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拯救——尼采之藝術與自然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43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藝術拯救人類,那麼梵高的藝術為何不能使他免於自殺的災難呢?倒是迪奧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救濟他,使他的藝術得以繼續。
    這是一個特例。因為,我也是認為藝術是拯救人類的辦法之一。每當看到那些美輪美奐的建築,流光溢彩的繪畫,以及激昂雄渾的音樂,我都會淚盈於睫。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精神的財富。
    可是我覺得,藝術的拯救隻是其中之一。人類的拯救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比如愛,比如對大自然的讚美,比如對生命深深的敬畏,以及對蒼生的悲天閔懷。
    一個人,或是一個天才,如何確保他自己在攀登上藝術巔峰之時,使自己的精神家園不至於孤寂?換句話說,他如何使自己避免高處不勝寒的局麵?
    我覺得,藝術是個人出世的一種表現。日常的柴米油鹽是入世的表現。太過出世即成超人(超脫之人),太過入世則成為俗人。
    可是要獲得真正的藝術,天才比常人要承受更多的孤獨,甚至終其一生,他們要住在一個缺少溫情的世界裏。他的藝術神殿富麗堂皇,而他與塵世交流的精神世界裏卻荒草叢生。這是否是一種悲哀?
    人,本就是群居動物,不可避免需要各種需求,如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和被肯定被關愛。
    然而大多天才們的藝術世界建在高處,與世隔絕。他們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卻流芳百世。卡夫卡生前才華橫溢卻無人問津,死後作品才被挖掘。梵高是繪畫天才,終生卻賣不出一幅畫,死後他的畫卻被競相拍賣。奧斯汀的文學成就是以她一生不嫁為代價。尼采,這位我們敬畏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後11年瘋了,而在他正常清醒的日子裏也是常常缺少家庭朋友社會的溫暖。前段時間讀到海涅,他一生都在寫情詩,美麗的被人傳誦譜成曲子的情詩,而他終其一生,卻沒有追求到真正的愛情
    我知道,他們比我們這些常人承受的要多得多。每當我在欣賞他們的“藝術成就”時,我隻覺得感動,敬畏,敬佩,敬重。
    難不成天才注定要孤獨?難不成絕世的作品都是在天才們獨自在無人的領域裏慢慢完成?難道有時候,他們必然要失卻一些溫情,人世間的溫暖?如果,兩者兼顧,那麼天才們是否就無法兼顧而淪為庸才。
    藝術,是否可以拯救他們,是否有時候也可以毀滅他們其中的某些人?
    除了藝術之外,還有什麼可以拯救我們嗎?
    宗教麼?我不覺得。我一直覺得,各種宗教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狹隘的。真正使人堅定於屹立天地間的,我覺得還有別的什麼東西。
    在我的觀點中,自然之美比藝術之美更令人心悸。
    天地萬物,日月星辰,亙古不變,一段段文明的曆程,在大自然麵前,在曆史的進程麵前,都黯然失色。因為它們都會消失,強大的瑪雅文明還不是最終滅亡了。還有,無論是那些叱吒風雲的皇侯將相,還是才華橫溢的作家,博學多才的思想家,哲學家,還不是在曆史的雲煙裏消失不見了。
    是的,文字讓他們的成就代代相傳,但是我們本身所處的文明,還保不準那一天就消失不見了。而我們的文字,也可能像當初那些難以讀懂的甲骨文之類的文字一樣為另一段文明的人一字字辨認。
    我總覺得,人活著總是要有些敬畏的。敬畏前人給我們的財富,還有的應該是對時間的流逝,對大自然,對天地間存在美好的一切,對文明能夠代代傳承的敬畏。我很喜歡康德的那一句話:使我敬畏的是心中的道德準則和頭頂上的星空。而道德可能改變,而天地之美依舊存在。
    喜歡自然之美,這是一種永恒不變卻常常更新的美。藝術可以拯救人類,然而自然之美還有溫情在裏邊,它能使人出世,也能使人入世。我想,如果尼采能在他發瘋之前,到茫茫山林漫漫戈壁皚皚山峰,到大自然裏去看,去感受,去領略造物主(不是基督教的上帝)的神奇,覺得人活天地間的可貴和可歎,他是否不會發瘋呢?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