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資料和其他 資料 燭影斧聲疑案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17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第九十一章風波(八)
“問題在於靜安宮是太祖暗自授意傅碧笙所創,隻聽命於太祖,而不聽命於宋氏,朝中也極少有人知曉其中的關聯。而太祖怕也沒料到自己隻有五十歲的壽命,所以並沒有留下開啟寶藏的命令。還有一個原因是……燭影斧聲的疑案,很多人都懷疑是太宗謀害了太祖篡奪了皇位,不論謠傳是否屬實,但太祖的死因確實透著古怪,傅碧笙自然不會開啟寶藏,將那樣的財富白白便宜給了一個可能謀害主人的疑凶,所以靜安宮隻能一代一代守護寶藏,同時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
當曆史係畢業的好友問我“燭影斧聲”是什麼的時候,小汗了一把,然後重讀了一遍,發現我確實也沒有在文中交代,再汗一把!懶得寫了,直接把百度百科上的東西貼上來,有興趣的不妨看一下吧!
————————————————————————————————————————————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可惜,英年早逝,隻當了17年天子,就稀裏糊塗地死了。976年,他剛剛50歲。雖說,官修《宋史》對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種各樣的遮掩和粉飾,但仍通過形形色色的破綻證明:趙匡胤是被親弟弟趙光義謀殺的。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的傳說:
宋太祖永昌陵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曆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一、《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一個雪夜,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光義(原趙匡義)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二、《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三、《涑水紀聞》裏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後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後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後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四、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後的意見。說是杜太後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麵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裏,這就是所謂的“金匱預盟”,也就是趙光義“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但是“金匱預盟”在初版的《太祖實錄》卻未見記載,在第二次編修的新錄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確有其事,仍疑點重重。
這一切,都使人們產生了許多疑問。
一是趙匡胤死時的“燭影斧聲”。
按說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裏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裏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二是王繼恩假傳聖旨。
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宋皇後的旨意,本該通傳趙德芳,卻傳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麼?
這種說法,隻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三是“金匱預盟”的真偽。
杜太後去世時,趙匡胤隻有35歲,正值壯年,他的弟弟光義23歲,太祖次子德昭11歲,四子德芳3歲。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麵。杜太後一生賢明,怎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預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趙普才密奏此事,公布出來的。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布出來呢?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
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把隻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這就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隻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己“正名”。是不是他心裏有鬼?
逼殺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趙德芳(當時僅23歲)後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後禮儀發喪。這些都是偶然的?
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這裏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隻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
————————————————————————————————————————————————
宮廷疑案,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盛的後人,隻能在故紙堆裏摸“狐狸尾巴”。老謀深算的趙光義怎麼能躲開這些窮追猛打的詰問呢?說他是“竊國大盜”,自然有幾分道理。
其一,趙匡胤之死,趙光義的嫌疑最大。
趙匡胤比趙光義大12歲,他們一塊兒參與了“陳橋兵變”,都算是趙宋朝廷最重要的奠基人。《宋史·本紀》熱情洋溢地讚頌這哥兒倆如何情深意長、肝膽相照。趙匡義病了,趙匡胤親自到床頭去服侍,燒艾草熱灸的時候,哥哥惟恐燙壞了弟弟,就先在自己身上燒幾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
趙匡胤常對身邊的近臣誇讚趙匡義說:我這位兄弟,降生的時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樣,仔細瞧瞧,他龍行虎步,威風凜凜,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甚至還謙虛地表示:“福德吾所不及。”宋朝皇帝怎麼了?“一把手”居然給“二把手”拍馬屁!令世人狐疑的是,春秋鼎盛、耳聰目明的趙匡胤,竟然在一夜之間暴亡?好端端一個男子漢,為什麼說沒就沒了呢?
官方的記錄非常潦草:“癸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至於死因,壓根兒沒提。坊間的猜測五花八門:有的說,死於飲酒過度,還有的說,因腹下腫瘡發作而病亡……其實,最大的嫌疑犯就是最大的受益人——趙匡胤的政治接班人趙匡義。《湘山野錄》中記載,趙匡胤死前一晚,天氣極寒,他跟趙匡義飲酒,倆兄弟一直喝到深夜。本不該留宿內廷的趙匡義卻廝守在皇帝身邊。
當夜,趙匡胤發出莫名其妙的呼喊聲,且傳出“燭影斧聲”。《燼餘錄》甚至想出了花蕊夫人與趙匡義的奸情。諸多不正常疑點暴露在那個太祖駕崩之夜。趙匡義即位後,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並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內容。即便這樣,他本人還是不太滿意。為了一位死去皇帝的“起居注”,至於費這麼大勁嗎?真是欲蓋彌彰,越描越黑。
其二,《太祖實錄》忽然冒出了所謂“金匱預盟”,趙光義篡位的政治基礎遊移、曖昧,難以服人。
《宋史》把這份神秘的“金匱預盟”描繪得有鼻子有眼——杜太後是個通情達理的女人,病危前,她把趙匡胤和丞相趙普叫到床前,留下了匪夷所思的“遺囑”。太後認為,趙宋之所以能獲取後周的江山,就是因為周世宗任用了一個小孩子當皇帝,如果是一位壯年英武的君主,絕不會出現“陳橋兵變”。
為了不讓這種慘痛的曆史重演,為了維護趙宋億萬年社稷,太後責令趙匡胤必須選擇一位“長君”做接班人。趙匡胤痛痛快快地答應了。太後自然非常滿意,遂命趙普白紙黑字記錄下來,並把這份政治遺囑當作“基本國策”珍藏在黃金寶櫃裏。倘若果真如此,也算趙光義正大光明。偏偏所謂“金匱預盟”的來曆非常曖昧。這可是出師有名的鐵證啊!趙光義登基,不可能無視“金匱預盟”。
想想吧,誰肯把“你辦事,我放心”的“尚方寶劍”藏進胳肢窩裏?有趣的是,《太祖實錄》第一次編修的時候,居然未對這件重大事件做絲毫記載。《宋史》販賣的“金匱預盟”,是後來才加進去的。
仔細分析,趙光義的政治騙術漏洞百出。杜太後去世時,趙匡胤隻有35歲,身體倍兒棒。趙光義剛剛23歲,比哥哥家的兒子成熟不了多少。那時,趙匡胤的次子德昭已經11歲,四子德芳也3歲了。問題是,趙匡胤並不是立刻就死,誰知道將來會怎麼樣呢?也許還能享國十年、二十年……何必火急火燎地安排接班人呢?
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七歲孤兒斷送江山的局麵。杜太後是個明白人,絕不可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預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趙普才密奏。這種驢唇不對馬嘴的解釋,也隻能糊弄外星人。
其三,迫不及待地更改年號,大有造成既成事實的嫌疑。
按理說,老皇帝去世,新君一般繼續沿用舊有年號,直到第二年,才啟用新紀元。可是,趙光義根本顧不得這些“媽媽令”,還沒等到這一年結束,就換上了自己的年號。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僅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
這種打破常規的險招兒,已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審判台。他的動機隻有一個:搶先為自己“正名”。惟恐皇帝大位被誰搶了去。提前改元的做法,遭到了史官的公開批評,《宋史·太宗本紀》拽住了趙光義的幾條“小尾巴”,提前更改年號這件事名列第一。
其四,趙光義剪除後患,將“金匱預盟”所覆蓋的接班人一網打盡。
即便確實存在所謂“金匱預盟”,這份文件的核心無非是提供了“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說白了,哥哥死了,兄弟幹,就是不能讓給小崽子。那麼,有朝一日趙光義撒手人寰,身後怎麼安排,皇帝大位會不會落到自己兄弟身上?或者轉而回到趙匡胤的子嗣手裏?
為剪除後患,趙光義不惜對至親骨肉,大開殺戒。先說趙匡胤那一枝,“太祖四子:長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也就是說,最大的潛在對手是年長的德昭、年幼的德芳。再說自己的兄弟,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弟弟——秦王趙廷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趙光義親自導演,將親弟弟趙廷美、親侄子趙德昭、趙德芳一一逼上絕路。
結果,趙廷美被貶房州,38歲抑鬱而終;趙德昭被逼自殺,年滿30歲;趙德芳像老爹一樣,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僅23歲……
一切都結束了。趙光義端坐在血腥彌漫的皇位上,嘴角掠過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