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物轉星移幾度秋 第七章 又是一年春好處(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33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這回擂台上先躍上來一個白袍青年,他手執竹笛於身後,渾身儒雅之氣,完全一書生模樣,看不出也是個連家子。
“中都柳何青請討教”白袍男優雅地自報姓名,卻一時無人上台。
“這是個高手啊,總算有精彩的可看了。”我看此人輕功了得,估計他功夫並不在我之下,那把竹笛恐怕就是他的兵器。
“我來!左郡高海請賜教。”台下沉默了一陣後,終於躍上來一個壯漢。那人脖頸是搭著一條細細的鐵鏈,鐵鏈的兩頭各係這一隻酒葫蘆。他握酒葫蘆的雙手抬起向柳何青抱了一拳,便做好迎戰的準備。
柳何青仍是一副優雅從容的姿態,清秀的麵龐漾著淡淡的笑意,完全不像是身在戰局中的人,而像一個旁觀者——不,他比旁觀者更淡定,至少旁觀的人會有情緒激動的時刻,而他卻像遠離了塵煙的隱士。這讓我想起易水寒來,他們的雲淡風輕倒是有幾分相似。
我看不出這二人的勝負,雖然那柳何青讓我覺得他自信滿滿,可是那高海亦是個高手,我隔這麼遠都能感覺到他深厚的內力。“東珠,依你看……”我本想問東珠誰能取勝,轉頭卻看見這小丫頭滿麵通紅,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擂台上的柳何青。
這丫頭莫不是……不會吧?她才14歲哪,而且還是一見鍾情?
下麵打鬥聲傳來,我又專心地看比武。隻見高海正舞動他原本搭在他脖頸的鐵鏈左閃又閃地逼近柳何青,那酒葫蘆在空中轉動,發出勁光嗚嗚作響,柳何青轉動手中的竹笛,腳步輕盈,左擋右擋地避過了高海的攻勢。
現在二人打得難分難舍,時不時有人施展輕功應對,戰局一時十分緊張。他們似乎都覺得遇到了對手,興致高昂地出了全力。台下的觀眾麵色凝重,全神投入對戰中,生怕錯過精彩的一瞬。
我瞄了一眼東珠,小丫頭的臉還是紅的,眼睛也一直沒離開過那柳何青。我見她表情輕鬆,絲毫不為柳何青擔心,知道勝利是屬於柳何青的,也就對戰事實去了興致。
我不是一個癡迷於武學的人,不會想去研究別人的招式戰術,我隻要他們知道武功的出路和對招方式就可以了。
我四下望了望,尋找大哥的廂房。南廂三號在我東廂一號的對麵,我看見了昊天華正坐在對麵稍微靠右的廂房內,他一手托著下巴,撐在窗框上,神情閑適,少了平時的嚴肅,鳳目微眯,眼神高深莫測,正專注地看著比武。
他座位旁還有一頂轎子,正是我的轎宇,隻不過裏麵裝的不是我。碧珠就站在轎子旁,她捕捉到我的眼睛,對我點點頭。知道那小廝已經把紙條交給了她,我指指樓下,讓她繼續看比武,她了然地點頭。
此時那柳何青已經獲勝,他嘴角溢出了一絲血絲,可仍是保持著他的高雅,道理聲“承讓!”
高手的對決自然不比蠻力的較勁,他此刻和高海都受了極重的內傷。可是他倆卻反常地仁兄長來賢弟短,互相鼓勵、誇讚對方一番,很有一股不打不相識,相見恨晚之感。我暗讚此二人的修養品德,這才明白過來為何京城這四年一屆的擂台比武會如此受人尊捧了。
各方江湖高手希望通過這場比武揚名立萬或是飛黃騰達(也就是武科考的道理)固然是一個理由,然而武德是他們更看重的東西:輸不記很,贏不自滿,真心敬佩自己的對手。我領略到師父口中所說的比武的意義,頓時心裏一陣感動,也跟著眾人鼓掌。
很顯然,東珠也有所觸動,她雙目閃著崇拜,巴掌擊得啪啪作響,“這才是真的比武啊……”
是的,這才是真的比武——雙贏,那贏的不止是那不自滿的勝利者,也是那不記恨不氣餒的失敗者,也是我們台下樓上在心上有所觸動的觀眾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