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赴任安北 第十七章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61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梁清則見狀也跟著焦慮,安北縣就這麼大,根本容納不了多少流民,可安北縣家家戶戶都有餘糧,剛開始是投親的人來,後麵是投親之人的親朋好友拖家帶口的來,再後來就是流離失所的百姓蜂擁而來。
這麼多人,這麼點糧,若是五年後哪怕三年後出現這次的天災,梁清則都不著急,偏偏是這一年,梁清則忍不住站在韓宗昭旁邊,兩人一起盯著大安疆域圖發呆。
突然,梁清則想到他後世那個為期九年的南水北調工程,無意識的用手在地圖上邊劃邊說:“北邊水不均勻,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修運河工程量和銀錢投入都太大,安江到我們這裏也就二百多公裏,修渠引水比較容易,如果朝廷能沿著這條線修幾條渠,把安江和幾條河連起來,最後在這裏入海,那麼這幾個府的水就不用擔心了。”
韓宗昭腦中靈光一閃,他激動的握住梁清則的肩膀,“夫郎,夫郎,百姓有救了,有救了。”
韓宗昭匆忙往外跑,狀若癲狂,梁清則微微一笑,隻希望百姓能少受些苦吧。
很快,一封密折被送出安北縣,八百裏加急,不過半個月就被送到景明帝禦案上,景明帝看完,忍不住一拍桌子,“好,好,好,不愧是朕欽點的狀元,來人,宣首輔高良德、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工部尚書即刻入宮議事。”
第二日朝議,首輔高良德奏報西北六府旱災、蝗災情況,工部尚書程惟德上書請朝廷撥款修安江渠,貫穿雅都府、興安府、興慶府、興翔府、興定府,自興河府入海。
兵部尚書提請朝廷同意調兵西北,以防番金、於胡、浦裏南侵,同時提請京畿軍的火槍營前往支援。
戶部尚書昨日挨了申斥,農政全書他收到後轉手就給了大司農,自己沒上心,這次朝議,他點了韓宗昭獻書之功,又公布了滅蝗的法子,同時提出韓宗昭推行作物之功,詳細報了各種作物成熟所用時間以及畝產量,提請全大安推廣種植。
興安府知府聞訊氣得直跳腳,去歲新作物剛收上來,他就想上奏朝廷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可幕僚勸他再等一等,等安江渠修好了一並上奏,沒準能憑借這份功勞直接調回京裏,他等了,結果呢,等來了什麼?等來了戶部尚書在朝議時將功勞全部按在了韓宗昭的身上。
興安府知府恨的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盤算著要給韓宗昭好看,可沒等他有任何動作,他已經被免了官職,因受賄金額巨大,他自己掉了腦袋不說,家小都受了牽連。
吏部尚書麻湘嶺雖然與興安府知府同為二皇子一派,可興安府知府是景明帝欽點要從嚴處理的官員,他保不住,更不敢保,不僅如此,他還要在朝議上舉薦韓宗昭代行興安府知府一職,把韓宗昭從一個七品縣令升為正五品同知,也不知韓宗昭是什麼時候巴結上高良德的,居然在這麼短的時日裏連升三級。
聖旨一道一道從宮裏傳出來,湖安府,柳泉接到邸報,毫不猶豫的將兩個農莊存有的所有土豆、紅薯、花生和玉米獻給朝廷作為種糧,同時將所有農莊裏的老把式抽調出來,借給朝廷指導播種。
為此,韓宗昭和柳泉又收到景明帝的表彰,所有老把式朝廷也沒虧待,每個人都給了正九品司農官的官職,盡管極低微,卻也足以讓這些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們感激涕零。
不止柳泉這邊的給了九品官職,韓宗昭這邊的也都給了任命,這批老把式直接跪在地上朝著京城方向磕頭,有了官職就不再是韓家的長工,而是隸屬戶部的官員。
韓宗昭也大方,每個人給了五十兩程儀,安排車輛和護送人員將他們送到京城,還親自把人送到官道上,等人走得看不見了才返回縣衙。
在回去的路上,吳忠有些不忿,他們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培養了一批老把式,朝廷倒好,用幾個不入流的官職就把這批人全給弄走了。
韓宗昭聞言,表情變得很嚴肅,“吳師爺,大道理我不想講,你就想想縣衙外那些百姓,如果這批人去了朝廷,跟著戶部官員到我大安的各州府,他們帶去的東西能救活多少百姓,不過幾位老把式,便是哪天朝廷把你,把梁信,把杜若都要走,我也隻會高興的送你們走。
吳忠,我夫郎曾與我說過一句話,公者千古,私者一時,我們是要為天下百姓謀福,而不是個人得名利,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覆巢之下無完卵,個人再好,朝廷沒了,能好嗎?今兒作為你的兄長,我將這些話講與你聽,希望於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