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後記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80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小說已經停筆了好久,才寫這個後記,隻想用平實的語言記錄下創作的心情。
    看了好多關於上官婉兒、武則天、太平公主、韋氏這些人物的文藝作品,在我最初的記憶中,她們都是古代奇女子。後來又讀史料,在浩如煙海的《新唐書》、《舊唐書》中搜尋她們的蹤影,卻讓我大失所望。她們總是與淫亂、權欲聯係在一起的。而我卻不願對她們如此簡單的定位。所以,我想用小說的方式來詮釋我眼中的這群女性。在我看來,即使在波雲詭譎的曆史深宮中,她們的才情與智慧,總是會沉澱下良知的——而這才是我真正要表達的東西。短短20餘萬字的小說,我不是在研究如何還原曆史(這斷然也不是我能夠做的),僅僅是在演義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中的人性善的一麵而已。
    我太想寫的上官婉兒和韋皇後。如今,有人在為武則天翻案的同時,對上官婉兒、太平公主也逐漸認同,而韋皇後往往被我們遺忘。婉兒與韋氏有著兩種不同的人生閱曆和生活態度,但卻以同一種方式謝幕的。將小說的主線集中於上官婉兒與韋氏這兩位主要人物,既可以通過婉兒這條線索寫李姓武姓勢力,又可以通過韋皇後和中宗寫李姓韋姓勢力。若是要平衡這三種姓氏勢力的戲份,首先要擺脫傳統的對李姓的偏愛和對武姓韋姓的偏見。然而這一切必須從根本上限製在正史記載的框框內。
    小說選取的這個時代,是呂思勉在《隋唐五代史》劃分出來的“武韋之亂”。這卻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絕無僅有的“女主時代”,自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賜死(小說的結尾處),中國曆史上再沒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女性參政時代。
    構思一出來,開始寫初稿。從婉兒與韋氏著手的網絡一鋪陳開去,圍繞在她們身邊的武三思、崔湜、唐中宗、李顯……思路漸漸明朗——如果她們同台競技,將是怎樣一番勝景?它將是才情與智慧、權欲與情感、靈魂與肉體的“競技場”。而在這樣的“競技場”中,倘若沒了放眼蒼生的眼界,所作一切皆是困獸之鬥。
    基於人物的命運和選擇的主題,我將小說定位為悲劇。不是苦情,而是在浮豔的華麗中,表達最壓抑的情感,在悲情中散發出詩意。這最貼近於我解讀的盛世大唐中的女子:開放的風氣讓她們的心是自由的,但並不能完全脫離來自社會共同體的束縛。所以,她們往往伴隨著淒豔——幾千年來被人誤讀的“開放”。
    關於上官婉兒,我很著迷於這樣一個人物,太想寫她了。她是權力、才情與智慧的化身,同時也是很難讓人讀懂的人物。如今,大眾對於這樣的人物更加包容了,所以,我想通過讀史、讀詩、讀婉兒。才女、罪奴、內宮官、政客、嬪妃,如此複雜的身份和閱曆,她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唐中宗、武三思、崔湜,都是記錄於史冊中與她有交集的人物,我應當如何把握尺度?如果隻是把她寫成弄權的政客,那我僅僅抄襲新舊唐書就夠了。若簡單處理成一女N男的情愛故事,隻會被我寫得俗不可耐。於是我隻能先嚐試著寫寫,探探在這後宮裏怎麼做個好人。
    婉兒在這個小說裏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始終對自己的命運無能為力。她沒有選擇像武則天那樣用激烈的手段創造自己的命運,也沒有像太平公主和韋皇後為權力不顧一切。她由最初的敢愛敢恨,越來越棱角模糊、愛憎不明。她懂政治,但她不是一個政治家;她致力於權衡李武韋三家,但是力不從心。她隻是懦弱地裹足不前,還是努力維係良知、關注蒼生?這樣的婉兒,是在向我們展示一種特殊的“奴才文化”——即使是奴才,並不可恥並不下賤。我並不知道這樣的婉兒,讀者會不會喜歡。
    韋氏作為另外一條主線,從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留給我們的東西幾乎隻有後期幹政的記載。卻能給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來重新塑造這位人物。在武韋之亂的影響下,日本曆史上也出現過一位用身體統治群臣的未婚女帝孝謙天皇。這至少說明韋氏的存在確實有她自己的獨到價值。她的一生經曆過多次常人難以承受的變故,使她的性格和靈魂發生了太多改變。這樣一個人物,不論最後的成敗,至少她可以讓我們看到女性在宮闈傾軋中激發出來的反抗意識——這是與婉兒不同的。
    在小說的前部分,上官婉兒與韋氏是作為單線描述的,直到後半部分才開始交鋒,如同兩生花,相生相克、而又殊途同歸。她們作為唐中宗生命中兩個重要的女人,是有看頭的。她們之間還有另外一個男人——武三思。
    武三思總給我們留下一個無才無德、猥瑣淫亂的政客形象。搜尋了《全唐詩》中他的詩作,發現他也算是個風流才子吧。我不是在為他翻案,隻是將寫作的重心放到一些比較雅致的場麵上。
    太平公主也是女主時代的核心人物之一,不過她不是我的重心。
    崔湜是被我從史料中處理得最多的人物。縱觀全文,男主角都是野心家,女主角也覬覦龍座;也許是女主角的筆墨太多,對男主角的詮釋略顯單薄。武三思多情卻懦弱,張氏兄弟溫和卻幼稚,李賢完美卻轉瞬即逝,李顯重情卻優柔寡斷。所以在全文中,希望看到一個較為豐滿的男性形象,完美的化身,智謀不在各女主之下。所以,我將崔湜塑造成一個偶像式的人物。
    武則天用屍骨堆砌的女皇之路,將後宮女人的冷血發揮到了極致。即使把她作為一個背景人物來寫,我也是不敢馬虎的。她有當政者的敏銳和理性,卻冷酷得讓人不寒而栗。這兩方麵的平衡,是很難把握妥當的。可能有的地方寫得也許有些過了,有的地方也許有些不夠。
    關於小說三個部分的劃分。第一部分是武則天暴露她的政治野心、醞釀稱帝的時期。這個部分圍繞著上官婉兒、韋氏的愛情展開,情感線索較為簡單,氛圍樸質、細膩、溫和。第二部分是女帝時期,圍繞朝政、皇位繼承人的鬥爭展開,情感線索曖昧糾結起來,氛圍緊張壓抑;第三部分是後武則天時代,重心在前朝後宮的聯合與製衡,所有的情感隻剩下無奈和歎息。
    有關唐代服飾化妝、大明宮布局、唐代內宮外朝官製等,很難像如今發展成熟的清宮文可以找出直接“借鑒”的東西。雖然平常有所了解,但那些遠遠不能滿足寫作的需要,隻能慢慢從曆史文獻入手,這是一件很費神的事情。
    創作的同時,自己一直在做應景的人物和場景的插畫。習過工筆畫,可惜至今對於人物畫掌握的火候不夠。後來我嚐試了用鉛筆代替工筆,保留工筆畫的細膩的畫風,又不失素描真實的質感;結文之後,我覺得這個封麵就是一幅能在豔麗的背景色中透出沉重、質樸的古畫。這次一定要用工筆(白描)來做,要用很直白的方式表達出意圖。我也知道,把這些畫弄出來,雖然這些作品不能達到專業水準,但我是把它作為與讀者交流的補充,這些直觀的效果圖可以彌補文字的不足,希望這些圖畫與文字誕生於同一個思想,使圖文真正融為一體。(網絡版暫時無法上傳)
    文學和曆史並非我的專業,但是我一直有興趣的。本科期間學的是法學,使我能從更公正、客觀、理性的角度去審視曆史,評價人物。這次隻是想寫這麼一段曆史,想要寫好它,便趁著這些年有自由的時間,有激情、靈感的年歲,可以去多看一些,多學一些,多想一些。
    寫這部小說把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搞得有些混亂,時常沉浸在小說設定的某種情緒中。但是,對我而言,也許若幹年後,不會再有這種心境去瞎忙活了。也許到最後寫得也不好,但我相信,沒有嚐試會比做得不好更讓人遺憾,所以我大膽地做了。
    08年3月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