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關於元滅宋的一些想法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1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在寫這部書之前,我一向很喜歡看兩宋時期的史書,人物誌等各方麵。不過想來說喜歡二字,我覺不怎麼正確,最多的是憤慨和感動,還有就是對一些人的欣賞。不管是宋人、遼人、金人、西夏人、還是元人,他們中有很多人會讓人聽得名字肅然起勁。
記得每次讀南宋的方麵的史書時,自己總為呂文煥的降元而歎息,李庭芝的慘死而惋惜。看到南宋屈辱投降時,沒有憤怒,隻有嘲諷,一切都是南宋統治者自找的。
“崖山之後無中國”,總覺得讓人感到悲涼,崖山一戰,二十萬宋軍被張弘範大敗,海麵浮屍十數萬,海水盡赤。
每當看到陸秀夫背負八歲的小皇帝跳海時,自己心中總有一股莫名的氣。
縱觀元宋對峙時期。南宋的兩個皇帝,理宗與度宗,都是縱情酒色的昏君,皇帝都這樣了,底下的朝臣為什麼不能這樣。奸臣賈似道當權,別的本事沒有,玩卻很是能耐,奈何理宗皇帝還稱讚賈似道會玩,並賞賜一大堆東西。真是一大笑話。
好不容易有幾個正直能幹的大臣,可賈似道看不過去了,你們這麼能幹不是諷刺我嗎?拆我的台嗎,這豈能容你們啊?統統扳倒了。用一些與自己一樣的酒囊飯袋,這就不能把自己比下了。
而南宋的軍隊將領,也是曾差不齊,沒本事的將領要找一個大靠山保榮華富貴,有本事的自然看不起沒本事,要找靠山,人家卻不要,為什麼?你這麼有本事等你超過我了,這臉往哪兒擱啊?如此矛盾就出來了,相互算計,扳倒對方,這是家常便飯。可有本事的大多沒靠山,一下就倒了。最好的例子,就是那個劉整了。
劉整確實有本事,能征善戰,富有謀略,不管是其投元前還是投元後,都看得出來。而投元後,劉整對元滅宋的貢獻是巨大的,他不僅提出先取襄陽的戰略,還為元練出了一支強大水軍,南宋就沒有什麼優勢了,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認為“宋元後期戰爭的關鍵決策人物並非丞相伯顏,而是降將劉整。正是劉整使得元朝作出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偏安江南,維持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南宋王朝也終因元朝的戰略轉變而滅亡”。
而觀元方麵,元朝的幾個皇帝都是能征善戰之輩,這固然與其民族有著關係,但其自身的才能也是不能忽視的。蒙古西征擴大了自己的版圖,增加自身的力量,軍隊得到了鍛煉,金發碧眼,人高馬大的色目人成為了他們的士兵,軍隊的實力大大增加。
之後的忽必烈更是重視漢學,重用漢臣漢軍。許多中原名儒頭其麾下,為其出謀劃策。雖然元不是很穩定,但南宋要比其遜色不知多少。
元軍將領更是勇猛非常,擅於計謀。所謂“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怎能不勝?而南宋雖有李庭芝等數人不畏身死,但其他的將領多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們隻要榮華富貴,元軍一來,刀都不拔,箭不放一支,立馬開城投降,以圖富貴。南宋怎能不亡?
此上都是個人的一些所想,如有不同想法可以發帖說,本書有何意見,也請發帖告訴我,青牛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