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東江 第二十三章 困鬥(一)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27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戚遼是一身輕鬆的離開義州府衙的。出來的時候,守在門外的四個東江軍士兵仍是一臉焦急,唯恐他在裏頭遭遇什麼不測。戚遼伸手在其中一人肩頭拍了拍,隻說了兩個字:“搞定。”
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明末,“搞定”這個詞尚未流行。大半個時辰前,當一隊朝鮮暴民押著戚遼走進府衙時,他們確實有過再也回不去的念頭,但是從上司的神情中,他們已然猜到事情並不像想象中那麼糟糕,甚至已經有了轉機。
義州軍民起事是戚遼沒有料到的,戚遼的到來也是樸淳風沒有料到的,兩人就在驚疑與試探中開始了一次長談。
“將軍是想當一方諸侯,還是想為朝鮮百姓做點事?”戚遼一句話,就問到了樸淳風的要害。
樸淳風沉默了,從軍十幾年來,他從一名普通的士兵熬到了一城的守備,雖然身為中級軍官,但他一邊要飽受上司的欺壓,一邊還不得不違心的去盤剝老百姓,更讓他不能忍受的是,他所效命的這個國家,他所效命的這個朝廷,在外事上竟無半點骨氣——麵對後金的得寸進尺,唯有忍讓,忍讓,再忍讓。
“我們朝鮮,總不能一直靠明朝的庇護和對後金的委曲求全來苟延殘喘吧……”樸淳風時常這樣感慨,但是麵對一個疲敝的國家,麵對一個軟弱的朝廷,他的任何直諫和力爭都是白費。不僅如此,朝鮮國王還把鴨綠江一線的軍隊都調回平壤,地處前線的義州太守金誠賢不但積極備戰,反而暗示部下隨時做好棄城難逃的準備。
“是可忍,孰不可忍!”當樸淳風聽到明軍收複鎮江城的消息後,他覺得機會來了——後金對朝鮮威脅最大的鎮江城據點已經被拔除,正是起事最好也是唯一的機會:於公,後金被明軍在背後捅了一刀,必定興兵報複,到時候就會把隔江相望的鎮江和義州一起列為打擊目標,如果還是照現在這個樣子不設防,義州就會淪陷;義州一旦淪陷,朝鮮的北部防線就會門戶洞開,後金軍就能一馬平川的殺去平壤和漢陽。於私,樸淳風覺得不能再讓文官們壞了國家大事,自己身為武將,有必要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先拿下義州,再鼓動北部軍民同心抗敵——在他看來,朝鮮的主要敵人是後金,但同時也不能讓明朝借著夾擊的名義占領更多的朝鮮領土。
“我是要當一方諸侯,還是要為朝鮮百姓做點事?”當戚遼拋出這個問題後,樸淳風就知道兩人的合作勢在必行了。在朝鮮,自己是叛臣亂軍;在後金,自己是必須消滅的武裝,保全自己的唯一辦法,就是與東江軍聯手。同樣,孤懸海外的東江軍麵對的也是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窘境,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與義州聯手。
“鎮江與義州,唇亡齒寒啊……”戚遼一語道破了雙方的處境,也促使樸淳風下定決心。
“啪!”擊掌為誓後,樸淳風問道:“你打算怎麼做?”
“名不正則言不順,”戚遼道,“給你們國王上一道折子,就說金誠賢父子通敵賣國,意欲將義州獻給後金,現其黨羽皆已被將軍緝拿問斬,唯父子二人潛逃南方,懇請國王下旨抓捕。”
樸淳風眼中一亮,好一招反客為主。
戚遼微微一笑,道:“這叫惡人先告狀。”
樸淳風一怔,旋而大笑,兩人間的距離頓時拉近了不少。
戚遼收斂了笑容,正色道:“鎮江、義州隔江相望,雖為兩城,實則一體——鎮江為前哨,義州為後援,鎮江失則義州不保,無義州則鎮江難守。將軍與毛軍門唯有同心協力,方能將韃子趕回去!”
樸淳風反複咀嚼著戚遼的話,不停的用指節敲打著桌麵。
“韃子派了多少人來?”良久,樸淳風才問道。
“五千。”
“鎮江城呢?”
“三千。”戚遼坦然告之。
“三千……”樸淳風又陷入沉思。
戚遼沒有打斷他,三千之數,正好在能戰與不能戰之間——若是沒有義州的援兵,鎮江城就有被一戰而下的危險;如果有了義州的援手,那麼這場仗的結果就未可知了。
“你想要我怎麼做?”樸淳風問道。
“最重要的是糧草。”戚遼並沒有開口就要兵,軍隊是個很敏感的話題。
“鎮江城現在有多少糧草?”
“隻有三天。”戚遼淡淡道,“如果沒有義州的糧草,韃子隻要把城一圍,就能把東江軍活活餓死。”
“鎮江城,原本就是朝鮮的地方。”樸淳風看了他一眼。
“此戰過後,將軍自然能與毛軍門商議接管一事。”戚遼心領神會道,為了這場仗,他隻能大開白條,至於能不能兌現,就要看城能不能守住、你能不能搞定毛文龍了。
樸淳風稍稍安心,道:“義州存糧也不多,我隻能先調撥三天的糧草給毛軍門。”
“足矣。在下替毛軍門先行謝過將軍。”戚遼拱手謝過。
樸淳風擺擺手,道:“客氣了,不過鎮江城的兵力,似乎少了點……”
戚遼心知樸淳風也想撈點兒戰功,嘴上卻道:“有了義州的糧草,東江軍自然與韃子血戰到底!”
樸淳風道:“既然聯手,我豈能讓毛軍門獨自抗敵?不如這樣,就由東江軍在正麵拖住韃子主力,待時機成熟時,我再帶人順江而下,從背後殺韃子一個措手不及!”
“將軍高見!”戚遼順勢送上一記馬屁。
商定完送糧和出兵的細節後,戚遼才如釋重負的離開義州府衙。毛文龍布置的任務算是完成了,但是也把義州捆上了東江軍的戰車,兩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原本躲在鎮江城背後的義州也變得不再安全。想到這裏,戚遼便轉身道:“張滿,楊大富!”
“在!”兩人應聲出列。
“你們立刻回鎮江城,告訴毛軍門,就說義州的事兒都辦妥了,我會盡快押著糧草回去。”
“諾!”張滿和楊大富領命而去。
“老崔。”
“在。”四人中最年長的一個應道。
“你去現在起,墜兒姑娘由你照看,若是義州有什麼風吹草動,你就帶她去寬甸等我和竇把總。”
“諾!”老崔的爹是漢人,媽是朝鮮人,是在龍川堡投奔東江軍的一名老兵,對鴨綠江一帶十分熟悉。
老崔走後,剩下那名年輕的東江軍士兵連忙道:“大人,您可別派差事給我了,您一個人,我可不放心。”
戚遼笑了,這年頭,真是人人都會拍馬屁,遂道:“小杜你就跟著我吧。”
“諾!”小杜興高采烈的答應了一聲,將腰板挺得筆直——從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當成了戚遼的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