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第七章 今夜聞君琵琶語4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4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大黑河南岸的衝積平原上,地勢平坦,一座隆起的山包巍然矗立在蒼茫天地間,黃昏映著積雪,雖然也有幾分的斑斕,可仍舊抹不去冬季的一片肅殺。近了,那山包開始顯示出具體的形狀,流傳千古的昭君墓,原來也隻不過是一個高三十餘米的人工夯築的封土堆,在籠罩四野的黃昏和風塵漫漫的大漠中,顯得那樣孤寂。
倒是那墓表黛色濛濛,若潑濃墨,皆因墓園內鬆柏蒼翠,任是再大的風雪也壓不住的一抹濃綠。還有幾株寒梅傲立,枝頭綻放幾點胭脂紅,煞是可喜,似乎也在嘲笑著冬季的枉自肆虐。
有個戎裝少年,牽馬立在青塚前,仰視著墓前的銅像沉思。那銅像,塑的是呼韓邪單於與昭君馬上並轡而行,數百年過去了,那雕像依舊形態逼真,兩匹駿馬相依相偎,呼韓邪單於英姿豐采,笑容朗朗,溫柔地看向自己的閼氏,昭君同樣錦帽貂裘,對自己的夫君淺笑回眸,兩個人都沉浸在一片和睦、喜悅的氣氛之中。
木蘭凝視著昭君的笑容,心裏默默地發問:昭君,你果真幸福快樂嗎?她順著墓側的台階走到墓巔的平台佇立,極目遠眺。但見塞上風起雲動,又有微雪開始降落,陰山逶迤,望長城內外,唯餘莽莽,大河上下,已失滔滔。
墓身南向背北,木蘭自然而然地朝中原的方向投下視線,故園南望,來路漫漫。昭君,是否,你也曾千萬次地這樣站在夕陽下,思念著日暮下的鄉關,雙袖龍鍾?昭君,是否,那即將淹沒於地平線下的夕陽,就是當年載你出塞時的滾滾車輪?那失卻滔滔的黃河渡口,可是你幹涸的眼淚?
昭君不語,似乎那晚的琵琶調真的隻是一場幽幽的夢。耳際唯有塞外的朔風,穿越陰山而來,揚起地上的沙雪,彌漫如霧幻。木蘭從懷中掏出帶來的小酒壇,將美酒淅淅瀝瀝盡然撒落於腳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令木蘭獨愴然而為之涕下。
回營途中,木蘭還是有點無精打采地打不起精神,撒了韁繩,任烈焰自己找路走。忽然一聲呦呦鹿鳴,將木蘭從恍惚中驚醒,隻見一隻高大強壯的梅花鹿慌慌張張從前方奔跑過來,顯然受了傷,一條後腿一瘸一拐,它的跨下,還緊跟著一隻小鹿,看那樣子,定是剛剛出生不久。母鹿跑到木蘭馬前,驚惶地抬頭看她一眼,濕潤的大眼睛琉璃一樣清澈透明,透露出央求的神色,木蘭不由一愣。
幾個魏軍嘻嘻哈哈地從後邊追趕上來,精神百倍地上來擒拿。母鹿急奔幾步,箭一般射了出去,逃離了危險境地,可是那隻小鹿本來就跑不快,再加上積雪深厚,深深陷入,被一個魏軍一撲,摁在懷裏,四腳亂踢。母鹿回頸引望,急得呦呦長鳴,四蹄焦躁地踐踏著雪地。
“哈哈,這下晚上可有鹿肉吃啦,乳鹿肉烤著吃燉著吃,都鮮嫩無比啦!可惜那隻母的沒有抓到。”那個撲鹿的魏軍提起小鹿兩隻前腿,一邊撲打著身上的殘雪一邊說。
木蘭聽得熟悉,試探著叫聲:“大武哥!”
那群魏軍聞聲,都向這邊望過來,原來是夥房裏的幾個兄弟,還有兩三個雜務軍,都是平常混得爛熟的幾個。
大武笑嘻嘻地迎上前來:“花老弟,你這又是上前蹓馬去了?看,哥哥抓到一隻鹿,你晚上幫我們做了吃如何?”
木蘭笑笑,搖搖頭,望望慘叫不已的小鹿,又望望眼巴巴的母鹿,向大武伸出手來:“大武哥,可否把這隻小鹿送給小弟?”
大武猶豫了一下,可是不敢違背軍官的命令,還是把小鹿遞給木蘭。
木蘭接過,輕輕地撫摸一下小鹿的尖耳朵,小鹿全身發抖,哀叫著,似乎在呼喚自己的母親,而它的母親,也隻能在遠處觀望而已,對自己孩子的呼救卻無能為力。
“大武哥,”木蘭好聲好氣地懇求,“看這母子如此可憐,你可否賣小弟一個人情,讓我把它放了好不好?”
大武看看鹿,又看看木蘭,一擺手:“好吧,就依你說的辦吧!”
“那就謝謝大哥嘍!”木蘭興奮地說,在馬上一俯身,將小鹿放到雪地上,小鹿死裏逃生,立刻甩著小尾巴向母親跑去。母鹿憐愛地舔舐著小鹿的脊背,又抬頭對木蘭感激地長望一眼,帶著小鹿,一瘸一拐地向著陰山的方向,漸漸遠去了。
那一幫魏軍看著兩隻鹿消失的身影,都惋惜的咂嘴,可是在軍官麵前,又都不敢說什麼。
木蘭已然覺察出弟兄們的不滿情緒,轉過頭來微笑著說:“隻是少了兩隻鹿而已嘛,各位兄弟,我明天帶你們進山打獵,保證還你們更多的獵物!”
“真的嗎?”魏軍大喜過望。
“‘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菜鍋裏’。這句話你們沒有聽說過嗎?雖然是用來形容東北地區的,可是用在漠南草原也是非常恰當的啊!”木蘭下馬,和兄弟們一路說說笑笑回營去。
夕陽漸漸殞落,飛雪漫天,昭君墓也逐漸與天一色。木蘭的心裏,已經變得快活起來,她竟然忘記了,昭君到塞外來,並不隻是忍受了對故鄉刻骨的相思,她還曾與單於心心相印,給這漠南大草原上帶來了六十多年的繁榮富庶與無限生機。王昭君和花木蘭先後都曾來到塞上,一個從軍,一個和戎,處境和動機固然有別,但同樣都是為了紓國家之急,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利在當代,功德千秋。
木蘭回馬,望著遠處一點也似的昭君墓:“昭君,你知道嗎?幾百年後的唐朝有位大詩人,曾將你我合寫成一首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這裏還沒有拂雲堆,可是花木蘭,卻在這裏深深稽首。你放心,這再一次的民族戰爭,就讓花木蘭來圓滿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