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紫微令(3)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6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漢水岸邊,建有一台,祈鯤近前看來,名曰“畫卦台”。
台前有兩隻石龜,各有一青石碑,一書“開物成霧”,一書“先天精蘊”。側邊有一方青石算盤,上麵散布著算盤子,看上去有些像河圖、洛書。
而另一側,坐著一位老道支擺著一個卦攤,正撚須翹首虛眼察觀世人。
祈鯤慢步上前仔細觀瞧,隻見卦攤上書寫著“伏羲神卦”四個字,這老道銀發銀須身披八卦衣,好一派仙風道骨。
看到祈鯤背負長劍緩緩走來,老道抬手輕撫拂塵,微笑著迎道:“公子氣宇軒昂超凡脫俗,容老道為你畫上一卦如何?”
祈鯤知道,這裏應該就是傳說中,人類始祖伏羲創繪八卦的畫卦台,但沒想到除了史書上記載的甘肅和河南兩處以外,在這伏龍山、百丈山之間還有這麼一處。
心裏想著,此番身係點化聖人英豪、拯救天下黎民蒼生之重任,單靠自己的能力和猜想,是不可能順利完成的。
而且前麵必將會是困難重重,且聽聽這道士怎麼說也好,或許能參透玄機指引方向也說不定啊!
“好啊,那就有勞道仙幫忙看看。”祈鯤微笑著,已然在卦攤前端正坐下。
老道忽見到祈鯤周身紫氣護體,背上黑色玄天劍泛著冷冷青光,不由驚得慌忙起身,向祈鯤揖拜道:
“貧道見過紫微垣使者,奉師祖之命在此恭候多時了。”
祈鯤忙站起身還禮:“道仙不必多禮,請問如何稱呼?又是受何人之命在此等候?”
老道從懷裏取出一個錦囊呈到麵前,說道:
“貧道月峽叟,來自武當大天一萬壽真慶宮,遵師祖真武帝命,將此錦囊交與紫微使者,說待萬不得已時方可開啟。並囑我全真弟子必遵紫微使調遣,以完成使命。”
祈鯤雙手接過錦囊謝道:“有勞道仙了,也非常感謝道仙和全真派的支持。”
月峽叟見祈鯤如此謙遜有理,心裏更覺喜歡,讚道:
“今日得見紫微使,果然非同凡人,難怪師祖料定大業必成啊!敢問紫微使接下來有何打算?可有什麼需要貧道去辦的?”
“哦,我看到這無數的受災難民家園被毀,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甚是可憐,決心必須先設法治理好洪患。”
祈鯤一說起這治理洪水的困難,不由得又愁眉緊鎖。
“但是賈魯上報的治河方案未被當朝批準,目前治理黃河即缺人又缺錢,才思量著想去拜訪一下仗義疏財、施粥賑災的曹堡主,也不知可否得緣,能不能有籌措賑災款銀和組織勞工的好方法?”
月峽叟聽罷輕擺拂塵微微一笑,說道:
“紫微使莫要苦惱,此事說來也巧,貧道與那曹堡主正好有些淵源,今日就陪紫微使去曹家堡走上一遭。”
祈鯤聽到心裏大喜,笑道:“如此甚好,能有道仙同往,大事能成啊!”
二人相見甚是投緣,一路上祈鯤諸多疑問,月峽叟都逐一細細言講解惑。
原來這月峽叟,還有少林寺的文才方丈、緊那羅法師,與那曹堡主均是多年的故交。
當年也正是他們一起趕去援救嶽員外,卻不料終是晚到了一步,嶽家莊百十號人慘遭元大宗正府劄魯忽赤屠殺,全部罹難,隻救得嶽員外臨終時托付之孤女琳嬌。。。
此時憶起這件往事,月峽叟依舊義憤填膺。
約莫半個時辰,二人沿漢水已經來到了百丈山北麵的山坳入口。
一路向西兩邊雜樹荊棘叢生,踏在山中小路上,祈鯤覺得如同到了世外桃源,漫山紫薇、茶桐等喬灌正值花期,喜鵲、杜鵑歡快地穿行於樹巔,好一片閑適自然之景象。
抬頭望,百丈山往南方向呈雙峰,高約300米,峰與峰之間十分平緩,看得到山間坐落著兩三個村莊,人們用石塊壘牆造地,一片片綠色麥田呈現眼前。
翻過百丈山的西山梁,地勢變得平坦,祈鯤隨著月峽叟手指的方向,遠眺百丈山北麵有寨。
陽光下,隱隱約約看見那堡寨的石牆沿山勢而建,長約600多米,寬大概也有100米左右,似船形,山頂建有石頭城堡呈橢圓形,東西長50米左右,中間凸起,兩側平坦,十分壯觀。
來到堡寨前,隻見兩丈多高的門樓上彩旗飄飄,門樓正中懸掛著鎏金的牌匾,上書“曹家堡”三個大字。敞開的大門旁邊,佇立著十幾位守值壯士,精神抖擻。
領頭的黑衣大漢識得月峽叟,知是堡主故友,忙差人先行進寨稟報,轉而上前拱手迎道:
“老道仙好啊,文才大師剛到,現在道仙也來了,堡主一定高興得緊。”
月峽叟拂塵輕擺朗聲道:“福生無上天尊,文才方丈也在啊,壯士快請前麵引路。”
二人隨著壯漢進得堡寨,祈鯤看到堡內景象,覺得非常奇特。
經月峽叟介紹方知,整個堡寨是按天體星象黃道十二宮二十八星宿的排列設計建造。
依著八卦形排列著28座旗樓,對應星象二十八宿,整體按東方蒼龍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
讓人驚詫的是,位於西方“白虎”之首“奎”宿的宗祠好似建在北鬥星的“鬥”內。
堡內建築以唐、宋古屋風格為主,有堂樓、廳、閣、院、館、祠、廟等,木雕、石雕、磚雕做工精細。
不多會兒,三人已來到堡寨中心的橢圓形石頭城堡,遠遠看見二十多位壯士,舉著各色星宿彩旗肅立兩旁。
這時,已有五人迎出大門。
為首之人身高七尺,四十五六年紀,三柳掩口黑髯,頭上一頂黑紗萬字巾,身披黑色鎏金披風。
左側二人,一位眉清目秀秀才打扮,三十二三左右,戴一頂桶子樣青色頭巾,身穿皂邊麻布寬衫。另一人齒白唇紅雙眼炯炯有神,二十三四歲,劍眉長峰入鬢,身材魁梧,背負長劍。
而右邊兩位僧人一胖一瘦,偏瘦僧人年長一些,著茶褐色衣披青絛玉色袈裟,另一位皂衣黑絛淺紅袈裟,身高八尺麵圓耳大,腮邊攢千條斷頭鐵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