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夢中亦逍遙 第3章 惡鬥“王八”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8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小寧兒,那邊好熱鬧,咱們去看看吧!”夏幽草素手遙指燈火通明的“鼇山”,未等夏寧反應過來,便盡自推著輪椅前往觀看。
夏寧暗自苦笑,今日的草兒是擺明了要把他往人多的地方送,不管他是否願意。不過,他並無絲毫惱怒,這麼多年來,夏幽草還是第一個敢忤逆他,卻也是第一個對他至真至誠的人。他喜歡聽她俏皮地叫他“小寧兒”,喜歡看著她張揚的笑容,喜歡喝她做的淡而無味的菜粥。
如果,我能早點結識你,該有多好,可惜,天不如人意……草兒,我並沒有你想象中的善良,如若有一日,你看清了真正的我,你會原諒你的小寧兒嗎……
夏寧回頭望了眼夏幽草,沉寂的眼神猶如雨中煙塵,朦朧,飄渺,似是彌漫了無盡的哀傷,卻又透著令人看不透的堅韌,還有,淡淡的絕望。
夏幽草似乎感應到了夏寧的目光,低頭對上這雙絕美中透著絕傷的眸子,心下一痛。
這孩子,定是又在胡思亂想了。
定了定神,揚起一個燦爛而純美的笑靨回視之,而眼角卻閃著邪惡的精光。
夏寧一愣,頓覺背後涼颼颼地,根據以往的經驗,夏幽草定是又想出來什麼歪點子,而且,這餿主意絕對是針對他的!
果然……
夏幽草學著紈絝子弟輕浮地挑起夏寧的下顎,摸了把夏寧餘紅未退的臉蛋,低首在他耳邊輕吹了口氣,怪聲道:“美人兒啊,可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我會忍不住吃掉你的!”
夏寧狂汗,慌忙轉過身子,情急之下,差點兒從輪椅上滾了下去,幸虧夏幽草眼疾手快,伸手把他給撈住了。
賺到了!賺到了!夏某人像隻偷腥的貓兒,樂翻了,調戲小寧兒儼然已經成為了她的生活調劑品。
“好啊!”鼇山之下的人群中忽然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
夏幽草湊上前一看,原來是花燈詩會。
隻見那流光溢彩的鼇山之上,垂著一卷紅綢,上麵寫著“長長長長長長長”,周圍的才子佳人們正為此聯的下闕苦思冥想。
夏幽草心下狂笑,這這副對聯如若在二十一世紀,連小學生都能對出來!咳,當然,夏幽草沒有半分鄙視古人的意思,隻是,能在這裏聽到二十一世紀耳熟能詳的對聯,實是在她意料之外。
許是夏幽草太過興奮,得意的表情在一堆苦瓜臉中分外明顯,一位華服老者鬼魅般出現在她麵前,抬手道:“這位小姑娘心中似乎已有答案?”雖是問句,可語氣卻十分肯定。
眾學子聞言,皆向手扶輪椅的夏幽草看來。見她二人雖生得國色天香,皆是眼前一亮,待看到他們衣著粗鄙,還有一個身患殘疾,驚豔之色轉眼消失殆盡,反倒多了幾分鄙夷之氣。
那些才子的鄙視目光夏幽草早已看在眼裏,想來,她自認心胸雖不夠寬大,卻也是良民一個。咱小老百姓,響應黨的號召,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人人平等,什麼都能吃,就是不吃虧!
夏幽草美目一轉,主意轉瞬即至。卻發現夏寧麵無表情地盯著地麵,一雙細嫩的小手抓著把手,手背上的青筋顯示了主人此時的心境。
該死的!那些混蛋,又激起了寧兒的怒氣!
“哈哈……先生太看得起我了,那些個‘才子’都對不出來,我一個無才無德的小女子如何能對出?”夏幽草秀臉上盡是為難之色,說不出地楚楚可憐,心裏卻暗罵道:TNND,姑奶奶我第一次傾情演出,這可都是你們自找的!
果然,那些猖狂的“才子“們將她鄙視得一塌糊塗,某些甚至嘲笑出聲:“小娘子還是帶著你的小相公回家繡花去吧,這裏不是供你耍鬧之地!!哈哈……”
夏幽草沒有理會那些人的嘮嗑,話鋒一轉:“不過,承蒙老先生的厚愛,如若小女子妄自推脫,豈不是負了老先生的一番美意,既是如此,小女子便獻醜了,我的下聯是:長長長長長長長。橫批:長長長長。”
小樣兒!跟我鬥?!等毛長全來再來!
“哈哈……小姑娘好學識,在場似乎還有人不甚明了,能否請姑娘細說其中奧妙?”老者滿麵紅光,聲如洪鍾。
“這有何難,這幅對子的關鍵之處在於一個“聲”字,上聯可讀作‘長漲長漲長長漲’,下聯可讀作‘漲長漲長漲漲’,橫批‘漲長長漲’。此聯別致有趣,實在是妙不可言啊!小女子這裏正好有半幅對子:海水潮潮潮潮潮潮潮落。獨缺了下聯,為此,小女子一直茶飯不思,不知在場的哪位才子能為小女子一解心中疑惑?”
夏幽草故作迷茫地掃了眼一臉菜色的“才子”,見無人應答,哀怨地歎了口氣,續道:“唉!都是小女子的錯,任意妄為,以為識得幾個字,便成了墨水裏的‘霸王’!沒想還是隻汙漆抹黑的‘王八’!瞎編了句順口溜兒,為難了眾位才子,可絕對沒有‘王八眼’看人低的意思。眾位高才,小女子學識淺薄。這就別過,各位繼續!繼續!”夏幽草連珠帶炮地說了一大通,偌大的一個詩會,儼然成了她一人的獨角戲。
夏某人心裏那個爽歪歪呀!正要帶著夏寧離去,身後傳來一個爽朗的聲音。
“哈哈哈哈,好一個伶牙俐齒的女子!姑娘留步!我的下聯是: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姑娘以為如何?”
---------------------------------------------------------------------------
鼇山:原指古代傳說海上有巨龜背負神山,後世每逢元宵燈節,便摹擬其形,把無數絢麗多彩的花燈紮架而起,供遊人觀賞,謂之“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