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意外攔截(中)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44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行車馬跟在飛廉之後,穿過一片竹林,沿著一條坑坑窪窪的路走了約莫一炷香工夫,便見一處茂密樹林,林木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林子前麵一片七八畝大小的草坪,鋪設了草席,席子上擺設了幾桌酒席。
    在草席主位一側,立了七八個人,人人麵露凝色,直視著荊軻一行前來。
    為首的是一個額冠博帶的中年人,麵如赤兔,氣概非凡,雖然是靜靜立在那裏,身上明顯散發著一股蓄勢待發的威猛氣勢。在他腰間,懸了一柄式樣奇古的寶劍。
    立在他身旁的是兩個中年虯髯大漢,麵容瘦削,目光銳利,兩邊太陽穴高高鼓起,手中各自提著寒光耀眼的兵器。在兩人身後,還站了幾個年輕人,一個個氣度雄渾,顯然也是棘手人物。
    荊軻神情自若,邁步下車,從容向前,對為首的中年男子拱手抱拳,朗聲笑道:“聽說有位神秘朋友要見在下,莫非就是閣下?恕在下眼拙,不知閣下高姓大名,可否賜告?”
    中年人微微一笑,道:“請專使大人入席詳談。”
    荊軻也不做推拒,坦然入座。衛莊、秦舞陽身份稍次,沒有席位,立在荊軻身後。
    中年人先禮節性舉杯,與荊軻共飲,然後才緩緩道:“本人唐儉,乃楚國諫議大夫。”
    荊軻訝然道:“先生既是楚國大夫,為何會出現在秦國境內?莫非楚國也預備要入朝秦國嗎?”
    唐儉搖頭,堅定道:“非也。唐某此來,曆經千山萬水,卻絕非為了見秦王嬴政!”
    荊軻不解道:“那是為何?”
    唐儉神色一振,沉聲道:“唐某隻為先生而來。”
    荊軻深吸口氣,歎道:“唐大夫所言,實在令荊軻大感不解,還請大夫明言!”
    唐儉微微一笑,道:“在回答專使大人之前,唐某先有一問,不知專使大人此行遠赴秦國,所為何事?”
    荊軻坦然道:“奉大王和太子之命,入朝覲見秦王。”唐儉冷聲道:“入朝須獻厚禮,不知專使所獻何物?”
    荊軻不明白唐儉言下之意,兀自不改神色,坦然相告:“燕國督亢地圖和秦國大將樊於期的項上人頭。”
    唐儉忽改神色,傲然道:“當真如此!唐某起初還不願盡信,以為必是傳言有誤,萬萬意想不到貴國真有如此令人不齒之舉!可歎啊可歎!”
    荊軻微微皺眉道:“唐大夫何處此言?”
    唐儉凜然道:“樊於期將軍精通兵法,久經沙場,有他為燕國訓練士卒、教習兵法,原是燕國之大幸;隻可惜燕王隻為逢迎惡賊,諂媚小人,不惜獻上此等忠義之士的項上人頭為禮,卑躬屈膝,莫此為甚,豈不令天下人寒心恥笑?況且以燕國令之貧弱,僅餘督亢之地物產豐饒,百姓富足,可謂是國之命脈、民之仰賴,如今居然要將這等重地拱手獻與秦國,猶如送羊入虎口,縱然此時能避過秦國大軍壓境之禍,燕國亦永無中興之日矣!”
    聽得唐儉一番慷慨陳詞,荊軻不由得神色黯然,片刻無言以對。
    唐儉繼續說道:“更令人可慮者,秦國唾手而得督亢之地,實力大增,如猛虎添翼,日後必然更加難以馴服。以專使之高才,難道竟也看不出此舉實乃一記大大的敗招嗎?大錯特錯!大錯特錯!”
    荊軻開始明白唐儉的意思了,反問道:“那依大夫之見呢?”
    唐儉昂然道:“惟今之計,隻有聯合齊、楚、魏、燕四國,重拾當年蘇秦‘合縱’之計,群策群力,以四國之力合擊秦之一國,方能遏製嬴政吞並六國的野心,貴國也才能逃脫亡國滅族之難!”
    荊軻微微苦笑,他當然明白唐儉說的自有道理,但卻是知易行難。首先是如今韓、趙兩國已然滅亡,四國合縱實力大減;再者,放眼當下各國局勢,可謂形同一盤散沙。君王不思進取,貴族驕奢淫逸,又有幾人能像唐儉這般目光深遠?加以秦王早已思慮及此,不斷派出大批細作遊移各國居中挑撥離間,令各國彼此爭鬥,早已未戰先敗——連手抗秦最大的難題莫過於此。
    荊軻歎了一口氣,接著道:“唐大夫所言雖然有理,然則事以至此,遠水就不及進火,燕國除了獻上厚禮,尚有何為?”
    唐儉搖頭道:“專使大人若回轉車馬,拒絕獻上督亢地圖,事尚可為。否則,天下從此多難矣。”
    荊軻苦笑道:“唐大夫是讓荊某違抗王命,中途而返?”
    唐儉毫不考慮道:“正是。”
    荊軻斷然道:“恕荊軻斷難從命!此事關係何等重大,荊軻未奉王命,怎可中途而返?如此置大王於何地?置燕國於何地?”
    荊軻心中明白,在謀劃了這麼長久的時間,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價之後,如今是絕無退路可行了。當然,這其中的秘密,又怎能泄露予人?
    一聽此言,不獨唐儉變色,連他身後的大漢和飛廉等人也無不怫然作色。
    唐儉深深吸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那麼唐某隻有將專使大人一行強行拿下,送交燕王了。總之楚國是決不能容許督亢之地落入秦王手中的。”說完,他雙掌一拍,從他身後的樹林中立刻擁出一群執戈武士。
    “是長戈戰士,眾人快退!”遊曆六國、見多識廣的衛莊一眼就認出這些手執長戈的藍衣武士乃是楚國軍隊中最精銳的“長戈戰士”。看來唐儉是有備而來,絕不容許荊軻去見秦王。
    唐儉腰間寶劍出鞘,開始施展臂力:“此刻想走,恐怕為時已晚了。來人,先將荊軻拿下!”話音未落,兩個身形魁梧的虯髯大漢早已越眾而出,一個手執銅棍,一個手執長戟。
    此乃兄弟二人,老大韓衝,老二韓猛,原本是韓國高手,因得罪了國中貴族,故投奔於唐儉門下。唐儉深知這對兄弟武藝不凡,也是韓國響當當的人物。此番出頭,想來是要在自己麵前搶個頭功。他心知這兩人未必能單獨收拾荊軻,但倒可借此先試試荊軻的虛實,也就默然不語。
    韓氏兄弟並肩齊上,一招“獨劈華山”,長戟斜斬荊軻脖頸,熟銅棍則以“大江東去”之勢,撞向他胸膛。這兩件兵刃都極具斤兩,挾以渾厚內力,攻出時大具威勢。
    荊軻冷哼一聲,身形一轉,迅如電閃,避開這兩件兵刃,隨即手中長劍出鞘。
    韓氏兄弟一招落空,又失了對手蹤影,心下各是一驚。募地荊軻身法如電,又掠至麵前,兩人心領神會,又是一聲大吼,一齊攻出。
    荊軻長劍遞出,“開天辟地”,上劈下撩,“當”的一聲大響,兩件兵刃齊被蕩開。韓氏兄弟甚為凶悍,暴喝如雷,招式變幻萬千,又攻了上去。
    “當當”兩聲巨響,三件兵刃再度相交。照理說劍輕棍重,但在荊軻貫注以渾厚內力的“驚天十八劍”之下,韓氏兄弟上身搖晃數下,麵色難看至極。荊軻卻穩穩立柱,神態從容,他不待韓氏兄弟喘過氣,大喝一聲,又疾揮長劍劈出。
    韓氏兄弟各舉兵刃擋住,又爆出兩聲巨響,老大韓衝高聲厲吼,抽回熟銅棍,口中鮮血狂噴。老二韓猛手舉長戟,踉蹌退後,胸前衣衫破碎,露出一道長約寸許的傷口,鮮血淋漓。這還是荊軻手下留情,否則,就憑這幾招快劍,便足以令兩人斃命。
    唐儉神情微變,道:“看不出專使大人還是劍術名家。唐某不才,還請專使賜教。”荊軻心底本不願與他為敵,故而施展淩厲快劍想令其知難而退,此刻萬般無奈,隻得道:“若是唐大夫輸了,又該如何?”
    唐儉神情一凜,道:“我若輸了,絕不再留難專使,如何?”
    荊軻立刻道:“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這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唐儉雙手將長劍平舉胸前,兩眼神光炯炯,直射兩丈之外的荊軻。
    荊軻長劍橫胸,心靈進入古井無波的空靈境界,眼中清楚地看見唐儉的每一個動作,甚至連他眼睫的顫動都清晰可見。
    充滿壓抑的對峙隻維持了片刻,唐儉出招了。他手中長劍倏地彈上半空,劍尖幻出點點寒星,迅如電閃般直指荊軻的麵門。
    荊軻一聲長嘯,橫在胸前的長劍上下翻飛,冷電輝映,與唐儉之劍相格,爆出一連串金鐵交鳴之音,聲音間隔的長短不差毫厘。
    一旁觀戰的秦舞陽、衛莊等人麵麵相覷,無不變色。先前他們還未將這名不見經傳的唐儉放在眼中,此刻才知,此人竟然是深藏不露的一流劍術高手。
    兩人倏地彈開。
    唐儉手中長劍高舉過頭,沉聲道:“專使可知,你是第一個能接下唐某這‘碎玉四十八擊’的人!”
    荊軻知他所言不虛,事實上,他剛才若非全力施展“驚天十八劍”,也無法接下唐儉這暴風驟雨般的猛擊。
    唐儉忽然朗聲大笑:“如果專使能接下唐某第二輪快劍,那麼咱們也不必再打了,唐某立刻棄劍認輸。”
    荊軻臉色凝重,心知對方既然如此說,必有十足把握。
    果然,唐儉踏前兩步,高舉頭頂的長劍一斜,空中猶如一道長長的電光閃過,隨即銀光如玉,千點萬點遍灑下來。
    荊軻一聲長嘯,長劍畫出一道優美的圓弧,劍氣猶如怒濤狂湧,直向唐儉卷去。
    殺氣彌漫。
    募地兩人齊聲大喝,乍合倏分。這時才傳來金鐵交鳴的悶響。
    唐儉麵色蒼白,七孔微滲鮮血,形象淒厲如鬼,他以長劍拄地強撐住身體。隻見荊軻也是臉色慘白,肩頭鮮血流淌,順著握劍的手腕緩緩滴落。
    兩虎相爭,兩敗俱傷。
    唐儉似乎想微笑,卻隻能嘴角一牽,澀然道:“專使大人到底還是接下了唐某這‘斷玉十九劍’。”
    荊軻淡淡一笑。他雖然肩頭受傷,幸好未曾傷及筋骨,尚無大礙。
    唐儉忽然回頭對飛廉道:“我比劍失敗,自當遵守諾言,爾等不可違逆。”飛廉及一幹“長戈戰士”麵色沉重,忽然一齊跪倒,齊聲道:“我等遵命。”
    荊軻大感疑惑,正想開口詢問,隻見唐儉神情肅然,手中劍光一閃,直插向自己胸腹。
    “大夫!”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