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06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西周中期,中國進入信史時代。如果說之前的曆史像一個個獨立的片段,那後來的曆史便是一部緊湊的連續劇;如果說信史時代的曆史“基本能自圓其說”,那麼半信史時代就是“大都不能自圓其說”(比如夏商時代),而神話時代的曆史便是“壓根沒想自圓其說”(比如盤古、女媧時代)。
瀟水君的“青銅時代係列”我已經是第三次讀了,雖然大學時也看過各種體裁的曆史書,但讓人愛不釋卷的實在寥寥無幾。正史方麵本來司馬遷善於創新用他的生花妙筆再現了漢武帝前的曆史,隻不過現代人普遍文言文功底差不想去讀,就是看白話《史記》也因為紀傳文風要自己拚湊才能在看到全貌,編年體的《資治通鑒》隻能作為專業人士案頭的工具書,收藏成本極高,可讀性也不強,應該算作小眾讀物,後世的正史大都不知變通、不堪卒讀;馮夢龍的《東周列國誌》雖然可讀性強,但畢竟隻屬於他們那個時代,蔡東藩的演義係列獨獨少了先秦,大概怕和文白混雜的《東周列國誌》撞車吧;柏楊的《中國人史綱》異軍突起,用人道的溫情來感知中國曆史,用對比的視角來詮釋中國曆史,側重於文化批判(這也是和他們那個時代有關),可以說是曆史著作的上上品;金庸的《袁崇煥評傳》基本上也是東西方對比的開闊思維,隻不過側重於性格衝突,這也和金大俠小說家的習慣使然,不過剖析人性的水平很高,可讀性自然輕車熟路;瀟水和當年明月都是網絡草根史學界的佼佼者,瀟水的“青銅時代係列”集馮夢龍、蔡東藩、金庸的通俗於一身,另外接過了胡適、魯迅等新文化旗手們的對比思維和製度演進兩麵致史大旗。本人品讀的係列雜文,重點不在瀟水個人的文學水平和史學水平,而是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黃金時代——春秋戰國。
不過瀟水屬於文化多麵手,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他發展很全麵,射獵極其廣泛,雅到正史、世界名著,俗到戲說、世情小說(在寫夏姬的時候就直接轉述了世情小說《株林野史》),傳統到中國製度考究演進,西化到馬太效應、蝴蝶效應、羊群效應等光怪陸離名詞(當然瀟水君留洋幾年,這些東西搞得透徹明了),專業涉及麵極其廣泛,可以說瀟水是站在當今東西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來寫東周,所以讀起來大塊人心,好比範偉這種成才於二人轉民間小調的演員,雖不是什麼科班出身,但戲路很寬,演什麼像什麼,隻要給他機會就能頂上,屬於絕對的實力派!
不過身為70後的瀟水畢竟沒有柏楊、王小波那種人性被壓製的切身體驗,所以達不到他們那種高度,但絕對是這個時代的史學精英。瀟水給我們以穿針引線的作用,再現了春秋戰國那個激情飛揚的時代,他的“青銅時代係列”值得一讀再讀,可以說是居家旅行必備好書,而且能使人明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