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前言愛情真諦,無私奉獻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47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常言道:“夫妻好比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世代口口相傳,竟然成為人生社會生活的一條重要經驗總結。就連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有百科全書之稱的《紅樓夢》也認同這種觀點,“紅樓夢十二支曲”的收尾曲就取名“飛鳥各投林”,其末句雲:“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舉目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遍讀曆朝曆代詩書文章,無論貧富人家,為官為民,經商務農,皆不乏這種情況。所以,人們這麼傳說也不無道理。
    人間萬相,千姿百態,悲歡離合,夫妻關係最為紛繁複雜:有真情相愛、無私奉獻的,假意敷衍、得過且過的,也有愛色的,貪財的,圖名的,借勢的,不一而足,絕非一句話可以概括。同樣,這句話也不能概括全部夫妻關係,它說的隻是一些沒有真正愛情和堅定信念的夫妻關係。他們的結合,當初也許隻是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為了傳宗接代,搭幫過日子而順應世情,即上麵說的“假意敷衍、得過且過”的將就婚姻,根本說不上什麼愛情。如果家庭和睦,生活平順,這種夫妻也能維持良久,甚至一輩子;但是,一旦情況有變,夫妻和家庭遭遇重大災難,麵臨危機,日子無法過下去了,便各生異心,打起自己的小算盤,各自考慮今後的生路和前途,一番盤算,爭吵,最終各取所需,各尋門路,分道揚鑣而去。平心而論,這種情況若發生在一些生活極其艱難困苦的夫妻身上,還有情可原:他們走到這一步畢竟為生活所迫,無法生存下去;如果分開利於各自求生,又何必固守陳規,一定讓他們困死一處呢?這種分離是無可奈何、絕處求生之舉,應當予以理解和同情。
    可是,一些官宦和富貴人家的夫妻,終日錦衣玉食,生活無憂,也會發生這種情況,那就另當別論了。推究原因,也許他們的結合,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愛情和一日三餐的平庸生活,而是因為愛慕虛榮,貪圖富貴,或者為了家族、家庭和家長的意願和利益,即上麵說的“圖名借勢”的義務婚姻。所以這種夫妻,一旦遭遇災禍危難,意願破敗,利益無存,富貴不再,虛榮成空,再無法為家長、家庭、家族盡義務了,夫妻便再也做不下去了,就像同林而居的鳥兒一般各自飛散,另覓高枝而去。這種分散,不是因為衣食不繼,而是貪欲不繼,妄想成空,這是另一種情況的人生悲劇和失敗,最終真情暴露,婚姻無法維係,隻得離散。但是,從另一方麵理解,也可認為是一種人生愛情的覺醒,覺悟,解放,解脫,因為他們從此可以自由了,可以自主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和生活,不需要再背負那麼多沉重的家庭和社會的“義務和責任”了。這種夫妻關係也無需過度指責,嘲諷,因為現實已經給予他們應得懲罰。他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把獲取名利富貴寄托在別人身上是靠不住的,也是不光彩的,最終必然破敗;隻有依靠自己的傾情奉獻、努力打拚、艱苦奮鬥獲取的愛情,才是可靠和光榮的。
    以上兩種夫妻,社會生活中皆能找到實例印證,詩書戲劇也多有記述描寫。可見開篇所述之言不虛,確是人們社會生活經驗的總結。
    社會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叫“米麵夫妻,酒肉朋友”。是說夫妻生活,要靠一日三餐米麵維係,朋友關係,要靠經常的酒肉吃喝維係;一旦失去了米麵和酒肉的物質基礎,夫妻和朋友關係也就不複存在了。這種說法包含更廣,不僅說夫妻關係,也說朋友關係,說兩種關係維係的基礎同樣都是物質利益。可見物質基礎的重要性。此話屬社會生活總結,符合唯物論觀點。現實生活中找得到諸多實例佐證。但是,也不能因以而概全,就說愛情和友情都是靠物質利益維係的,沒有了物質基礎,無論愛情、友情都不複存在。其實也不盡然。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芸芸眾生之中,這種夫妻和朋友關係,同樣也隻是一部分人的思想行為,因為沒有真摯愛情和真正友誼做基礎,僅靠物質利益維係,所以才不會牢固,經不起風吹雨打和社會變化的考驗,最終必然走向失敗和離散。
    難道人間就沒有真愛了嗎?非也!從古至今,真摯愛情一直都有。其故事感天動地,世代傳頌至今,令人讚歎不已。這讓我想起古詩詞中記載的一段人間愛情佳話。金代詩人、文學家、曆史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記述了他親身經曆的這樣一件事:“乙醜歲赴試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詞雲:“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翻譯出來就是:金章宗泰和五年,我在赴並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捕殺後,另一隻脫網的大雁,在天空盤旋悲鳴,不願離去,竟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我有感於此事,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壘石作為標誌,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一同赴試者多為此事賦詩抒懷。我也寫了《雁丘》詞一闋,其後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摸魚兒·雁丘詞》。詞中說:天啊!請問世間的人們,愛情究竟是什麼,竟會令這兩隻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到此刻,方知這癡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癡情兒女更加癡情!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裏應該知道,此去萬裏,形孤影單,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飛萬裏越千山,晨風暮雪,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隻,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遊樂的地方,每當武帝出巡,總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熱鬧!而今卻是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無濟於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卻不會再歸來了!雙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鶯兒燕子一般,死後化為一抔塵土;而將會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後世詩人感其癡情,狂歌縱酒,尋訪雁丘墳故地,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對於愛情,友情,鳥類尚能生死相依,執著如此,何況人類?所以,人們還應該想到和看到,在茫茫人海、芸芸眾生之中,還有另一種與上所述所言完全不同的夫妻和朋友,他們的關係不是靠物質利益做基礎,而是靠真摯愛情和真正友誼做基礎的;其表現和結果,就與上麵所述所言各種情況完全不同,而是恰恰相反:愈遭遇災難,麵臨危機,愈表現得愛情堅貞,友誼牢固;堅不可摧,牢不可破,堅韌不拔,親密無間。他們在重大危難和災禍麵前臨危不懼,奮不顧身,堅強不屈,勇敢麵對,不是先考慮自己的安危、榮辱、得失,而是先為對方的安危、榮辱、得失考慮,不惜用盡自己的所能,所為,所有;為了愛人和朋友,出力、勞心,流血、流汗、流淚,愈見真情、真愛,真正友誼,愈是難舍難分,情真意切,一往無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患難之中見真情”,“真金不怕烈火煉”,“粉身碎骨也心甘”。像牛郎、織女的愛情,梁山伯、祝英台的愛情,《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白蛇傳》中白素貞的愛情,《海的女兒》中小美人魚的愛情;像鮑叔牙、管仲的友誼,劉備、關羽、張飛的友誼。這些都是民間廣泛流傳並真誠推崇歌頌的偉大而高尚的愛情和友誼,真情至愛,曆久彌堅,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和愛情友誼觀。
    大千世界,五洲四海,億萬民眾,愛情和友誼是兩個永恒不變的主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說不盡的世事風雲、人生故事,紛繁複雜,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古往今來,綿延不絕。其中最感人的莫過於真情至愛夫妻,情真意切,願同生死;真朋摯友,危難當前,兩肋插刀,拔刀相助。曆朝曆代,都不乏這類故事。現代曆史上更多這樣的例子。像楊開慧和毛澤東的愛情,周恩來和鄧穎超的愛情,周文雍和陳鐵軍的愛情,無不感人肺腑,令人讚歎不已。無論世情如何變化,無論悲歡離合,陰晴圓缺,生生死死,紛紛擾擾,都無法動搖真摯的愛情和友誼。他們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談,以致口口相傳,流傳至今,以至無窮。總而言之,歸根結蒂,沒有愛情基礎的夫妻和朋友,像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雖然興旺鮮豔一時,但經不起歲月風雨吹打,終將歸於枯竭,化為泡影,不複存在。真正的愛情和友誼,具有長久旺盛的生命力,經得起風吹雨打,世事變遷,像鬆柏長青,江河長流,泰山永固,是不會因遭遇災難而發生變化以至泯滅的。就像牛女之愛,梁祝之愛,白蛇、美人魚之愛,鮑管之交,桃園結義,他們的愛情和友誼,曆經種種艱苦磨難,不屈服,不氣餒,日久彌堅,牢不可破,密不可分,成為世代人們敬仰崇拜的愛情之神,友誼榜樣,長談不厭,百演不衰,以至建廟祭祀。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那些貪圖名譽、地位、財富、享樂虛偽而糜爛的愛情和友誼,嗤之以鼻,深惡痛絕,千秋萬代,永留罵名。像貪圖榮華富貴、忍心殺害妻兒的陳世美,嫉賢妒能、殘害同門師兄弟的龐涓,賣國求榮,認賊作父,殘害忠良、屠戮人民的秦檜、汪精衛之流,說起來無不咬牙切齒,憤恨至極。對真誠、純潔、堅貞不屈的愛情和友誼,欽佩、尊重、推崇、頌揚,世代傳說,大聲疾呼,借以懲惡揚善,淨化社會風氣。社會曆史和人生經驗得出的最終結論是:愛情和友誼的真諦是付出和奉獻,是舍己為人,愛人,益人,悅人,救人,而並非索取和占有,更非粉飾人生,沽名釣譽。隻有真誠無私、經得起風雨磨難考驗的愛情和友誼,才是人世間最為美麗和最可珍貴、珍惜的無價之寶。
    《灞河情歌》,就是一部現實版的牛女、梁祝愛情故事,管鮑、劉關張的友誼故事。小說主人公芸姐對於愛情真誠、執著,經得起社會變遷和人間淒風苦雨的考驗,永遠是隻求付出,不計回報;為了愛情,她傾其所有,盡其所能,頑強不屈,永不言敗;而且為了所愛的人不斷改變角色,提高素質,做到不懂就問,不會就學,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為此,曆經種種磨難,即使心力交瘁,遍體鱗傷,毫無回報,也毫無怨言,毫不屈服後退;而且始終勇敢麵對,迎難而上,處之若素,思之如飴,把磨難視為對愛情忠貞和奉獻的考驗,視為獲得愛情的必經之路。
    芸姐的愛人、男主人公王小峰,是一個性格、品行並不完善的人。社會環境和家庭生活的艱辛磨難,造成了他立誌艱苦奮鬥,發憤圖強,甚至不擇手段來脫貧致富,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的思想和品行。曆經讀書、務農、經商、打工、走私、犯罪,甚至鋃鐺入獄,終於在芸姐愛情力量感染下,在社會現實和法律懲治教育下,認識錯誤,走回正道,和芸姐一起創業成功,不僅自己致富,還造福家鄉人民,受到稱讚。道路曲折,屢經磨難,不改初衷,精神可嘉。
    書中另一位主人公李柳英,對於自己的閨中密友,盡其所能,無私援助,曆經磨難,始終如一,無怨無悔;並在時代潮流和其密友艱苦創業精神感召和大力支持下,及時覺悟,放棄舒適享樂、平庸無為的生活習慣,轉而為不怕艱苦,勇敢奮鬥,終於創業成功。三位主要人物,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種不同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態度、人生道路,演繹出新時代豐富多彩的人間故事,令人感動、敬佩,讚歎不已。
    故事千頭百緒,跌宕起伏,錯綜複雜,涉及社會方方麵麵的許多人和事,還得從頭慢慢說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