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羞於啟齒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46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小鎮的建設步伐可謂之日新月異。從無到有,有了小學、中學、醫院、商店、工廠以及各個機關大院。一座令人瞠目結舌的大禮堂也相繼落成,像一尊天神般地矗立在大廟的北端,仿佛故意在和大廟競相媲美,傲然屹立在小鎮的中央,顯示出新政權的力量。
可是唯獨的一條丁字馬路仍然是修修補補的土路,而我家這間避風的港灣仍然礙手礙腳地擋在路的中央。政府似乎沒錢予以補償,我家也無力搬遷新居,就這樣一直僵持著。
自從小鎮的大井枯竭後,居民們都在各自尋找水源。我和大哥也試圖在自家門前打一眼井,越過馬路是醫院的後牆,尋裏留有一隙空地,業餘時間裏媽媽主動翻地種上了一些蔬菜。為了解決水,我們決定在那塊地裏打井。決心已定,就開了工,每天起早摸黑連明晝夜地打,由一個圓心一直往下打,起初還是泥土沙礫,愈往下挖愈硬,盡是黃綠色的沙石,鍬和鏟再也無能為力了。於是又和人家借來了錘鑽、鑿子,真可謂是‘愚公移山’一寸一寸的往下鑿、往下吊,寸土難移呀!每天都累得人滿身是汗、渾身濕透。一連奮戰了兩個多月,井子已經三丈多深,可是仍然不見一點水的蹤影,井下的石頭也愈來愈硬,竟然成了花崗岩,一鑿子下去隻能碰下一個白印印,而且火花四濺。我和哥哥的手都打出了血泡、硬繭,血肉模糊了。請教了很多人,人家都說:“不要白費辛苦了,三丈多深早夠深了,沒水,西人的苦——白受啦!”沒治,隻得放棄,作罷。打了一眼枯井。
吃水的問題愈來愈難,遠近都在打井,好幾處都打成了枯井。不過天總是無絕人之路,我家南坡上的一眼井打成功了,而且井水還甘甜清醇。
每年春天,總要來一次轟動一時的“植樹造林”活動,各行各業全民總動員,打著紅旗,拿起鍬钁,聲勢浩大的像一場戰爭。學校停了學,工廠停了工,商店、機關關了門,人山人海向著那片茂密的天然林挺進,像紅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翻越雪山、爬過草地。雖說沒有那麼艱難曲折,那麼雄偉壯觀,卻也是浩浩蕩蕩,人頭攢動。
已經好多個年頭了,二區的茂密的柳林早被開發成一塊塊禿林,儼然像剛剛從剃頭鋪出來的人,到處是一片片狼籍的茬子地。到處是篝火,到處都在砍伐,過去的野兔不見了,涼盈盈的溪水也不見了,遠近聞名的陶賴河也不流了,有的被分成了七段八個截,像一盤纏繞起來的線,從中被一刀剪斷,隻留下一些支離破碎的跡象。
小鎮的四周不言而喻地變成了沙梁,不過人們並不覺得它可怕。人定勝天,人們把天然茂密叢林中砍伐來的樹苗、柳條、荊棘、沙蒿一車車地灑在這片沙梁上。為了美觀,各自挖空心思,把它們編排成各種絢麗多姿的圖樣,正方形、長方形、平形四邊形,花花世界,美不勝收。假如你坐上飛機在高空看人世間的綠化造林,早把人類的美景編成了圖畫。
風季終於在人們意想不到中光臨人類了,當人們安然無恙、安祥自得地坐進課堂、走進工廠、商店的時候,被植造在山梁上的樹苗幹涸了,柳枝成了枯枝,沙蒿成了蓬草,誰也不曉得它們能夠支撐多久?隻知曉人們統計在成績單上的成千上萬株林木,成百畝被人改造植被過的沙丘,甚至能夠聽到歡天喜地的慶祝,載歌載舞的歡慶,能夠看到報紙新聞裏的圖片和宣揚和鼓動乃至吹噓。卻很少有人遺憾林子裏的樹歿了,林子裏的林歿了。最讓人奇怪的是過去人們習慣呼成的村名:三棵樹、兩眼井、柳樹壕,竟然成了光禿禿一片,最能感受到的是風沙,風沙再也不聽人們的勸阻,肆無忌憚地刮進了村莊、刮進了城鎮,有人說這些年成天價的植樹造林,怎麼風沙卻愈來愈大,簡直太不像話了。出門時女人圍上了頭巾,男人們戴上風鏡。
環境天天在教訓人,人在鬥爭中相互的消滅,弱肉強食。天卻不管人的尊貴與卑微、階級的好壞,穿越過任何的界線,就儼如那太陽的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