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尋覓覓終成空 第七章 但願相思莫相負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50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貞妃渾身一顫,皇上知道她是誰,皇上知道!一時間,她不知道該喜該悲,愣愣地看著皇上,隻能默默垂淚。
福臨拉起她的手,牽她來到後殿,烏雲珠的梓宮就靜靜地停在那裏。
棺內的烏雲珠麵容安詳如生,眉梢微微上揚,嘴角似乎噙著笑意。她淡雅如蘭,溫潤如玉,嫻靜如水。雙眸
低垂,仿佛隻是誰著了,隨時都會睜開她那充滿智慧的眸子,笑著向他們走來。
多麼高潔出塵,多麼聖潔無暇!
福臨的五髒六腑都攪在了一起,就要滴出血來。貞妃捂住嘴,狠命不讓自己哭出聲。
福臨拉著她在梓宮前枯坐了許久,他把頭輕輕靠在棺上,仿佛這樣就能感受烏雲珠最後的體溫。
不多時,承乾宮外喧鬧起來。前來抬送梓宮的二三品大員們已在殿外恭候。
福臨終是緩緩抬眸,深深望向貞妃,“你越來越像她了。。。連我都快分不清了。。。”
貞妃不知如何回話,隻能任由淚水滑落。
“可你,終究不是她啊。。。”福臨這一聲渺遠的歎息狠狠刺進貞妃的心髒,卻也讓她有說不出的釋然。
“誰讓你來這裏的?”冷不丁福臨問出這麼一句。
貞妃惶惑地答道,“不是您。。。昨夜派吳公公來傳旨。。。”
福臨兩道濃濃的黑眉一揚,眸中掠過一絲理智的光亮,“你。。。跪安吧。”
“是。”貞妃施施然起身,那步態身姿竟都與烏雲珠無甚差異!福臨不忍再看,對外朗聲道,“進來吧
!”
殿外恭候多時的八旗二品官員們魚貫而入,隊伍的最後,正是為福臨剃度的行森和尚。
自董皇後仙逝以來。行森曾多次應召到承乾宮為她上堂或對靈小參。福臨猶記得有一次行森念的偈語是,
“幾番拈起幾番新,子期去後孰知音,天心有月門門照,大道人人放腳行。”
一語觸動福臨心事,他忽然想起烏雲珠生前常參的話頭,待到行森走近,顫聲問道,“一口氣不來,向何處
安身立命?”
行森躬身不忍看少年天子悲戚的麵容,沉聲道,“謝皇上重重供養。”
福臨忍住淚水,不再言語,大步跨出承乾宮。
這一天,是順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董皇後的梓宮自承乾宮移至景山暫安。抬梓宮的居然都是八旗二三品大臣,
這在當時,成為京城一道奇觀。
事後福臨不願留在宮中,搬去萬安寺暫歇,正整日與玉琳,行森幾位大師探討佛法。
剛從江南遊曆回來的玉琳大師再見福臨不禁大吃一驚。才幾日光景,這位少年天子竟已斬斷青絲,削發為僧了!
何其幸運,何其不幸?
虛榮心與責任心在玉琳心中天人交戰著。
能渡得人間天子皈依佛門,這是何等的榮耀!縱觀中華曆史幾千年,誰曾有這等偉業?
然而玉琳畢竟是得道高僧,激動過後理智仍占上風。這麼多年來的風風雨雨早已浸濕他的心,雖說佛門清淨,可又怎能不為世俗所擾?況且這位少年天子一再親近,朝廷上下早就頗有微詞。如今皇上又削發為僧,這不是把佛教推上了風口浪尖?清軍入關數年,天下好不容易日趨安定,百姓剛有點盼頭皇上便要出家,無異於掀起滔天巨浪!皇子年幼,國無儲君,滿漢不和。。。。。。每一樣都牽係著大清命脈,牽係著天下蒼生啊!
玉琳打定主意,說什麼也要勸皇上蓄發還俗!
這些天,福臨一直吃齋念佛,敲魚頌經,儼然一副入室小和尚之態。聞說玉琳大使遊曆歸來,心下十分高興,竟然親自出迎。
請安問好一係列禮節過後,兩人分主賓落座。
玉琳細細打量福臨,發現他眉宇間的清愁已然消散,清瘦寧靜的臉龐,澄澈無讕的眸光,從容淡定的表情無不透露出安詳。
玉琳暗暗稱奇,小心試探道,"董皇後喪期之內,陛下一直歇於本寺麼?"
"恩,去七之前我打算一直在此念佛,惟有親自為她祈福我才能安心。如有叨擾之處,還望大師見諒。"
"豈敢豈敢,陛下言重了。"玉琳笑著搖頭,"隻是不知陛下以後如何打算?"|
福臨笑道,"大師又要說教了。"
玉琳雙手合十,|讓皇上見笑了,玉琳的確有話要說。"
福臨有些黯然地垂下眼簾,隨即又輕聲道,"大師請講,行癡洗耳恭聽。"
[Endofchapter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