣將,在石亭一帶布好了口袋,他想來一個張網捕魚。
七
張郃率兵馬趕往荊州,關中地區出現了空窗期,諸葛亮又看到機會。決定和東吳打個配合,借機也給魏國上上眼藥。
想到這裏,諸葛亮提筆給諸葛謹回了信說:“我準備北出褒斜道,圍攻關中的陳倉,配合吳國的攻勢,引誘魏國的關中兵團回援,為東吳的戰役緩解軍事壓力。”
諸葛亮派人把信送往東吳後,馬上召開了軍事會議,宣布說“魏兵東進,關中虛弱,我準備親率兩萬人馬,偷襲關中的陳倉(現在的寶雞市陳倉區),打魏國一個短頻快。”
諸葛亮的話音一落,大家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
有人提出,蜀軍剛打完仗,應該休整一段時間,看看魏吳雙方的戰況再說。
有人提出,既然要出兵,就多出一些兵馬;要打,就把魏國打疼,打爬下!
八
諸葛亮聽了大家議論,說:“大家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太全麵。”
“首先說,魏吳開戰,我們必須積極參與,這是一個大原則。”
“一是我們和吳國有盟約,我們有出兵的義務。幫東吳,就是幫我們自己。東吳勝利了,就等於我們打了大勝仗。”
“二是我們和東吳一起打,讓魏國顧了頭,顧不了腚,成功的機率會更大,對魏國的創傷也會更大。魏國的實力削弱的越多,就離我們衝出蜀地,平定中原的目標越近。”
“為什麼隻帶兩萬人出戰呢?我說過,我們這次是偷襲,所以,兵不在多,而在於奇。”
“我們的目標,不一定是占領陳倉,主要是攪亂魏國的攻伐東吳的戰役,逼迫關中兵團回援陳倉,保障東吳的詐降計劃順利。”
“能夠占領陳倉最好。不能占領陳倉,我們也要在戰鬥中去尋找其它戰機。”
“我帶劉琰的第四兵團去偷襲陳倉。第二、三兵團和漢中守備旅,在漢中待命,根據新的戰機,隨時行動。”
“打仗不一定是兵力越多越好。兵出祁山時,最初,我們的兵力都比敵軍要多,但最終卻沒能擊敗敵人。”
“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並非出在兵力的多寡上,而是在於我這個最高指揮官一人指揮不當。”
“如今我想精簡兵將,嚴明賞罰,總結教訓,使得今後能夠靈活變通;如果不能這樣,縱然兵多又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說,從今以後大家要積極指出我的不足之處。隻要我們團結一致,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為國盡忠,先帝委托我們平定中原的願望一定能實現。”
諸葛亮的一番話,讓在場的將領們情緒振奮,鬥誌倍增。
大家又針對當前形勢,分析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戰機,製定了預案。
根據大家討論和完善,諸葛亮向劉禪上報了出兵的請示。
九
劉禪接到諸葛亮要再次出兵伐魏的請示後,又仔細看了一個吳國準備和魏國開戰的戰勢圖,魏國調兵遣將的情況,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天賜良機,便提筆準備批複。
突然向寵來報告,說:“趙雲老將軍不幸病逝了。”
劉禪一聽,啪的一下,手中的筆落在了地下,他忙叫人更衣,他要去看望老將軍最後一眼。
在去趙府的路上,劉禪滿腦子裏都是趙雲從前的影子。
從他記事時起,眼前看到最多的就是趙雲。可以說,趙雲陪伴劉禪的時間此劉備多的多。在劉禪眼裏,趙雲是他的奶爸,是他的師父,更是他的親叔叔。
十
劉禪在趙雲的遺體前上了四柱香,深深的鞠了三躬,祭奠完趙雲後,劉禪拉著趙雲的兩個兒子趙統和趙廣,眼中含著淚花說:
“你們的父親過去追隨先帝,功績顯著。我當時年幼,遭遇危難,全賴趙雲的忠誠才脫離險境,他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叔父。”
“今後,你們就是我的兄弟,趙統到我的皇宮衛隊當個隊長;趙廣就去廖化的神刀隊當個付隊長吧!”
說完這些話,劉禪又命人搬來座椅,他拉著趙雲的兩個兒子座在靈前,他要最後送這位叔叔一程。
見劉禪堅持要為趙雲守靈,眾人也不願上前勸阻。
三個時辰過去了,蔣琓和李嚴硬著頭皮上前勸說劉禪,劉禪這才起身,在李嚴、譙周的陪伴下離開了趙府。
在回宮的路上,譙周對劉禪說:“丞相要出兵,正趕上趙雲病逝,如大鵬折翼,大軍未出先折一大將,有些不祥之兆。”
“不如皇帝下令,暫緩出兵。”
李嚴也附合說:“譙部長言之有理,我也認為應暫援出兵。”
劉禪認為此話有理。
十一
在漢中,諸葛亮在等著劉禪的批複。
結果,先等來的是趙雲去逝的噩耗。諸葛亮失聲痛哭,說:“趙老將軍一去,國家失一棟梁,我失去一臂膀,伐魏失去一大將,痛哉啊!痛哉!”
接著,劉禪的批示也傳到了漢中。批示中說:“兵出祁山後,軍乏兵疲,不利再遠征,請丞相斟酌。”
十二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不同意出兵唄!
諸葛亮馬上意識到,這是朝中那些對北伐持否定態度的人占了上峰。讓劉禪產生了猶豫。
於是,諸葛亮又提起筆來,寫了再次請戰書。
他要用無情的曆史教訓,駁斥哪些對北伐持懷疑態度的人,重申北伐的重要意義,使政府上下的思想統一到堅持北伐的基本國策上來。
十三
諸葛亮在請戰書中寫道:“討伐曹魏鞏固蜀漢政權、興複漢室江山是先帝立國的根本,也是先帝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即不能苟且偷安,也決不能坐以待斃。”
“我諸葛亮在接受任命的時候,吃不好,睡不著。想到要去北伐,應該先南征。所以五月裏渡過瀘水,深入不毛之地,兩天才能吃上一餐;我不是不愛惜自己嗬!而是想到帝王之業不能毀在我們的手中。所以,就是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
“目前,魏國西麵疲於對付邊縣的叛亂,東麵又要竭力去應付孫吳的進攻,正是我們進軍的時機嗬!”
“當年的漢高祖明智過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謀臣見識廣博,謀略深遠。卻還是經曆了無數艱險,身受創傷,遭遇危難然後才得已開創幾百年的漢家天下。”
“現在,陛下比不上漢高祖,我們也不如張良、陳平。想用長期相持的戰略來取勝,安安穩穩地平定天下,這是我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一點。”
“當年,盤據於江南的各位大咖們,就是因為怕這怕那,寄希望通過安守策略,保住可憐的像芝麻一樣的小小地盤,今年不去打仗,明年不去征討,讓東吳的孫策借機強大了起來,終於並吞了江東,這是我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二點。”
“曹操的智能謀略,遠遠超過別人,用兵如孫武、吳起再世。但是,在南陽受到窘困,在烏巢遇上危險,在祁山遭到厄難,在黎陽被敵困逼,幾乎慘敗在北山,差一點死在潼關,卻依然戰鬥不休,才留給他的兒孫一個強大的魏國。何況我等一群大臣,遠不能比曹操的智能謀略,而竟想不冒艱險來平定天下,這是我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三點。”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謀對付他;委用夏侯淵,而夏侯淵卻敗死了。”
“先帝常常稱讚曹操有能耐,可還是有這些挫敗。何況我等一群大臣才能低劣,怎能保證一定得勝呢?這是我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四點。”
“自皇帝您登基以來,有才能的大臣如王謀、王連、楊洪、費詩,趙雲先後病逝。我們進駐漢中不過一周年,駐屯軍中又喪失了將領八十餘人,士卒一兩千餘人。這些都是幾十年來從各處積集起來的精銳力量,不是一州一地所能擁有的;如果再過幾年,就會損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時拿什麼去對付敵人呢?這是我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第五點。”
“蜀地雖為天府之國,但是,長期下雲,就如同枯井裏的蛤蟆——沒有前途,光明也不大。
同樣的時間,敵人的發展速度遠超我們幾倍。等的結果,隻能是自取滅亡。”
“有敵人,就會有戰爭。等待敵人來進攻和出去攻擊敵人,其勞力費用正是相等的。”
“不趁此時去出擊敵人,卻想拿益州一地來和敵人長久相持,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點。”
“最難於判斷的,是戰事。當初先帝兵敗於楚地,這時候曹操拍手稱快,以為天下已經平定了。但是,後來先帝東麵與孫吳連和,西麵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淵掉了腦袋,漢軍收複了漢中,複興漢室的大業快要成功了。但是,孫吳違背盟約,關羽戰敗被殺,先帝夷陵遭挫,曹丕篡位稱帝,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難以預料的。”
“至於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也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預見的。”
“但我諸葛亮堅信一點: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成功,必須要去爭取,鞠躬盡力,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