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養精蓄銳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23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
    張溫出使完成任務,要回國了。為表示蜀國的誠意,諸葛亮特意又讓鄧芝陪同,送張溫回國。
    鄧芝再次到了東吳,孫權非常高興,擺下了宴席款待鄧芝。
    宴席上。孫權試探的對鄧芝說:“如果天下太平的時候,兩個君主共同統治,那一定是很快樂的事吧!”
    鄧芝聽出了孫權的話外之音,毫不客氣的說:“吳王這樣說可就是言不由衷了。”
    “常言道:”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如果魏國滅亡之後,兩國文臣會竭盡自己的忠誠,而武將則會摩拳擦掌。”
    “我想到那時,一定是爭戰才剛剛開始。”
    孫權大笑說:“您確實很真誠。”
    後來孫權曾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說:“蜀國派往東吳的使者中,丁厷是言過其實,陰化是表達不明。”
    “要說既會辦事、又能實話實說的人,也隻有鄧芝了,他才是連接蜀吳兩國的黃金紐帶啊!”
    二
    蜀吳合談已進入尾聲,而李嚴的安撫工作,卻陷入了瓶頸。
    一個多月過去了,寫給叛亂分子的信如石沉大海,沒一點動靜。
    李嚴又接著寫,一直寫到第六封,終於盼回了雍闓的信。
    李嚴一看信的內容,立刻沒了脾氣。
    雍闓在回信中說:“都說天無二日,人無二主。”
    “如今天下一分為三,親爸義父老丈人——都是爹,你讓我聽哪個鳥兒叫喚呢?”
    三
    雍闓是勸不動了,再勸勸朱褒吧。李嚴認為,別管怎樣說,朱褒還是皇帝封的官,還算是一個下屬吧。
    李嚴這回改變了一下手法。他要派一個人,帶著他的信一齊去見朱褒。
    派誰去呢?李嚴想到了人的助理常房。
    常房從李嚴在犍為市時,就是李嚴市長的助理,李嚴調到中央辦公廳當秘書長,仍然讓常房給他當助理。所以,常房不但了解南中,而且他還和朱褒的交情不錯。
    人熟好辦事嘛?
    四
    房房拿著李嚴寫給朱褒的信來到牂柯。
    朱褒竟裝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裝傻充愣的設酒宴為常房接風。
    在酒席宴上,房房拿出李嚴的信,信中說:“你身位朝廷命官,不應與地方土豪同流合汙,朝廷還是信任你的,請你速與永昌的呂凱攜手合作,阻止叛亂。”
    朱褒看完信,裝出一付為難的樣子,說:“他們反不反,我管不了。土豪勢力大,我也阻止不了,請朝廷發兵好啦!”
    五
    常房見朱褒陰奉陽違的態度,不由的火從心中起,怒吼一聲:“我看你就想和他們合夥造反。”
    在一旁有一個陪酒的小嘍囉,見常房發怒,也和常房怒懟起來:“我們就和他們一夥,你能怎樣?”
    “叛亂就該當斬。”常房瞪著兩隻大眼,咬牙切齒的說。”
    小嘍囉也不示弱:“斬我?借你幾個膽子!”
    常房頓時起了殺心,他想殺一儆百。
    說時遲那時快,常房猛然抽出腰刀來,趁小嘍囉不備,一刀過去,小嘍囉的人頭就滾到了地上。
    誰知這一來,不但沒有震住朱褒,反把朱褒逼的原形畢露。
    隻見朱褒衝眾人一揮手,“呼喇”一下,七八個人圍信了常房,揮刀就砍。
    一陣刀光劍影後,可憐常房未來的及還手,就一命烏呼了。
    六
    朱褒殺了常房之後,還厚著臉皮來了個惡人先告狀,給朝廷發了一個奏折,說:“常房謀反,已被我斬首示眾了。
    李嚴來來往往幾個月下來,不但一沒有進展,反而還搭上了常房一條性命。
    他無奈的派人如實向諸葛亮進行彙報。
    諸葛亮回信安慰李嚴說:“你已經盡力了。這群亡命之徒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暫時讓他們多活幾日,等秋後算賬的時候再去為他們收屍吧!
    諸葛亮剛打發走李嚴的信使,有人來向他通報說:“京城郊外的柏條河大堤,被連日大雨造成的洪水給衝開一個大口子。
    諸葛亮忙帶人趕了過去。
    七
    這條柏條河,在成都的郊外。由於南岸高而北岸的地勢較低。每到雨季,上遊洪水一到,水就衝上岸,可以說是十年有九年都會發生洪水泛濫。
    當年李冰任成都市長時,在北岸修了一條大堤,才治住了洪水,使兩岸土地肥的流油。
    可近幾十年,無人治理,年年遭淹,兩岸的民眾也紛紛到外地逃荒,這塊地方就成了一片荒地。
    由於在京城附近,諸葛亮經常從這裏過,看到這一切,心中總不是茲味。可是,軍務繁忙,他哪有精力去管這些事情。
    八
    這次閉境休民,總算有些時間了。諸葛亮就親自掛帥,帶領一千兵士,修補了三裏長的河堤。
    兩岸的民眾聽說丞相帶人治理了柏條河,都陸陸續續搬了回來,兩岸又出現了繁榮景象。
    誰知河堤才修好幾個月,就又被衝毀了。
    九
    諸葛亮看著這一切,暗暗埋怨自己粗心了。
    補堤的時候,沒對水文情況進行充分調查,對洪水的流量估計不足,導致隻一場洪水,就前功盡棄了。
    諸葛亮接受了這次教訓,他認真勘察現場,走訪周邊一些歲數較大的農民。
    從一位七十多歲的老農口中,諸葛亮得到了一條李冰治河的民謠:“柏條河,鬼見愁,修堤要修九九九。”
    諸葛亮進一步問這位老農:“九九九是什麼意思。”老農說:“就是要修九丈長、九尺寬、九裏長。”諸葛亮聽後恍然大悟。
    第二天,他親自挑選了三千精壯兵士,經過三天三夜的奮戰,一條九丈長九尺寬九裏長的防洪大堤終於修好了。
    十
    劉禪辦公桌上也是公文不斷。
    他拿起一份報告,這是丞相諸葛亮起草的《關於建立都江堰管理委員會》的請示。
    劉禪感覺這個設想很新穎。
    因為自有了這個大型的水利設施以來,雖然受益很大,卻一直以來沒有受到當局政府的重視,隻是靠縣政府牽頭,由當地豪紳讚助,頭疼治頭,腳痛治腳。所以,都江堰已是千瘡百孔,苦不負重,。
    諸葛亮通過九裏堤的教訓,感到了維護和管理都江堰,必須要下大本錢。
    因為糧食是國之根本,都江堰又是糧之根本。要是都江堰出問題,百姓沒有糧食,社會就會動蕩。士兵連三餐都不能保證,還打個毛毬的仗。
    十一
    都江堰保障著成都平原的旱澇保收,諸葛亮為保障都江堰的安全,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建立《都江堰管理委員會》,由政府委派一名專職的“堰官”,負責全權管理都江堰的,不歸地方、直接歸中央管理。
    二是組織一隻1200人的專職管理隊伍,既要對堰負責必要的維護,也要在安全上負責日夜衛護。
    三是由中央每年撥付專款。專款專用,保證都江堰的設施完善和安全。
    劉禪看完這份報告,當即批示:“準”。
    這是都江堰建成470多年以來,首次由政府專門設立的都江堰專屬管理機構和管理製度。
    劉禪一不小心又創造了一個中華第一。
    十二
    舉一反三,劉禪又批複建立了鹽、鐵、錦三大工業區。
    在成都靠近錦江的地方,圈出了兩塊地,一個是《蜀錦紡織工業區》,區長由諸葛亮親自兼任;一個是《冶金工業區》,區長是張裔;一個是在犍為市的自貢《鹽業工業區》,區長是王連。
    自此,蜀國創造出了許多類似“堰官”、“錦官”、“鹽官”、“鐵官”、“橘官”等的專業性較強的專職領導崗位。
    十
    錦、鐵也有它獨特的生存環境。蜀錦和鐵器的煆造除技術非常先進獨特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資源,就是靠錦江水的魅力。因為這江水不同尋常。
    蜀錦織成後須用水漂洗。漂洗的目的,是達到脫膠與漂白的效果,使其更具光澤。
    通過錦江水漂洗的蜀錦紋路分明,色彩更加鮮豔,比織後漂亮十倍。
    而用其他江水漂洗的蜀錦效果就相差的太多了。所以,其它地方產的錦緞真沒辦法和這個地方的錦緞相比。
    這就是蜀錦的獨家工藝。
    煆造鐵器也同樣離不開錦江水。錦江水水質爽烈,最適合用來淬火,淬火後鋒利無比,柔韌不折,用其它水就比他差的太遠了。
    十一
    鹽井,是蜀國獨有一寶。在四川離河不遠的石山上,大多都可以鑿井取鹽。一個自貢,就有幾千口鹽井,可以說是家家都有鹽泉之井。
    臨邛的井鹽,還都是高產井,十鬥水就能得五鬥鹽,這是名符其實的鹽都。
    曆代所食鹽主要有:海鹽、池鹽(湖鹽)、井鹽、岩鹽(礦鹽)。
    井礦鹽、海鹽和湖鹽各有優點,但是就安全性方麵來說,井礦鹽的優勢更明顯。湖鹽、海鹽含有的雜質都比較多。而井礦鹽是從地下深層開采的,受到的汙染較少,純度比較高,安全性更有保障。
    靠堰、錦、鹽、鐵這些礦產,就能保證天府之國80%的財政收入。
    這才是劉禪抓這四寶的意義所在。
    獨特的工程,獨特的工藝,獨特的自然優勢,再加上鹽鐵錦的官營這一獨特的管理形式。蜀國的日子,想不好過,都難啊!
    接下來,各部門對務農、經商、種桑,養蠶各方麵都頒布了一些新政策,讓老百姓都得到了實惠。
    蜀國出現了一派忙碌、繁榮與和睦的景象。
    十二
    蜀吳關係正向好的方麵轉變。
    但魏吳兩國卻是打的不可開交。這正好給了蜀國一個喘氣的機會。
    天時,地利,人和。
    蜀國上上下下加快了發展內部經濟的步伐。
    就在這時,蜀國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聲音。
    這真是喝醬油耍酒瘋——閑(鹹)的沒事幹。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