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章 被鄙視了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2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不過,好日子也有到頭的時候。
兩個月前,司徒明鏡五歲生日當天,司徒南瑞派人送了一桌大魚大肉,並傳話過來,拉拉雜雜說了一堆,司徒明鏡當時隻顧著滿足口腹之欲,沒有仔細聽取,但對傳話的大意還是清楚滴,概括起來就是:小姐長大了,該學習詩書禮儀了。
司徒明鏡現在身處的是一個架空的王朝,國號建祥,國主姓龍,社會現狀和中國封建社會差不多,在此不再贅述(也是因為作者本人太懶,更是因為我的曆史知識太差,逃~~~~)。建祥國語言和漢語發音不一樣,語法倒是沒差多少。司徒明鏡慶幸自己語言天賦還行,從小做為一條小尾巴跟著紅姐迪哥走南闖北歐洲美洲沒少去語感培養的不錯,睡了五年聽奶媽丫鬟講了五年話她已經把建祥語學到八九成,溝通不是問題(不然怎麼會把那群人罵得狗血淋頭?)。
這天早上,司徒明鏡不情不願被丫鬟小蝶拉起來,梳洗打扮一下進了南邊的書房。那裏是司徒府專門給小姐少爺修建的學堂,連夫子都是請的全國數一數二的。可見司徒家對子女的教育有多麼重視。
司徒明鏡沒有學習的欲望,來到這裏後從來沒有這麼早起來過她生物鍾調整不過來頭昏昏沉沉的隻想睡覺。這不,夫子才開始講課不到一刻鍾,她已經雙目微和,小腦袋一上一下吊起魚來。夫子見狀氣個半死,橫眉豎目冷眼看了她半天,偏偏某人一點沒有自覺,越睡越香,竟還砸吧起了嘴巴,好像夢裏見到了什麼美味。周圍的人也不叫醒她,都幸災樂禍在一旁看著。
夫子怒不可遏,拿起戒尺推推她。不敢打,打壞了司徒家的小姐誰敢負責?推了好幾下司徒明鏡才悠悠轉醒,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下課了?”見沒人回答,以為自己猜對了,她便繼續說道,“那我回去睡覺了。”便搖搖晃晃站起身來。
沒有來得及邁步,夫子氣得顫抖的手指已經指向她。
“你……你……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學生?不想學習你就不要來上課!”你了半天最終擠出這麼一句話。
我本來就不想上課!司徒鏡遙在心裏大聲呼喊,嘴上卻沒有說什麼。她低下頭,一副認錯的乖寶寶的模樣。
夫子見她認錯態度“積極”,便歎口氣,叫她坐下好好聽講。
可是,一刻鍾以後,情景再現。夫子生氣,司徒鏡遙認錯,歸位。
再一刻鍾,情景再現!
最終夫子忍無可忍,想大叫又怕引來旁人,壓低嗓子低吼:“你這個冥頑不靈的孩子,除了睡覺你還會做什麼?有本事你做首詩讓我服了我就跟你父親說你不用再來上課了!”
再好不過!想她堂堂五千年中華文化培養出來的人才幾首古詩還不會背?隨便甩幾首出來還不把他們驚個半死?司徒鏡遙美美的想著,思來想去決定選一首簡單點的,太難了和自己的年紀不適合。最終她挑了駱賓王的《鵝》,邊念還邊想著自己一定會像穿越小說裏的女主一樣名聲大振,到時候該怎麼辦才好。沒想到詩剛念完,夫子哧鼻一笑,那神情,諷刺的緊。
“六小姐,我知道你想表現得好。但你也不該隨便來糊弄我。你想糊弄我也行,拜托有點水準,不要隨手就拿單公子的名作。”夫子說得認真,司徒明鏡卻聽得雲裏霧裏。難道,這個時空也有一個人做了一首一模一樣的詩?太巧合了吧?單公子?那是誰?
“既然如此,那我再作一首。”司徒明鏡尷尬的笑笑,又吟了一首李白的《靜夜思》,心想不同的風格,這回應該行了吧?念完等著夫子誇獎。卻沒想到夫子眼中的鄙夷更深了。他深深的看司徒明鏡一眼,苦口婆心勸道:“六小姐,你還是坐下好好讀書吧,抄襲是不正確的行為。你年紀還小,這趁個時候還改的過來趕快改了吧!”
司徒明鏡不解,她一臉迷茫的看著夫子:“夫子您說什麼?我聽不懂。”
“嗬嗬”,不遠處司徒府五小姐狀似很快樂的幹笑兩聲,很成功的引起大家的注意,“你這個丫頭成天隻知道睡覺,怕是腦子早睡壞了。你自己傻就罷了,更可笑的是你竟然盜用單公子的詩還洋洋自得。單公子的詩舉國上下文人雅士耳熟能詳,你盜用他的成名作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哦——”司徒明鏡發出一聲感歎,隨即問道,“單公子是何許人也?”
“你竟孤陋寡聞到連鼎鼎大名的神通單進都不知道!?”夫子大驚,指著她的手指像上了發條似的機械的上下振動。
“單公子是南城東邊單侍郎告老還鄉後喜得的獨子,為人聰明絕頂,半歲即開口能言,三歲讀書,四歲作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驚世名句,此後更是佳作不斷,人稱建祥王朝第一才子。你後來背誦的《靜夜思》就是他六歲隨母回家省親的時候做的。”旁邊的二小姐“好心”解釋道,“單公子的詩由你這等俗人口中吟出來真是折辱了他。”
“哦”,原來如此,司徒明鏡狀似恍然大悟,道,“這樣看來,這首‘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定是他在一個春日的雨夜醒來後作的了?”
“喲,原來六妹妹睡了五年覺,腦子還沒生鏽啊?”二小姐絲毫不掩飾眼中的鄙夷,“還”字拖得長長的。
司徒明鏡仿佛沒聽到,她彎腰對夫子施一個禮,誠摯說道:“剛才是明鏡不對,妄想剽竊他人成果以蒙混過關,明鏡知錯了,從今往後我一定好好學習,再不惹夫子生氣。”
“好好好,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才是我的好學生。”夫子撫撫雪白的胡子,為自己“點醒”了一個“迷途知返”的孩子而笑得開心不已。殊不知,司徒明鏡心中早另有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