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第十一章 白雲出岫山色青(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39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進家門我就急不可耐地去看烈焰,可是馬棚裏空空如也,娘說爹牽著白雪和烈焰到村外山坡上去吃草了。我回到前院,招呼姐姐弟弟幫忙把山藤葉子挼掉,我自己則想把光溜淨杆的山藤削剁得長短一致,寶劍已經在山上割藤做柳笛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劍不是刀,畢竟不好用,是不能再用了,就跟娘要了一把柴刀,把汁液飽滿的山藤都裁到一兩米左右,分擺成兩堆。
木蓮和棣兒一邊挼藤葉,一邊追著我問:“你又要做什麼啦,快告訴我們這些山藤有什麼用處呢?”
“記得在哪本古書上看到過,說三國時有個蠻兵軍隊用藤作鎧甲,刀槍不入,號稱藤甲兵,進攻蜀國,連諸葛亮也一時不能戰勝。我也想試著編製一件。”我一邊忙活,一邊隨口回答。
“這麼好玩的故事,什麼書上記載的?真的有用嗎?”他們停下手裏的活,稀奇地睜大了眼睛。
我當然不能明說是《三國演義》啦,這豈不是給自己打麻煩?“可能沒有這麼神奇啦,但是總比布料要堅硬一些,大概可以用來抵禦蝙蝠的吧?”我一邊說,一邊暗自祈福,據說這種藤甲相當於現代的防彈背心,但願如此吧,保佑我不要再死一次吧。
“哇,那麼神奇呀!”連端飯給我吃的娘也在一旁聽得嘖嘖連聲。
“是啊,”我越說越來勁,“藤甲不但可以護身,還能當筏子用呢!當年兩軍交戰,蠻兵戰勝之後行至桃花渡口,有的就憑甲渡水,成了救生衣,有的幹脆將甲脫下,放在水麵,再坐到上麵,就成了簡易的小船兒。”
“那這甲衣就沒有什麼缺點嗎?”棣兒的腦筋轉得就是比大人快。
“嗬嗬,當然有了,因為在製成鎧甲之前的半年內,要用油把山藤浸泡晾曬十餘次的,所以怕火啊,這就是火燒藤甲兵故事的由來啊。”
“啊,可是二姐明後天就要上山入洞了,還來得及嗎?”棣兒一臉的擔心,娘和姐姐也緊張地看著我。
“畢竟這不是上戰場啊,”雖說自己心裏也沒有底,我也隻好先忙著寬慰他們,“我隻是去蝙蝠洞啊,又不是真的刀槍搏鬥,就算縮短工期,也夠用的啦!娘,我得浪費些菜籽油了。”我轉向母親,懇求地說。
“說什麼浪費,”娘突然掉了淚,“女兒要拿生命去冒險,娘會舍不得一點菜籽油了嗎?你說多少,盡管說!”
我鼻子也有點酸,別過臉去,故作輕鬆,大聲笑著說:“哈哈,既然娘這樣說,就給我準備一小缸吧!否則泡不過來呀!”
“有!有!”娘說著,把飯碗放在我身邊,“你先吃飯,娘馬上就去準備!木蓮,你去鄰家也去借些,棣兒也去!”
“哎!”姐姐弟弟答應著,起身去了,前院就剩下我一個。
我停了下來,內心悲戚,隻想大哭,雖然我是劉璃,可是經過這幾天與花家人的相處,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們,就算有一天我能回到現代,怕也會因這牽掛而心痛。
我擦擦眼淚,端起碗來,兩三口吞下早飯,抓緊時間為製作藤甲衣做準備。
“木蘭!”“二姐!”我聽到喊聲,回過頭去,隻見木蓮拎了一隻木桶吃力地走進院子,棣兒人小,也在胸前抱著一個小壇子。
我正要上前接,又看到娘從廚房裏探出頭,“快,大丫二丫,幫娘把缸抬出來。”
我走過去,抓住缸沿,隻輕輕一提,就將重達五十斤左右、及膝高的一口半大小缸拎起來,怎麼會這麼輕?我驚訝不已,什麼時候自己的力氣竟然如此之大?
我單手提缸,毫不吃力地走了幾十步,到院子正中輕輕放下。這個缸我在廚房角落裏見過的,本來是娘醃鹹菜用的,可是現在娘已經把鹹菜都清了出去,還給清理得幹幹淨淨,隻是年頭久了,簸箕大的缸口散發著濃重的菜味。
木蓮和棣兒把借來的油倒進缸裏,娘也傾廚房所有,可是缸裏的油不過及缸壁的一半,想來莊戶人家窮苦儉省,也隻能湊到這些了。
“不夠是嗎,二丫?”娘歉意地望著我,一縷花白的頭發掉在額頭。
“沒關係,沒關係的娘,大不了一次少泡些。”我趕緊安慰她。
正在這時,院子外忽然傳來嘈雜的人聲和腳步聲,我們不約而同地向外望去,隻見街坊鄰居叔伯大嬸們,肩扛手提的,帶了好些桶桶罐罐來,站了一院子。
領頭的裏長,是我的同宗大伯,他聲音洪亮地說著:“弟妹,木蘭,我們給你們送油來了!”
我和娘受寵若驚地迎上去說:“這怎麼使得,這怎麼使得?驚動大家了!”
“哎,你們這是說的什麼話嘛,”裏長責備地說,“木蘭為咱老百姓出頭辦事,我們這街坊鄰居的,怎麼能不盡份心意?”
“就是呀!”一個大娘拉著娘的手,“大妹子,木蘭是個好姑娘,經常幫我挑水掃院子,現在她趕上這麼大一個事,我一個窮老婆子,也幫不上什麼忙,就幫著往缸裏添點油吧!”
“鄉親們!倒油!”裏長手臂一揮,大聲招呼著,鄉親們立刻上前把缸圍住,七手八腳地,把自己帶來的什麼豆油、芝麻油、菜籽油、葵花油,一股腦倒了進去,傾刻間,把小缸倒了個齊沿兒滿。
我們母子四人目瞪口呆地看著,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好啦!我們走啦,別耽誤了木蘭做藤甲!”裏長謝絕了娘請大家喝茶水的挽留,手臂一揮,鄉親們跟著離開了。
“這下夠啦!”棣兒圍著缸,高興地手舞足蹈。
“以後再找機會報答各位鄉親吧!”娘說,“木蘭,抓緊點,開始泡藤吧!”
“是,娘!”我答應著,指揮姐姐弟弟把藤條分批浸油,並在油裏均勻鋪開,使得藤條的每一段都能浸到。大概浸泡半個時辰後,撈出來,再把下一批藤條放入,撈出的藤條攤在石階上在陽光下暴曬,曬半個時辰,再放回油中浸泡。如此反複了四五遍,眼瞅著缸裏的油少了一小半。我又忙裏偷閑,用柳條芯做了兩個柳笛,棣兒自告奮勇地給我找了兩段麻繩穿起來,好讓我掛在脖子上。
忙碌到晌午,爹牽著兩匹馬回來了,看到滿院子的藤條和那口缸,驚異極了,把韁繩交給木蓮,就站在院子裏聽棣兒講原委。聽罷,他從階上撿起一根曬得半幹的藤條,用力拉了拉,藤條斷了,他搖頭說,“蘭兒,火候不到啊。”
“是的,爹!”我笑著說,“不過已經略有效果了,這藤條比剛割下來時要硬一些了,明天如果天氣好,再浸曬一天。”
“嗯,不錯。蘭兒,你很聰明,還有什麼要準備的嗎?比如說,火折子?”
“爹爹真是與我心有靈犀呀!”我驚訝地說,“蘭兒正打算問爹爹要這種東西呢!”
“嗬嗬,爹爹以前可是當過兵的,野外生火的經驗豐富著呢!不過,家裏引火用的火折子已經不多了,爹爹午飯後給你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