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四章 要我教早操?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37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就醬紫,屋裏一群女人在聊化妝,聊美容,然後就隻有一個男人坐在椅子上麵打哈欠。
    ——現在太後的慈紫宮裏就是醬紫的。
    “耀瞳啊,那你說說這個,這個早操怎麼做啊?”莫皇貴妃一臉驚奇。
    “是啊,耀瞳啊,你給母後說說,這個‘早操’到底是什麼好東西?”太後也很好奇。
    “耀瞳啊,改明兒,你教教我們吧。”李妃也說。
    “皇上,你覺得呢?你讓璃兒教教我們怎麼做早操吧。”皇後也摻和進來了。
    “額?哦。璃兒啊,既然大家都想學,你就教教他們吧。”
    看來,我是自己在自掘墳墓。
    “那在那裏練呢?等我把東西準備好再練吧。”看看她們那麼厚的宮衣,怎麼練啊。我就教她們跳廣播體操吧。
    我們就醬紫聊啊聊啊聊……最後直到用完晚膳後,她們猜依依不舍地離開。不就是幾個美容秘方嗎,網上一大堆好不好。
    “紫兒,你幫我個忙好不好?”
    因為雪玉宮還沒有弄好,所以我就住在母後的偏殿裏。哎——這麼多的房間,太後一個人怎麼住啊。所以,我為了分擔一個房間,所以我問,我以後如果想住這裏可以不可以,然後她欣然同意了。
    “公主什麼忙,還需要紫兒來呢?吩咐手下的人就可以了啊。”
    “笨蛋紫兒,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幫我的忙的。”
    我拿出了畫好的一張圖紙。
    “這個是……”紫兒盯著那張圖。
    “幫我做20件這樣的衣服,記住,顏色不要一樣的。”
    “是。”
    我打了個哈欠。那些衣服都是我親自設計的。看她們的袖子,寬寬的跳起操,袖子一揮一揮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在祭天呢。這可好玩了,娘娘全變巫婆了。這個衣服其實是仿電視劇裏女俠的樣子的。而且很簡潔。而且我還找出了配套的頭飾——橡皮筋。這種粗橡筋是從師傅那裏挖過來的,各種顏色都有,我就不信紮不住他們的頭發。
    “在我國古代(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曾用律呂字譜和宮商字譜來記錄宮廷裏祭宴的音樂(雅樂)。前者借用了我國十二律(即一個八度之內分為十二個半音)的名稱(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南呂、夷則、無射、應鍾)來記譜。後者借有古代五聲音階的音名(宮、商、角、徵、羽)來記譜,西周時期已較為流行。在我國漢代成書的《禮記??投壺》篇保留了古代演奏的鼓譜。以“口”、“○”及“半”三種譜字記述作投壺遊戲時兩種鼓的演奏譜。這當是最早的譜式記載。《漢書?藝文誌》中有“聲曲折”與歌和歌詩相配合的記載。據推斷,這些“聲曲折”當是歌或歌詩演唱時的曲譜。我國民間曾常用多種字譜記錄音樂。如減字譜、宴樂半字譜、鑼鼓經和二四譜等。南北朝時南朝梁代丘明(公元493—590)所傳琴曲《碣石調幽蘭》中用文字記述了彈琴手法,說明文字譜仍為隋唐間琴人通用的譜式。由文字譜發展為減字譜,是古琴記譜法一個極為重要的革新。這一變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具體方式是用減筆筆劃拚成某種符號作為左右兩手在古琴音位上彈奏手法的標記,是一種隻記彈奏音位與方法而不記音名的記譜法。如“”,上麵的“大九”指大指和九徽(琴的外側有十三個圓點叫做徽,標誌泛音音位的位置),“勹”指中指彈奏技法“勾”的簡化,“六”指第六根弦。此“字”總意是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中指勾六弦。因為標明指法,也叫“指法譜”,到南宋時逐漸定型並沿用至今。它的出現使得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譜得以整理而傳於後世。宴樂半字譜即我國民間傳統記譜法之一的工尺譜。”
    我讀著翻出來的書上記載的文字,頭的大了。
    這麼麻煩……還是五線譜簡單啊。我要怎麼把廣播體操的音樂弄出來啊?我的眉毛都要皺成一團麻線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