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第一滴血(2)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13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借刀殺人
世事就是難料。
風雲的變幻往往起於刹那之間。
當劉季興衝衝地率領幾百個嘍羅回到沛縣的時候,事情發生了逆轉。
縣令變卦了,他拒絕劉季進城。
的確,正如我們前麵所言,這位兄弟不是傻瓜。當他反複思考這件事的時候,他察覺到了事情的蹊蹺,根據他的判斷,蕭何和劉季都是穿一條褲子的混蛋,他們合在一起,是不是要算計自己呢?裏應外合,這很可能就是一個巨大的陰謀。
不行,與其被劉季和蕭何砍掉了腦袋,不如奮起,立刻就砍了在城內的蕭何的腦袋,需要被砍腦袋的當然還有蕭何的黨徒曹參和夏侯嬰。
他低估了蕭何的智慧。
這位久經考驗的老公務員早就在縣令身邊安插了自己的密探。縣令剛剛密謀要殺害蕭何,一轉身,就有人把信息傳遞給了後者。
麵對縣令的屠刀,蕭何隻能幹一件事:逃!他率領自己的黨徒曹參和夏侯嬰翻過城牆,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然後,這三個人找到了城外的劉季。
從這一刻起,劉季才真正成了老大,連原來的老大蕭何也成了他的部屬。讓出老大地位,這是蕭何打造劉季的必經步驟,他沒有黯然神傷,而是歡欣鼓舞。
所有的人都會為自己能執行夢想中的計劃而高興,蕭何當然也不例外。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蕭何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回到現實中來,蕭何和劉季必須先解決縣令的問題,暗著殺害縣令的計劃已經破產,這也好,不能在月光下殺死你,那我就在陽光下殺死你吧!
要殺死縣令,就必須先攻破縣城的城門。
然而,可不可以不攻破城門就殺死縣令呢?
幾乎沒有人有這種不著邊際的想法,但有一個人就這麼想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逆向思維”,有著這種思維的人不是蕭何,而是劉季。
但光有好的想法是不行的,如果沒有好方法來實現好想法,那麼好想法就等於異想天開。
關鍵時刻,劉季同誌展現了他的智慧(叫狡猾也行)。
所以我常常對人說,千萬別老認為劉邦沒文化,人家不僅有文化,而且還很有智慧。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遭遇到這位有文化的流氓兄弟,沛縣縣令算是倒了八輩子大黴了。
劉季想出了一個對付縣令的計謀:借刀殺人。
工具:一支利箭。
劉季寫了一封帛書,用利箭射上城牆。正是這支利箭奪取了縣令的性命。
難道劉季先生是一位神射手,他用一支利箭洞穿了縣令的肺腑,成功地實施了斬首行動?
沒有,那支箭沒有射到縣令,甚至,沒有射到任何人。
射人,不是劉季射箭的目標。
真正的關鍵在於那封帛書,那才是劉季送給縣令的致命武器。
因為那封帛書,就是劉季給城內父老送去的策反書。守城的士兵收到了這封帛書,然後,那封帛書的內容就傳遍了全城。
像傳播瘟疫那樣迅速。
劉季同誌在帛書上寫道:
天下忍受秦朝的痛楚已經很久了,父老們替縣令守城,但諸侯們卻要反抗暴秦,屠戮馬上就要來到沛縣。
如果沛縣的父老鄉親能夠奮起殺死縣令,從弟子中選出豪傑之士擔任領袖(領袖無疑就是他劉三了),以此響應諸侯,那麼你們就可以保全全家,這是一條活路。
如果大家依然死忠縣令,沛縣的父子兄弟、妻子兒女就會遭遇到義軍的屠戮,那就是萬劫不複的死路了。
如果能夠選擇生,那就沒有人願意選擇死。
如果殺死縣令就能夠讓他們免死,那麼,他們又有什麼理由不殺死縣令呢?跟什麼過意不去,也不能跟自己的命過意不去。
長官啊,不是我們要殺你,而是你逼我們殺你,誰叫你代表著沒落的秦朝呢。我們不想殺你,但我們也不想因為你而被殺。
沛縣的父老兄弟於是集結了起來,士兵們也紛紛倒戈,他們進攻縣衙,很快就殺死了縣令以及那些非本土的縣吏。
隻要你不是本土出身的官吏,你連投降的資格都沒有。
沛縣縣令死了!你就安息吧,這就是你的命:你不該在沛縣做官,你更不該遭遇劉季。
劉季是要幹事業的,誰要阻擋他,誰就得死。
城門打開了,沛縣的父老鄉親載歌載舞,把芒碭山的草寇們迎入城內,他們的首領劉大叔更是受到了熱烈的追捧。
英雄般的凱旋,歡呼吧,父老鄉親。
人們紛紛推舉劉季擔任沛縣的縣令。
劉季推辭,他說:天下大亂,豪傑四起,領導選錯了就會一敗塗地,我不是謙虛,實在是能力膚淺,怕無法保全沛縣的父老鄉親啊。這是大事,希望你們能選出更合適的人來。
懂得假意謙讓,這是有文化的表現。
他甚至有模有樣地推舉蕭何出來,說蕭大哥是我的好大哥,又是沛縣籍的最高領導,他出馬,我們大家都有戲。
然而蕭何堅決拒絕了劉季的“好意”,並誇獎了劉季的仁義與勇猛,一句話,縣令這個職位就是你劉三的,我們搶不走也拿不動。
培育劉季,這是蕭何的理想,如果他出來領導隊伍,那就是與自己的理想過意不去。
蕭何和曹參不想趟渾水,還有另外的小算盤:造反是個高風險的行業,弄不好就要人頭落地,家破人亡,這種高風險的工種還是應該交給劉三這種江湖牛人來幹比較好。
文官們怕冒險,但流氓不怕!
父老們也說,我們常常聽說您的奇跡異象,想必您就是上天安排的貴人,我們通過占卜,也發現你就是我們要擁戴的那個人。
已經退無可退,他劉季就是當然的領袖。
眾人於是扶立劉季擔任沛縣的行政長官,雅號:沛公!(再叫劉三,那未免太不仗義)
這時正好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9月。
這一年,沛公劉邦47歲。
我個人認為,劉邦的名字有可能就是在這時確認的。
人一得誌,往往就要改名。電影《高興》中,劉哈娃一出村,就管自己叫“劉高興”了。
劉季一進駐沛縣,也管自己叫“劉邦”了。
沛公劉邦,這是劉季的升級版本。
(我保留在下文中繼續稱呼他為劉季的權利,這名字下裏巴人,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