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潛龍(2)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2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人心的辯證法
漢王劉邦率領自己的軍隊抵達了南鄭。
剛到南鄭不久,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十分可怕的問題:他正在失去人心。
而擄獲人心本來一直就是他的強項。這就更麻大煩了,如果自己的強勢項目都要淪陷,那又怎麼能夠固本圖存呢?
人心渙散之後,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開始逃亡。
這種可怕的景象讓他想起了那一年押送囚徒到酈山勞改的事兒,如果事態持續惡化下去,用不了多久,他的軍隊就會徹底瓦解。
此刻,劉邦穿越時空和“黎叔”(《天下無賊》中的賊首)找到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人心的丟失,不是因為劉邦做得有多麼不好,而是這裏的環境實在是太壞。
南鄭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而劉邦的士兵都來自於繁華的東方。當他們來到這偏僻的巴蜀地區,他們感到了不適,這種不適及表現為物質,也表現為精神。
這個鬼地方想出去喝個茶打個牌泡過妞過過夜生活都成了奢侈,實在是了無生趣。(估計是真的,要不然,人家劉禪當了皇帝,一出了巴蜀,就高興得不想回去。)
物質條件的落後更伴隨著巨大的精神焦慮,隨後,他們自然就想家了。想家之後,他們自然就開始逃跑了。
當然,你完全可以這麼說,大丈夫出來就是為了幹一番事業的,不是出來享受的,老是想著家鄉的那一畝三分地以及炕頭上的婆娘,那純粹是低級趣味。
你說得很對,這的確是低級趣味。
但你不能忘記,這世間的大部分人生下來都是為了混口飯吃,低級趣味就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撼動的主流品味。如果在外麵過得苦巴苦巴的,還不惦記起家裏的婆娘孩子,那才腦子有毛病。就是項羽這樣的英雄,不也老想著回到家鄉擺闊嗎?項羽都不能免俗,何況是普通的群眾呢?
按我的觀點,人們群眾有低級趣味的權利,不讓人家低級趣味,那是極大的殘忍和不人道。
當然,人們群眾也有崇高的權利,但這需要你加以正確的引導。
逃亡的人數還在增加,他們都唱起了思鄉的歌曲。不但普通士兵無法忍受遠離家鄉的痛苦,連劉邦同誌的高級將領曹參、周勃等人都吵著要東歸了。
這一刻,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變成了“項羽”(染上東歸情結)。
情況糟透了,連一向樂觀的劉邦也感到了恐懼和沮喪。
然而,老祖宗的辯證法告訴我們: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老子說得好: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關鍵就要看你的點化能力。
需要一個有眼光的人(最好懂辯證法)站出來指點一下了。然而,精通辯證法的張子房跟著項羽東歸了,誰能夠站出來點撥劉邦呢?
沒想到還真有人站出來了。
當漢王劉邦看到絕望的時候,這個人卻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韓信。(此韓信非彼韓信,後任韓王)
說實在的,我對這位韓信先生一向沒有什麼好感。在劉邦稱帝後,這位仁兄駐守邊塞,不但抗擊匈奴無功,還帶頭反叛,和匈奴勾結,成了可恥的骨灰級“漢奸”。
不過我們也要一分為二地評價諸位漢奸同學,汪精衛做漢奸前是個革命誌士,韓信同學做漢奸前的閃光點我們也不可否認。
韓信找到了劉邦,對他說:
項羽分封各位將領為王,而唯獨把您分封在了偏遠的南鄭,這是對您的遷徙和貶黜。而您的將士都是太行山以東地區的人,他們無不日夜盼望著東歸故鄉,這就會影響您軍隊的士氣,士兵逃亡也就在所難免。
不過,如果大王您加以巧妙的引導,這又何嚐不是一件有利的好事呢?這是一個鼓舞士氣的絕好機會,如果您現在就向他們宣布,您將率領他們東征,借著他們渴望東歸榮耀故裏的心願,士氣將會變得日益高漲,軍隊的戰鬥力也會變得極高,您的大業可圖也。
點石成金,劉邦終於開了竅。
劉邦說,小子,有兩小下子嘛,我看你是一塊可造之才。好好幹,將來我在關外發達了,忘不了你今天的點撥。(滄海注:按照《漢書•高帝紀》的記載,這個諫言乃為大將軍韓信所獻,此處采納《史記•高祖本紀》的記載,滄海本人也傾向認可《史記》的記載。)
采納了韓信的諫言之後,劉邦馬上在軍隊中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
他在軍隊中組建了很多政工小分隊,宣揚漢國今後的發展戰略,告訴各位想家的同學們,說你們不要灰心,你們想東歸,領導是知道的,也是理解的。領導不但支持你們東歸,而且願意幫助你們以榮耀的方式東歸,到時大家都騎著高頭大馬回去見各自的老婆孩子,好不好呀?
這當然好,傻子都知道。既然領導都答應要帶領我們回去,有奔頭了,我們還跑個啥呀,繼續跟著漢王幹革命唄。
要想風風光光地回家,當然就要好好為領導賣命,對於這一點,傻子們同樣知道。
渙散的人心重新凝聚了。
可怕的逃亡事件也宣告結束了。
這是辯證法的勝利。
我早就說過,幹革命離不開哲學,千真萬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