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章 年少的代價(3)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37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申巨縱然有一千個不情願,也無可奈何,隻是每每看到我穿著粗布衣服赤著腳下地,還有興高采烈地和大家一起咽著那黑糊糊時,他就不斷地跌腳搖頭,最後索性拂袖而去,估計是到某個沒人的角落一舒愁腸去了。
然而安實卻常說那一次是我的首發政績,贏得漂亮——安實大我七歲,是我的貼身侍衛,我把他當作最可依賴的兄長,而他的弟弟安虛,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在族中的年輕人中,安實的學識和武藝都算得上出類拔萃,而事實上,他也正是新一代青衣長老的候選人之一。
我和安實安虛兩兄弟隔三差五會便爬到山頂去,遙望蜀都博漢——但事實上,我們什麼也看不見,我們看得到的景象不過是一片影影綽綽。
但是我曾經無數次從青衣長老申巨的口中聽到過它,無數次在自己的想象中見到過它。我知道它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去處,沿著河流的方向,在一大片平坦的台地上,鵝卵石夯築而成的城牆蜿蜒如一條巨蛇,嚴嚴實實成“回”字形圈禁著城郭,為了抵禦洪水和野獸,城牆采用了上窄下寬的形狀,這種形狀相當牢固和適用,人們用“雙向堆土、斜向拍夯”的方法建築了它(在築造城牆時,兩撥人分別從外邊和裏邊壘土,另一些人斜向拍打)。
城址之內整整齊齊地散布著木骨泥牆的白色房舍,其中最為高大顯赫的自然是蜀王宮和神廟,兩座龐大的建築鶴立雞群般地倆倆相望。蜀王宮在內城,也就是“回”字的最裏層,通體全由大小均等的平滑石塊砌成,共有三層,也是上窄下寬的梯形,像一個倒置的酒樽。神廟在外城,是一個寬大的蓬屋,由二十九根象腳般粗壯的柱子支撐著,足以容納兩三百人。祭壇在神廟的正前方,那是用竹編圍成的卵石台,有三人多高,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動,國師便拾正中的石階而上,身著盛裝,在台中主持大禮。
據說這座雄偉的都城比起當年中原稱霸四野的商朝人的王都還要大上一倍,而按照商王朝的禮製,王都必定要大於方國之都,雖然蜀並非商的方國,卻也惹來了商王的不滿,甚至以此為由對蜀國發動了數次征伐。
“說什麼冒瀆天威?!笑話!蜀又不是商的方國,不過名義上給了它幾分麵子,憑什麼我們的王城就不能建得比它大?”安實談起那段曆史猶自憤憤不平——就好像他親身經曆了一般:“借口!其實他們是覬覦南中的銅礦,蜀是中原到南中的必經之地,可偏偏不是他們的屬地,他們需要銅,就得把錢送進我們的口袋,你說他們心不心疼?再加上蜀國地沃糧足,又可輕得南中銅,占盡天時地利,遲早成為一方強國,這才是他們最大的擔心,他們所有的行為隻是想占有蜀。”
“可是,為什麼商滅亡了,我們還在?”我若有所思:“事實上,他們比我們強大。”
安實輕蔑地一笑:“根再細紮得夠深就能牢固,水再多鋪得太寬卻易幹涸。不管是夏還是商,他們都沒占到什麼便宜。”
“可是還有周,你忘了嗎?大概他們把水溝挖得又深又寬吧。”
安實訝異地望著我:“原來長老的書,你已經讀過了。”
那段經曆實在是蜀國不堪回首的一個恥辱,創造那個恥辱的陰謀使得蜀國人對於中原的一切美好印象蕩然無存,而蜀國也因此刻意將自己變成了閉關自守的孤國。
這一段曆史,我是從申巨所著的《蜀史圖誌》中讀到的。
這本書耗費了申巨大半生的心血,在他找到我之前,那幾乎是他的全部生命。
他用文字配上圖畫將他所知道和所能收集到的所有蜀國曆史都記錄了下來,書中包羅萬象,有蜀國重大的政事、軍事和祭祀事宜、有地圖、有各種圖騰符號、有曆法、天文星相……
他的書讓我的心迅速擴容了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