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太平誰識靖康年(上)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34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今天,是被小日本鬼子槍殺的三位工友黃二愣子、關老蔫兒和劉樹山出殯的日子。按照東北民間的習俗,人死了,得停七天七夜。一是等外地親屬趕回瞻仰死者遺容;二是防止死者假死複活。雖然出賣三位工友的漢奸警察宋仁壽被“大妖山魈”啃去了半啦腦袋,也算給三位工友出了點惡氣,可“老叔”呂振國還是擔心夜長夢多,力勸三位工友的家屬停屍七天七夜改為三天兩夜。因為幾位性子急躁的工友,一直嚷嚷著要去殺人的小日本鬼子埠頭區的憲兵分遣隊要一個說法,否則就罷工。好在黃二愣子、關老蔫兒和劉樹山三位工友的家裏也沒有什麼路途遙遠的親朋來奔喪,三位工友的家屬極為尊敬“老叔”呂振國,自無二話。
    漢奸警察宋仁壽的家也在“三十六棚”駐,排行老四,是家中的老疙瘩。宋仁壽的父兄都是北滿鐵路哈爾濱鐵道工廠的工人,隻有他讀書多,幹上了警察這份差使。
    宋仁壽憤怒之餘出賣了黃二愣子、關老蔫兒和劉樹山,使得三位工友慘遭小日本鬼子憲兵殺害。其罪不可恕,其情卻可憫。宋仁壽死後,無頭的屍體被警署的人抬回家中,他的父母也在家中為老兒子布設了靈堂。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當宋仁壽的死因傳出,頓時群情激奮。宋仁壽的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覺得弟弟出賣工友,已惹眾怒,害得連累自己在眾人麵前抬不起頭,無臉見人,都拒絕回家幫著料理弟弟的後事。宋仁壽的老媽媽大悲之後得了腦溢血,一頭倒在炕上,他年過六旬的老父親“宋老歪”一夜之間華發全白。
    黃二愣子、關老蔫兒和劉樹山三位工友的家裏人頭攢動,哭聲震天,可宋仁壽的家裏卻門可羅雀。就算是路過的街坊鄰居,無論男女老幼,幾乎都朝宋仁壽家的院子裏“呸”的一聲吐一口吐沫。宋仁壽的父親在北滿鐵路哈爾濱鐵道工廠幹了一輩子,為人木訥寡言,任勞任怨,在廠子裏的聲譽很好。宋仁壽的父親“宋老歪”要命也沒有想到是他溺愛的這個孽子毀了他一生的名聲。“宋老歪”忍無可忍,身披重孝跑到黃二愣子、關老蔫兒和劉樹山家裏,以“耳順”之軀在三位死難工友的靈柩前大放悲聲,叩頭如搗蒜,把額頭都磕出了血,哀求三位死難的工友和各位鄰居饒過老兒子宋仁壽。
    解耀先殺了三個小日本鬼子的憲兵和兩個特務,不!他所殺的兩個特務應該說是一死一傷。解耀先逃回家中,睡了還沒有一個時辰,就被周老太太叫了起來。
    周老太太望著兩眼通紅,滿臉倦容的解耀先,十分心疼,可是卻很無奈。解耀先見周老太太沒做早飯,有些不解。周老太太十分精明,看出了解耀先的心思,說道:“兒呀,你不是要去黃二愣子、關老蔫兒和劉樹山家落忙嗎?……他們仨家裏都準備飯了,雖然也沒啥好吃的,可比咱家的”混合麵兒”粥強老鼻子了。土豆燉白菜,高粱米飯管夠吃。夜兒個在靈棚的旁邊就搭起了非常大的棚子和鍋灶,左鄰右舍的許多老娘們兒都去了幫著做飯。……”
    “哦?……原來這還是個混飯吃的好機會!那些吃不飽飯的人有地方蹭飯吃了!……”解耀先心中暗笑,嘴上卻說道:“娘……俺知道了,這就去他們仨家吃高粱米飯。嗬嗬……”
    “兒呀,你去黃二愣子家吃飯吧!……聽說他們家還割了二十斤”五指膘”的肉放菜裏邊了,總算有個葷腥。……”周老太太生怕解耀先“吃虧”,嘮嘮叨叨的囑咐道。
    “中!中!中!……娘,俺知道了!嗬嗬……”解耀先感覺自己的心裏邊熱乎乎的。
    按說,劉樹山家的生活條件並不比黃二愣子家差,買個三十斤二十斤的大肥肉放到菜裏也買得起。可是,劉樹山的老母親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家中請了一幫在極樂寺認識的佛友做法事。佛教信徒家中若有人亡故,第一不能殺生而宴請賓客;第二不能啼哭擾亂“中陰身”的心神;第三不能請出家修行的師父做佛事。因為作為僧寶,他們最大的事業就是證悟佛法,而不是替人做佛事。因為耽誤出家的師父修行,對於出家師父和邀請做佛事的家庭都不利,都是要背因果的。請佛友做法事的目的,也不過是為死者化解在人世間的罪孽,使其免受地獄刑法之苦,能夠早登極樂。
    雖然已經過了立春節氣,哈爾濱的室外還是滴水成冰,很寒冷。黃二愣子、關老蔫兒和劉樹山就要出殯了,“老叔”呂振國不僅是三位工友出殯的“總指揮”,他還是遠近聞名的“陰陽先生”,他昨兒個就帶著幾個落忙的工友,拉著三大車柴禾,拿著羅盤在西大崗子上尋找風水好的地方。他要給黃二愣子、關老蔫兒和劉樹山死難的三位工友找一個最佳的埋葬地點。
    哈爾濱的郊外,大地凍得硬邦邦的,聰明智慧的東北人民就用柴禾在選好的地方燒,直到能用鐵鎬刨動了,再挖坑,準備第二天正式下葬。
    在過去的東北屯子裏,“陰陽先生”哪個屯子裏都有。他們是專靠主持“白事兒”混飯吃的。每天神神叨叨的,好像有多少文化似的。其實,“陰陽先生”也算是屯子裏多多少少有點文化的,為此也就很受人尊重。什麼鬼了神了什麼的,反正鄉親們都不懂,“陰陽先生”說啥就是啥。而鄉親們之所以請“陰陽先生”來,也是尋求一種心理安慰和心理平衡。因為在東北農村,人死之後的規矩太多,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應該咋辦。
    那個時候的“三十六棚”,老百姓誰家要是死人了,那規矩可多了去了,不把活人折騰個死去活來才怪呢。誰家有個“紅白”事兒,前來落忙的人特別多。黃二愣子的靈棚與關老蔫兒和劉樹山的靈棚一道,在工友們的幫忙下,昨兒個就已經用腳手杆子搭起來了。
    靈棚中,黃二愣子身穿長棉袍和馬褂,頭戴瓜皮小帽,安臥在棺槨中。他的麵部表情是那麼平和,嘴角綻著一點微笑,好似去了天國。在黃二愣子的棺槨前麵,瓦盆裏燒著黃紙,靈前放著一碗夾生的黃米飯,上麵插著一雙筷子,這在東北民間俗稱“倒頭飯”。黃米飯飯碗的旁邊,是一盞點燃的油燈,晝夜不熄,為黃二愣子的亡靈照明,俗稱“長明燈”。
    黃二愣子的棺槨前還插著一幅兩米多高的白幡,解耀先瞅著很是紮眼。但是,解耀先知道這樣的白幡在東北鄉村叫做“引魂幡”,要懸掛在死者靈前。懸掛的“引魂幡”上寫著死者的生卒年、月、日等。大出殯時由長孫執引魂幡於靈前,為亡靈“引路”。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