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嬉戲二帝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86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黃大哥連續參加應試的這些年裏,國家領導人一直沒換,穩穩地坐在執政寶座上,屍位素餐的該屇國家領導人的名字叫李漼。
    李漼,是一個極其任性的人。
    他的任性,也可以體現在他對朝廷開科取士的態度上。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唐朝,明經易考,進士難取,一個士子要成為進士,本來是必須經過禮部的嚴格考試選拔出來的,可是李漼不幹,隻要是他喜歡上了的男人,不用考試,都可以直接“特敕賜及第”,授予進士出身;如果是他喜歡上的女人,他一定會……嘿嘿。
    試想想,每年進士錄取的名額不過二三十個,象李漼這樣隨心所欲的把自己喜歡的人點化成了進士,那麼,真正憑學問考上的進士還能有多少個人?
    從這一點來說,黃大哥的憤怒是有理由的。
    任性的李漼雖然是上一屇領導人李忱的長子,可是,他能走上這個位子卻完全是宦官內部派係鬥爭的產物,因為,上一屇的領導人李忱並不看好他,繼位者是另有人選的。
    可是沒辦法,在那個年代,宦官就是牛逼,他們可以定取天子的廢立。
    從唐穆宗起,包括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一共七個皇帝都是宦官所立,隻有敬宗是穆宗冊立的。而這七個皇帝裏麵,有兩個被宦官害死,一個被他們活活氣死,完全達到了“弒君,立君、廢君,形同兒戲”的境界。
    可以這樣說,唐代宦官的牛逼程度,是中國曆代之最。
    上麵說的懿宗就是李漼。
    所謂的某宗某宗指的是皇帝死了以後,由他的合法繼承人給他整的廟號,是死人才獲得的殊榮,在有生之年時這樣稱呼,並不吉利。
    在那段特定的時間裏,李漼同誌家的家族譜係一直是脈絡清晰、枝葉分明地記錄在正史上,為了能讓大家更充分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下麵特意做一個簡單的梳理,按照流行光盤裏“一人一首成名曲”的樣子,把他的祖宗十幾代以及他們的行為代表作都羅列出來:
    第一代:高祖李淵,推翻舊社會,建立新朝代,開創了大唐帝業。
    第二代:太宗李世民,創建貞觀盛世,四海共尊為“天可汗”,強悍!
    第三代:高宗李治,娶了心愛的女人回家,打擊顧命大臣,為武周之亂埋下了伏筆。
    第四代:中宗李顯,皇位被母親一收一放,做了兩回皇帝,悲喜交回。
    睿宗李旦,和中宗李顯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兩次登基,三讓皇位,一讓母親,二讓兄長,三讓兒子,不容易。
    第五代:玄宗李隆基,創建了開元盛世,寵幸楊貴妃,逃亡四川。
    第六代:肅宗李亨,趁亂非法登基,造成既成事實,收複長安。
    第七代:代宗李豫,平定安史之亂,同時為玄宗、肅宗治喪。
    第八代:德宗李適,推行兩稅新法
    第九代:順宗李誦,這個……在位時間不足200天,被逼退位,推行“永貞革新”。
    第十代:憲宗李純,以法度裁製藩鎮,派出李愬雪夜襲蔡州。
    第十一代:穆宗李恒,中風短壽,藩鎮重叛。
    宣宗李忱,以皇太叔身份繼第十二代的武宗之位,人稱“小太宗”。
    第十二代:敬宗李湛,敬宗16歲登基,18歲被殺。
    文宗李昂,敬宗的二弟,勤勉聽政,18歲即位,32歲病故。
    武宗李炎,敬宗第五弟,“會昌法難”、“牛李黨爭”27歲稱帝,33歲駕崩。(注意,武宗死後,繼承者是他的叔叔李忱,皇位重新傳回到十一代。)
    懿宗李漼宣宗李忱的兒子,所以,從李淵算下來,他還是屬於第十二代,和敬宗、文宗、武宗是堂兄弟。
    李漼在位期間,驕奢淫逸,糟蹋起東西來,隻問貴的,不問對的,倒行逆施,把承載著唐王朝的這輛老爺車加速開向滅亡的深淵。
    關於李漼個人的一份小檔案:
    姓名:李漼
    曾用名:李溫
    出生年月:公元833年11月14日
    屬相:牛
    星座:摩羯座
    卒於:公元873年7月16日
    享年:41歲
    諡號:睿文昭聖恭惠孝皇帝
    廟號:懿宗
    陵寢:簡陵
    父親:宣宗李忱
    母親:元昭皇太後晁氏
    皇後:惠安皇後王氏
    子女:八子,八女
    宗教信仰:佛教
    愛好:音樂、旅遊、開派對、燒錢(真錢)、拜佛……
    如果從這份簡曆上還看不出李漼的敗君之相,那麼,具體從一件事說起。
    李漼一共生有十六個子女,不知什麼原因,他獨獨偏愛長女同昌公主。
    這種偏愛,已經到了一種極度執著,極度瘋狂,極度溺愛,超出人們想象的境界了。
    李漼對同昌公主的愛,用一句套話來形容,那就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心裏怕掉了”,因為愛,簡直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摘下來給公主做玩具。
    史書上說,同昌公主出嫁的時候,李漼幾乎把國庫翻了個遍,把所有能稱得上奇珍異寶的東西全都打包做了嫁妝。
    這其中有:
    澄水帛:長約八九尺,似布非布,薄如蟬翼,色亮透明,夏日炎炎的時候將它淋上水掛起,滿座皆覺涼爽,暑氣全消,是綠色環保不耗能的超薄型空調器。
    火蠶棉:用它做衣服,防寒,保暖;如果該用一兩的料,就不能用一兩二錢,否則,這衣服穿在身上就好像身處洪爐,縱數九寒冬,也酷熱難當。
    連珠帳:全部由滾圓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帳子,通風、透氣、防蚊,還可以當照明燈,高效,節能。
    瑟瑟幕:輕薄柔軟,透明得象不存在,但在陽光下,隱約可見上麵青綠色的紋路,絕對不是《皇帝的新衣》裏的材料。坐在簾幕裏,天下大雨也滴水不進,透明、防雨,超級豪華的古代油布。
    紋布巾:潔白柔軟,無論怎樣用,用多少年,用水輕輕一漂,不留汙漬不留皺痕,還不傷手。
    如意玉:小如桃核,天生七孔,光線縱橫交叉,往複折射,璀璨萬千。
    此外,還有金麥銀米數斛、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鳳香、龍腦香、辟塵犀、鷓鴣枕、翡翠匣、神絲繡被、瑟瑟幙、紋布巾、火蠶綿、九玉釵等等,均來自異域。
    在幾乎送光了國庫中的珍寶之後,李漼還怕女兒的現錢不夠花,又另送了五百萬貫。
    同昌公主出嫁那天,送陪嫁的宮使隊伍從皇宮一直排到京師的廣化裏——這兒有李漼特意為女兒量身定做的小愛巢、附馬府。
    附馬府由全國一流的設計師和建築師精心打造,門窗均用雜寶裝飾,井欄、藥臼、槽櫃等用金銀製作,就連笊籬箕筐都是用金縷編織而成;床用水晶、玳瑁、琉璃等製作,床腿的支架雕飾也是金龜銀鹿。
    女兒出嫁以後,李漼還時時心疼女兒的吃穿花用不能象在皇宮裏一樣,就隔三差五派人往駙馬府裏給女兒送各種珍饈玉饌。
    有一道叫“靈消灸”的菜,是從羊肉中精選出來的,一頭羊裏隻有四兩肉符合它的用料標準,做成以後,可以保鮮很久,“雖經暑毒,終不臭敗。”
    還有一道叫做“紅虯脯”,不知道是怎麼做成的,做好以後往盤子裏一放,肉絲盤旋環繞,一縷縷向上延伸,高達一尺,拿筷子一壓,就縮短三四分,一鬆手,立刻就恢複原狀,神奇如海綿寶寶。
    ……
    隻可惜,公主是福薄之人,無緣消受這種富貴,婚後一年,就死掉了。
    聽到這個噩耗,李漼登時摧肝裂肺,號啕大哭,他哭:
    斑鳩哭兒叫咕咕,
    我哭女兒淚漣漣!
    一歲在爹懷中抱,
    二歲在爹肩頭爬,
    三歲呱呱學說話,
    ……
    女呀女,
    你一天的福也沒享,
    就這樣舍下爹娘走?
    女呀女,
    我苦命的孩!
    我的心肝肝,
    如何教我這麼慘?
    落了個白發人送黑發人!”
    李漼連哭了三天三夜,哭得陰風陣陣,死去活來,活來之後,就指著為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禦醫聲嘶力竭地叫道:“八格牙路統統死了死了的!快,拿下他們,都給我砍了。”
    瘋了,看樣子李漼已經瘋了,禦醫們一個個相顧失色,在大堂上驚慌失措地四下亂走。
    可是四周都是虎視狼伺的禁衛軍,又能往哪兒逃?
    不一會兒,禦醫們一個不剩,全都被砍了頭。
    空氣中彌漫起了濃重的血腥味。
    “不行不行!我要滅他們的九族!”瘋子李漼還不過癮,歇斯底裏地狂叫著。
    一天之後,禦醫們的家族三百多人被投入大牢治罪;
    陪嫁的宮婢侍從則全部作為殉葬口下葬。
    公主的棺槨又大又重,負責抬棺的人一路上就吃掉了三十頭駱駝馱的糕點、一百斛酒——這大棺材到底得由多少人來抬呀!
    舉行喪禮那一天,李凗親自為女兒寫挽歌,並勒令群臣都要作詩詞吊唁。
    文武百官誠惶誠恐,一個都不少,全來了,當然,沒空著手,帶來了各色金銀器物和沉痛的吊辭。
    結果,陪葬的寶物以及儀仗一字排開,有數尺高的鹹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剛經》卷子、金駱駝、鳳凰、麒麟,還有木料雕刻的殿堂,陶俑做的龍鳳花木、人畜珍獸等等,計有三十幾裏長。
    有人因為譜寫一首哀挽公主的《歎百年舞曲》,詞語淒惻,聞者涕流,李漼心頭大慰,竟將此人封為威衛將軍,送銀樽兩個,裏麵裝滿了珍珠寶石。
    公主下葬後,陪葬的無數珍寶就一把火全燒了。這樣一來,引得京城百姓連續一個多月在公主的墳上來回遊蕩,扒灰尋寶。
    詩人韋莊說的“鹹通時代物情奢”,此言無非虛。
    除了喜歡聽音樂,喜歡燒錢外,李凗還喜歡旅遊和拜佛。
    李漼每次出遊,一般都會帶上自己眷養的歌手、樂隊五百多人,還有親王,高官,宮廷內外扈從,人數有時多達十餘萬人,開支的費用難以計算,成為了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
    因為信佛,李漼完全不顧財政虧空,廣造佛寺。
    公元873年四月,李漼傾舉國之力,到法門寺迎奉佛骨。
    從京師到法門寺沿途之上,禁軍和兵仗綿延數十裏,場麵壯觀極了。
    這場迎骨活動一開始就遭到了群臣的勸諫,大家一致認為,迎奉佛骨不但勞民傷財,而且憲宗就是在迎奉佛骨之後暴死的,很不吉祥。
    李漼一意孤行,說:“我隻要能活著看到佛骨,就死而無憾了!”他的意思是,朝見骨,夕死可矣。
    既然李漼同誌這麼有誠意,佛祖同意了他的觀點。
    當年六月,李漼病重,七月十六日,掛了,到佛祖那兒讀研究生,深造佛學去了。
    李漼死後,李儇在宦官們的支持下隆重登基。
    李儇是李漼的第五子,本名李儼,因為要做皇帝了,為了方便老百姓避諱,把“儼”字改成了“儇”字。
    本來這個皇位還輪不到李儇做的,可是和四個哥哥們比較,李儇有年齡上的優勢,沒辦法,年輕啊,這一年,李儇同學還不足十二歲!
    在宦官代表大會上,宦官代表們都覺得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容易唬弄,就本著幹部隊伍年輕化的原則,選擇了他,喏,就是你了,這一屇的皇帝你來做。
    做就做,誰怕誰?
    於是,十二歲的小屁孩,人事未更,就稀裏糊塗地登上了九五大位。
    一切都按宦官們的思路發展,小屁孩,嘿嘿,你上了咱這條船,就由不得你了,都得聽我的。
    很快就會大權旁落滴了。
    落到誰的手裏了呢?
    同平章事崔沆應該算一個。
    他在曆史上可是個文化名人——成語“沆瀣一氣”的第一個字就是從他的名字引用來的。
    說,公元875年,也就是李儇上台後的第二年,崔沆同誌光榮地擔任了這一屇的科舉考試主考官。崔沆同誌發揚了李漼任人唯親的優良傳統,大筆一揮,把自己的同宗侄子崔瀣錄為了新科進士。
    本來嘛,“沆”、“瀣”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
    這下好了,大家看著崔瀣同學金榜題名了,走馬當官了,還一個勁兒升官了,於是議論開了,“看,崔瀣和崔沆兩名字,同姓,而且名字還可以組詞,這不是爺倆嗎?”“那還用說?有權不用,過期作廢,趁現在做宰相,還不趕緊給兒子謀個功名?!”
    一來二去,“座主門生,沆瀣一氣”的傳言迅速就在坊間傳開了。崔沆同誌也因此名揚千古,永垂不朽了。
    例句:“沆瀣一氣”——李儇和他的群臣們沆瀣一氣,徹底地把大唐搞垮了。
    不過,李儇身邊最得勢的人還不是崔沆,而是另有其人。
    這個人是個宦官,名叫田令孜。
    田令孜本來是四川人,姓陳,字仲則,因為從小有誌於在宦官行業中發展,就拜宦官田某為父,揮劍自宮,做了宦官。
    李儇未上台之前,一直是宦官田令孜負責照顧他的吃喝拉撒,爺倆感情很深,你儂我儂,如膠似漆,僖宗管田令孜叫“阿父”。
    現在,李儇就任命“阿父”做了神策軍中尉,把國家的重大決策都都交給田令孜了。
    神策軍是晚唐六大禁軍中的絕對主力,主管京畿戍衛。所謂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掌握了神策軍,就等於掌握了國家的軍政大權了。
    李儇年紀雖小,是帶著一身遊戲細胞出生的大玩家,對各種在線遊戲都頗有研究,其中最喜歡的是鬥雞、賭鵝和打馬球,尤其是打馬球,技藝十分了得。
    李儇非常自負地對隊友說:“如果開設有擊球進士科考試,狀元非我莫屬。”
    隊友不以為然道:“那得看是誰做禮部侍郎主考了,如果是由堯舜之類的賢君做主考的話,那也沒戲。”
    李儇還在朝廷內部組建皇家馬球協會,簡稱“皇馬”,搞馬球聯賽,打算通過打馬球選拔國家高級幹部。
    聯賽開始後,就不斷有幸運兒從球場直接走上了官場。
    這其中最有名的是田令孜的哥哥陳敬瑄。
    此人屬於一個半文盲,沒讀過什麼書,之前以賣麥餅為生,田令孜發大了後,入了神策軍混飯吃,因為馬球聯賽,竟然贏了個西川節度使的官職,同時還帶有左金吾衛將軍檢校尚書右仆射的虛銜!
    這簡直是駭人聽聞!
    連已經投筆從“盜”,做了山賊的黃巢,在聽說了陳敬瑄的個人先進事跡後,像被五雷轟頂一樣,被雷住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