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娜娜與糖罐的童年記事之罐子抓周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01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江南習俗,孩子滿一周歲,都要進行“抓周”活動。(關於抓周的注解,文下有。)一般都是吃過午飯後進行。
糖罐一周歲:
唐公館布置得喜氣洋洋,一張大大的紅絲絨方布鋪在地上,算盤,書,筆,公章(冠爸公司的大章)銅錢,還有些玩具加上吃的糕點等等,擺放了一圈。
小罐子沐浴一新,穿得一團喜氣地被冠媽抱出來放在了圈子的中間,大人們圍做一團,鼓勵著坐著有點不知所措的小罐子。
“小冠,喜歡哪個,就去拿。”
娜媽抱著娜娜有點累,順手把她放在地上,讓她在抓周布的邊邊上坐好。小娜娜就吸著奶嘴乖乖坐著像個洋娃娃。
小罐子左看看,右看看,東西好多啊,好多是沒見過的,為什麼大家要我去拿呢?拿就拿,發現目標,我爬,我爬,我爬爬爬。。。。。。
小罐子目標明確爬行迅速地向一本書撲了過去。
冠媽喜形於色,看來兒子是做學問的料啊。
冠爸有些哀怨,兒子難道不想繼承我的生意。
小罐子爬到書前,毫不猶豫地用手撥拉開擋路的書本,繼續向前,在所有人詫異的目光中,一把抱住小娜娜,嘴巴湊到小娜娜嘴邊,我啃,我啃,我啃啃啃。。。。。。
舉座嘩然。。。。。。
冠媽後悔:應該放個洋娃娃,兒子喜歡從事女子事業,可這女子事業是什麼?
冠爸疑惑:我並不好色。。。。。。為何我兒子。。。。。。
小罐子不能理解,為什麼大人們的表情如此不堪?小妹妹嘴裏那個奶嘴,看來真好吃啊。
小娜娜憤怒:奶嘴是我的,不給,就不給。。。。。。我哭~~~~~~~
*********************************************************
PS:附上抓周小常識,親們看看哈,以後有寶寶了,可以照著做,可是要記好了,千萬邊邊上不要放其他小寶寶,以免引起抓周寶寶的誤會,哈哈哈。。。。。。
抓周的起源
文獻上有關抓周的記載,最早見於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製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不少著述在論及抓周習俗的曆史時,都稱此俗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普遍流行於江南地區,至隋唐時逐漸普及全國。
一種習俗從發生形成到蔚為風氣,應有一個時間過程。抓周在南朝已普遍流行江南,其發生時間當更早一些。故又有人根據民間流傳的“三國外傳”,將抓周的起源時間推前至三國時代:
相傳,三國時吳主孫權稱帝未久,太子孫登得病而亡,孫權隻能在其他兒子中選太子。有個叫景養的西湖布衣求見孫權,進言立嗣傳位乃千秋萬代的大業,不僅要看皇子是否賢德,而且要看皇孫的天賦,並稱他有試別皇孫賢愚的辦法,孫權遂命景養擇一吉日。是日諸皇子各自將兒子抱進宮來,隻見景養端出一個滿置珠貝、象牙、犀角等物的盤子,讓小皇孫們任意抓取。眾小兒或抓翡翠,或取犀角。惟有孫和之子孫皓,一手抓過簡冊,一手抓過綬帶。孫權大喜,遂冊立孫和為太子。然而,其他皇子不服,各自交結大臣,明爭暗鬥,迫使孫權廢黜孫和,另立孫亮為嗣。孫權死後,孫亮僅在位七年,便被政變推翻,改由孫休為帝。孫休死後,大臣們均希望推戴一位年紀稍長的皇子為帝,恰好選中年過二十的孫皓。這時一些老臣回想起先前景養采用的選嗣方式,不由嘖嘖稱奇。其後,許多人也用類似的方法來考校兒孫的未來,由此形成了流被江南的“試兒”習俗。
還有人認為,“試兒”習俗的源頭可以溯及先秦,其實是楚人崇神信巫文化的產物。《左傳•昭公十三年》記,楚共王無嫡子,想在五個受寵愛的庶子中選嗣,乃遍祭名山大川,祈曰:“請神擇於五人者,使主社稷。”又以一塊玉璧遍示名山大川,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然後將此璧秘密埋在祖廟的庭院裏,讓五庶子依長幼次第進廟拜跪祖先,誰正好壓在埋玉璧的位置上,他就是神靈所確立的王嗣。年齡最小的楚平王被抱進祖廟後,兩次下拜,均壓在了玉璧的璧紐上。但楚共王最終把下跪時兩足各跨玉璧一邊的長子(即楚康王)立為太子。大臣〓韋龜甚有感慨,以為此舉違背了天命,故囑托其子於平王,其後平王果然在楚國內爭中坐上了王位。這段載於史傳的故事,與孫權選嗣的傳說何其相似,亦可看作是“試兒”之俗的濫觴。像這種用抓鬮式迷信以預測判定小兒終身的巫術,理所當然地為崇尚質樸、重視教育的中原儒家文化所不取,這也正是“試兒”術長時期隻能在南方地區傳承而不能流向北方的重要原因。顏之推以批評口吻敘及此俗,亦是這個緣故。
究竟是什麼觀念導致產生了抓周試兒的風俗,學者的見解亦有不同。有人認為這一風俗源於原始的征兆觀念,即以為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人世間的吉凶禍福,在其發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它本是原始人因無法解釋和把握強大的自然力量與人類自身命運而產生的一種心理觀念。故以抓周來預測前程,不惟愚昧荒謬,也表現為思維方式上的倒退。也有人認為,抓周其實是人的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慶祝方式,它與產兒報喜、三朝洗兒、滿月禮、百日禮等一樣,同屬於傳統的誕生禮儀,其核心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的祝吉。還有人指出,抓周是一種在家庭內進行的俗信活動,並非社會性的風俗。但它的信仰根源確是物人相觸互感的巫術觀念,其儀式及期日正是創造這一神秘氛圍的選擇。作為卜戲類民俗事象,它以兒時的偶然接觸來對未來作出必然的判斷,自然是荒謬而非理性的。不過它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的舔犢深情,同時又有一定的家庭遊戲性質,因此也不同於迷信活動,隻是一種頗具人倫味、以育兒為追求的信仰風俗
滿周歲行“抓周兒”禮的風俗,在民間流傳已久。宋•吳自牧《夢梁錄•育子》載:“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秉燭,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鬥戥子、彩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謂此為“小孩之盛禮”。
清末民初,北京民間仍然盛行這種小兒“抓周兒”禮。雖然,小兒周歲並不搭棚辦酒席,也不下帖請客,但凡近親們都不約而同地循例往賀,聚會一番。一般不送大禮(如賀幛、金銀首飾)僅是給小孩買些糕點食物或玩具。另外,在習慣上,凡與小孩初見的長輩們,都用一掛白線,拴上錢幣,給小兒套在脖子上,謂之“掛線”。(此禮平時也適用)。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麵”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繡線、花樣子(刺繡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誌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繡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通過小孩抓周兒,在客觀上檢驗了生母、看媽、奶媽對小孩是如何帶領的,是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長並不迷信,但仍主張讓小孩抓周兒,也是這一風俗得以持久在民間流傳的原因之一。
抓周的曆史和現狀
“抓周”又叫“試兒”,這種習俗,在民間流傳已久。它是小孩周歲時舉行的一種預測前途和
性情的儀式,是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慶祝方式。它與產兒報喜、三朝洗兒、滿月禮、百日禮等一樣,同
屬於傳統的誕生禮儀,其核心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的祝願,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的舔犢深情,具有
家庭遊戲性質,是一種具有人倫味、以育兒為追求的信仰風俗,也在客觀上檢驗了母親是如何帶領的,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這種習俗,越來越多的被許多家庭所重視,許多地方也在有組織地集體舉行抓周活動,以此來慶祝寶寶的生日。我們相信抓周樂會和十二生肖那樣形成中國的又一大文化產業,給中國的寶寶帶來更多的快樂和美好的記憶。
抓周樂的產生和影響
中國第一套木雕藝術型抓周物品,由趙潤豪先生參考相關曆史文獻資料,並結合中國南北的抓周風俗習慣創作完成,並取“抓周兒”的諧音將該套產品定名為“抓周樂”,而組成該套產品的十二件也分別加以命名。由此中國的抓周物品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並以藝術品的形式正式為世人所了解。這樣,中華民族特有的抓周文化因此得以繼續發揚光大!目前,抓周樂是最具藝術收藏價值,最為世人所認可的抓周物品,並在文化界產生廣泛影響,現已被寫入長篇曆史小說《鳳舞大清》第八十八章和《戲龍記之非常穿越》第十九章之將門虎子
抓周樂使用說明
在寶寶周歲的那一天,給寶寶梳洗幹淨,換上新衣服——新衣新帽新鞋襪,開始祭拜祖先,告訴祖先寶寶滿一歲的訊息,祈求寶寶能健康成長。然後選一間比較寬敞的房子,中間並列放兩張方桌,上麵鋪上布或席子,將準備好的抓周物品——抓周樂,呈半弧形擺在桌的一端,抱來寶寶放在桌的另一端讓寶寶抓桌上的抓周樂,根據所抓物品來預測寶寶的興趣、愛好以及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把寶寶抓周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整個過程,用相機或錄相機記錄下來。
舉行抓周禮要注意的事項
1、所選抓周樂要大小一致(不幹擾,方便抓取)。
2、所選抓周樂要顏色一致(不要造成視覺上的幹擾)。
3、所選抓周樂必須是寶寶第一次接觸。
4、抓周的過程中親友不要幹預。
5、抓兩次即可。
6、要在吃中午飯之前舉行抓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