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流光韶影鸞鳳鳴 8-1 花殘紅退(上)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31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佛典》有雲: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裏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
母後走了,帶去了那一眾疲累了一夜的宮人,靜室內隻餘下了我。
我自來不喜佛教,那些不圖今世,隻求來生的調子不合我的心意,今生尚且不能把握,人死歸塵,又何談虛無縹緲的來世?
所以我更傾向老莊的道家,但因為道教是前蔡國教,為避嫌疑輕易提不得,而宮中女眷又多是崇佛,平日裏我也就隨班就眾,佛前拈香叩頭而已,到從來沒有一人獨坐靜室祈過福。
如今細看這靜室,沉香氤氳,黃幔輕浮,神龕裏觀音菩薩泥塑金像,寶相莊嚴,兩側紅漆立柱上藍底泥金字的一副對子,寫的是:
“愛恨皆苦,苦世間自苦之徒;
慈航願渡,渡天下可渡之人。”
這對子到是有些意思,我讀的佛經少,但佛祖與伽葉的這麼一段對答卻深入我心: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裏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放下愛恨情仇,遠離這凡塵苦海,超脫出六道輪回,做到那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說來何其容易,可做來又何其之難?
人生在世,情、仇、愛、恨千絲萬縷,斷骨連筋,又豈是一句放下,就能輕易割斷的?
可見非大智慧大定力絕對不能有這番對答?如此看來佛家教義也大有些可取之處的,思慮至此,我的心中頓起了三分敬畏之心,整了整衣衫,合什跪於蒲團之上,潛心誦讀經文。
好似才念了兩遍平安咒,便有一股異香異氣的味兒鑽入鼻來,似蘭非蘭,似麝非麝,絕不似宮內常用的龍涎鳳髓,沉檀新桂,甜膩膩的,酥軟軟的,中人欲睡,我很不喜歡這味兒,便想喚人撤了這香。
才一睜眼,就見眼前皆是光怪陸離的光暈,隻覺筋酸骨軟,眼殤神滯,身子一側竟然跌在了浮雕蓮花紋的青磚上。
我已察覺了個中不祥,忙欲張口喚人,可聲音啞得隻是卡在了喉嚨裏,連自己都隻是勉強聽清,哪裏喚得到人?
就在我又驚又惑間,靜室內側竟然傳來一聲輕響,我斜過眼去,隻見神龕之側,一塊青石地磚竟緩緩向一側移開,一個人影從那地道中慢慢爬出,一挑黃幔向外而來!
熒熒燭火照出了那人的容貌,國字方臉,臥蠶眉兒,虎背熊腰,筋肉糾結,金飾玉簪,紫裙白袴,腰間一根盤龍玉帶……
我隻覺一陣冷風襲來,周身都泛了涼意,失聲道: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