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第01章 關於孝誠仁皇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99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政治婚姻又怎樣?強拉硬扯還能怎樣?就算他們先結婚再戀愛,就算雍正大肆篡改史書,就算有的不厚道的粉絲再大放厥詞,就算有些電視劇裏為了商業利益而胡編爛造,也依舊無法抹殺他們最純真、最美麗的愛情!他們照樣能——隻羨鴛鴦不羨仙!我敢說康熙最愛的女人就是她,我有充分的理由:
簡介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時他年僅11周歲,迎娶了比他年長3個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孫女、領侍衛內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裏氏。同日冊立為皇後,入主坤寧宮,成為清朝曆史上第一位滿族皇後。可是,他們不同於先帝順治同他的皇後那麼薄情寡義,小夫妻二人的婚後感情很好,盡管有鼇拜因其女落選的不服氣,從中作祟。但這也無法撼動二人之間的真情摯義。皇後先後育有二子:長子承祜(康熙八年臘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1669-1672),次子保成(即胤礽,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臘月十四,1674-1724)。康熙十三年,皇後因難產謝世,享年22歲。
皇後生忌日
生日: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忌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
皇後去世後康熙的反應:
1、為皇後上諡號為“仁孝皇後”(此為有清一代獨一無二)
2、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將皇後的梓宮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3、從五月初五開始,康熙幾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宮前舉哀
4、五月二十七,康熙親自把皇後送到了鞏華城
5、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鞏華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6、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鞏華城7次
7、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時已立鈕祜祿氏為後)
8、康熙親自檢視將要葬入赫舍裏氏的陵寢
9、朝鮮使臣向其國王報告說:“清皇不恤國事……”
10、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立不滿2歲的皇後遺孤胤礽為皇太子
11、嫡後去世齊冊寶為兩位親王,而佟佳氏去世齊冊寶的卻降了級為一親王一郡王
12、康熙親製仁孝皇後冊文,最為樸實無華;而其他二後的冊諡文僅去叫大臣製,辭藻滿篇的阿諛奉承無半點實在處,而康熙卻點頭稱好(可以用“敷衍搪塞”來形容了)
13、康熙四十七年廢皇太子,康熙哭罵太子“生而克母”,並於當晚夢到已去世34年的皇後
關於這獨一無二的諡號
赫舍裏皇後初諡“仁孝”,至於“孝誠仁”是雍正給改的,暫不提這個。就說“仁孝”這個在清朝皇後中獨一無二的諡號:清朝其他皇後的諡號都以“孝”字開頭,且在康熙之前已冊了四位皇後諡,分別是:孝慈高皇後、孝端文皇後、孝獻皇後(即順治寵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後,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卻別出心裁給了這樣一個諡呢?康熙自己就諡為“仁皇帝”,他的功績不僅被他的後代所稱頌,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稱頌,他被譽為清代最有作為的皇帝,有這麼一個“仁”的諡號可謂至高無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義”嗎,康熙能給原配一個這樣的諡號,可見二人感情之深厚。
諡號詳解
仁: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複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協時肇享曰孝;大慮行節曰孝;慈惠愛民曰孝;慈愛忘勞曰孝;從命不違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義安仁曰孝;幾諫不倦曰孝;姻睦其黨曰孝;博於備養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愛義曰孝;能養能恭曰孝;幹蠱用譽曰孝;繼誌成事曰孝;踐修世德曰孝;丕承先誌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誌曰孝;能奉祭祀曰孝;誌不忘親曰孝;富貴不驕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對於皇後的兩個孩子,康熙自然視他們為掌上明珠:
對承祜(由於承祜幼殤,所以關於他的正麵記載很少):
清史專家楊珍在她的《清朝皇位繼承製度》大膽裏推測康熙在立胤礽為太子前就有立承祜的意思;《實錄》裏關於承祜夭折後,載有康熙說的一句話“稚子事,朕無濟於事。。。”(與後來的十八阿哥之死情況類似,表麵這麼說,內心其實很悲痛,想想康熙在失去十八阿哥之痛的感受後就能了解失去承祜後有多傷心了,更何況承祜還是嫡長子);《康熙起居注》裏載承祜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夭折後,康熙正遠在赤誠湯泉陪伴孝莊,沒能見兒子最後一麵,由此“鬱悶不已”但他為不使太皇太後傷心,依然“笑語如常”,最後躲到某一角落哭著安排好好打理皇子後事。康熙也是很愛承祜的,隻是因為夭折而無人關注。可惜他無福消受,他的來生之福全被弟弟胤礽占盡了。
對胤礽:
康熙對皇太子胤礽的寵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已經介入了十分荒謬的程度。皇太子要什麼有什麼,康熙隻要是能滿足兒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來送給他。康熙處處嬌縱胤礽,簡直是姑息養奸。對他悉心嗬護、親自培養。胤礽沾染了不少壞習慣,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圍的人帶壞兒子。由此把好好的一個太子送上了絕路:太子變壞了,壞得不惡不做了。胤礽喜怒無常,時常與父親頂嘴,但康熙卻一點都不生氣,除非是忍無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的都與康熙無異,連康熙都官他叫“二皇帝”……其實康熙對皇太子的溺愛遠不止這些,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冊封妃嬪
而且從康熙四年赫舍裏氏入宮至十三年皇後去世,康熙雖然女人不少,但有封號的僅僅為皇後一人而已(也不排除清初後宮典製不完備的因素)。這其中有生育過真正皇長子的馬佳氏、和赫舍裏氏共同入宮的鈕祜祿氏、還有大阿哥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可能還有皇帝表妹佟佳氏等等,這些最有資格取得封號的女子卻奈何無任何名分。有一特例,康熙九年,蒙古的博爾錦吉特氏去世,被追為慧妃,這是後話。十三年皇後去世,康熙堅持為皇後守孝三年。直至十六年時,才開始第一次冊立其他女子。到這時,康熙已經有皇太子及大、三皇子和二、三公主及收養的大公主等兒女了。八月二十二這日,他冊立了第二位皇後鈕祜祿氏,順便一次封了好幾位,有:佟佳氏—貴妃,郭絡羅氏—宜嬪,馬佳氏—榮嬪,葉赫那拉氏—惠嬪,赫舍裏氏—僖嬪,董氏—端嬪,李氏—安嬪,章佳氏—敬嬪。
子女出生:
根據皇子皇女的出生日期推斷,承祜死後,康熙半年未臨幸其餘女子,此時他隻有18歲,一個青春躁動期的人呀,他幹什麼去了?而此時的大清國還很安定;仁孝皇後去世,康熙也是半年的清心寡欲。
後記
有了這些理由,難道還不足夠證明這段愛情的真摯嗎?我喜歡仁孝皇後,也喜歡康熙與她的感情。不管其他妃子的粉絲怎麼踩扁皇後,我依然不會動搖我的觀點。仁孝皇後是清朝曆史上的一代賢後,隻是由於短命而很少被人所知。若能長壽,她定會如唐朝長孫皇後那般名垂千古。
這是我從百度搜出來的內容,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很喜歡這位早逝的皇後,但我感覺她給康熙留下的印象,不僅僅是敬重兩個字能夠表達得出來的。
同時我十分喜歡清聖祖康熙,便妄想用稚嫩的筆觸,憑著自己的想象,描繪出康熙大帝與她的發妻的一段過去。如果寫得不好的,我也不在乎,我隻想把心中的感覺表達出來。我不在乎有多少人來看,又有多少人來指責。因為它隻是我心中一個美好的,讓人回味的故事。
曆史上,赫舍裏氏13歲(虛歲)就嫁給了12歲(虛歲)的小康熙,這對少年夫妻,一起攜手走過了除鼇拜,鞏固帝位,掌實權,後宮風雲等的風風雨雨,真可謂患難見真情。我心中還是很希望,真實的曆史會如同我心中所想,康熙是真愛了這個女人,深深的,深深地……
這個發生在300年前的故事,透過了百年重重曆史迷霧,緩緩地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