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介紹 亞瑟王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618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亞瑟王(KingArthur)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率領圓桌騎士團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後人尊稱為亞瑟王。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皆無從查考。究竟亞瑟王是不是以某位曆史人物作為基礎塑造出來的虛構角色也不得而知。如果確實存在亞瑟王這個人物,據推測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間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亞瑟王版本)的時期。
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撰寫了一本《布靈頓人的曆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這個名字,描述他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遊入侵的薩克森人。
亞瑟王傳說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曆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公認的集大成作品為15世紀左右的《亞瑟王之死》
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曆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傳說中,亞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這段時期裏麵,以凱爾特人的英雄身份登場。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薩克森人,被視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但是,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演進而不斷地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特、崔斯坦等傳說中的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TheSwordinthe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征,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贏得勝利,凱旋而歸。
王者之劍
王者之劍(Excalibur),又譯為斷鋼劍、斬鐵劍、湖中劍。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較不專業的譯文將此劍時譯之為石中劍,這是不正確的。
石中劍(TheSwordintheStone),亞瑟拔出的選王之劍。一說其為Excalibur的原型Caliburn。《不列顛諸王史》關於Caliburn的記載有亞瑟王用此劍一戰殺掉攻擊他的470名薩克遜士兵。
王者之劍是在亞瑟王傳說中所登場的魔法聖劍,可以稱得上是後世騎士文學中,英雄多半配持著名寶劍傳統的濫觴。
在亞瑟王傳說中,拔出石中劍、登基為王的亞瑟在與KingPellinore(個人印象是SirPellinore)交鋒時折斷了石中劍,此役起因是亞瑟在一座城堡拜訪時,城堡主人Annoure看到向城堡走來的SirPellinore,請求亞瑟王給予保護。實際上SirPellinore也是受到Annoure戲弄,前來與亞瑟王交鋒。這次戰鬥被認為是違反騎士道的,成為石中劍斷裂的原因。後來他在梅林的指引下,從湖中女士的手中得到了王者之劍。王者之劍在精靈國度阿瓦隆所打造,劍鍔由黃金所鑄、劍柄上鑲有寶石,並因其鋒刃削鐵如泥,故湖中女士以Excalibur(即古塞爾特語中「斷鋼」之意)命名之。梅林此時則告誡亞瑟:「王者之劍雖強大,但其劍鞘卻較其劍更為貴重。配戴王者之劍的劍鞘者將永不流血,你決不可遺失了它。」
但後來亞瑟王還是遺失了劍鞘,也因此他雖擁有削鐵如泥的寶劍,最後仍為叛徒騎士Mordred所殺。而王者之劍最後則在亞瑟王的囑咐下,由SirBedivere投回湖中,與亞瑟王一齊回到精靈國度阿瓦隆去。
阿瓦隆
阿瓦隆(Avalon)是亞瑟王傳奇中的重要島嶼,一般鹹信它應該就是今天位於英格蘭西南的格拉斯頓堡(Glastonbury)。
傳說中,阿瓦隆四周為沼澤和迷霧所籠罩,隻能通過小船抵達。在亞瑟王傳奇中,阿瓦隆象征來世與身後之地。亞瑟王死後,他的同母異父的姐姐莫甘娜(MorganleFay)用小船將他的遺體運來並埋葬於此。
關於avalon的詞源,有一種理論認為它是凱爾特語“Annwyn”的英語化,而Annwyn意指仙女之地或冥間。英國編年史家,蒙茅斯的傑佛裏(GeoffreyofMonmouth)則認為avalon是蘋果島之意(isleofapples)。考慮到直到今天,apple一詞在布列塔尼語(Breton)和康沃爾語(Cornish)中仍被拚為Afal,而在威爾士語(Welsh)中則為Aval,傑佛裏的說法似乎較為可信。
Glastonbury在凱爾特語中又稱為"YnisWitrin",意即玻璃島(TheIsleofGlass)。馮象先生於2003所出以亞瑟王傳奇為主題的新書,即以“玻璃島”為書名。也許您仍然會困惑為何一個島會以玻璃命名。一種有趣的解釋是,古代的玻璃鏡乃青銅打磨而成,而Glastonbury青蔥一碧,顏色具象,故有此名。
圓桌騎士
亞瑟王迎娶Guinivere時其父贈予亞瑟王一張可容150人(一說50)的圓桌(一說Merlin所製造……)。圓桌騎士據說為128人(還有32,24等版本,最離奇的是有把跟查理曼大帝的12騎士搞混的,詳見某給中學生寫的雙語讀物)。其中有一個“SiegePerilous”(危險席),隻有注定獲得聖杯的(一說品行完全沒有汙點的)騎士才可以安坐該席而不喪命。後來坐上此席的是SirGalahad。有名的圓桌騎士還有第一騎士SirLancelot,他的好友(一段時間也是敵人),實力可與Lancelot匹敵的SirGawain,將亞瑟王聖劍還入湖中的SirBedivere,與亞瑟王為兄弟的SirKay及其父SirEctor,Meloidas國王的兒子SirTristram,雙劍騎士SirBalin及其弟Balan(似乎沒有受封爵士),後創建聖杯騎士團的SirParcivale等。順便帶上SirAgrivaine和SirMordred兩個叛徒人物。
薩克森人
薩克森人(英語Saxon;德語Sachsen),又譯撒克遜人,原屬日耳曼蠻族,早期分布於今日德國境內的尼德薩克森(Niedersachsen)地方。西元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耳曼人經由北歐入侵大不列顛群島,包括了盎格魯人(Angles)、薩克森人、朱特人(Jutes),經過長期的混居,逐漸形成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
傳說格尼薇兒是KingLeodegranceofCameliard的女兒,也就是這位老先生給了亞瑟王那可以容納一百五十人就座的圓桌。據稱格尼薇兒王後"令人驚歎地美麗,那美麗足以令所有男人心動"。有道是"紅顏禍水",用在這位女性身上一點都不為過。格尼薇兒王後並非是水性楊花之人,但她的美麗卻足以令接近她的男人在衝動之下犯大錯。據說在亞瑟王娶個尼薇兒之時,先知的梅林就提醒他,"格尼薇兒將來必會給你帶來災厄,切不可強行挽留",然而亞瑟王並未在意。終於格尼薇兒與守護騎士蘭斯洛特擦出愛情的火花並私奔。雖經羅馬教廷的調解,格尼薇兒返回卡米洛特,卻很快又被亞瑟王的侄子莫德雷德看上。
卡姆蘭一役之後,格尼薇兒終於意識到是自己的存在給國家帶來災厄,於是做了修女。之後蘭斯洛特從法蘭西返回不列顛,希望能與格尼薇兒再續前緣。麵對蘭斯洛特格尼薇兒三次哭到暈倒,但最終沒有答應蘭斯洛特的請求。蘭斯洛特未能得到愛人,萬念俱灰也作了修士。
大約在公元400年,日益衰落的羅馬帝國為了抵禦高盧人的入侵而從不列顛撤軍。(起因)羅馬帝國的統治模式隻繼續支撐了很短的時間,隨後本土的部族開始為爭奪政權而頻繁爭鬥。這時,蘇格蘭的盎格魯薩克遜人開始從北方侵入,逐漸占領了威爾士和英格蘭的大片土地。傳說亞瑟王在即位之後,籍由十二次對薩克遜人的戰爭,最終阻止了薩克遜的繼續入侵。
這十二次戰役涉及很多古老的地名,因為精力有限,沒有去考證這些地名在今天的名字,但是附上它們的舊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依此去查找資料。
第一戰在themouthoftheriverGleni
第二、三、四、五戰在riverDuglas,intheregionLinuis(Linuis地區的Duglas河);
卡姆蘭戰役無疑是亞瑟王傳奇故事中最慘烈的一幕。亞瑟王回師討伐篡位的莫德雷德,雙方在卡姆蘭的河穀地帶展開大決戰,雙方都血流成河,王國所剩的圓桌騎士都在這場惡戰中死去。隻有一位騎士幸存,如fate中所述,他的名字叫Bedivere(貝狄威爾)。傳說貝狄威爾曾經在戰爭中失去過一隻手臂,因此他是一位獨臂騎士。這位貝狄威爾是世間最後一個看見亞瑟王的人。卡姆蘭之役以亞瑟王親手殺死既是自己侄子也是兒子的莫德雷德而告終,而他本人也受到莫德雷德的致命一擊。
奄奄一息的亞瑟王請求貝狄威爾將聖劍Excalibur歸還湖之仙女,意為他將卸下守護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忠誠的騎士貝狄威爾知道撒手聖劍即表示王將要逝去,他兩次去來到湖邊都未能下決心,而是向亞瑟王那裏謊稱劍已歸還,而亞瑟王卻一直重複那句話“將Excalibur沉入湖裏去”。第三次貝狄威爾終於咬牙將Excalibur投向湖心,這時湖中伸出女人的手接過劍柄,聖劍回歸它的本源。
騎士的八大美德
謙卑(Hamility)
彬彬有禮,尊敬他人,謙虛謹慎,這就是騎士日常生活中的待人之道。騎士有其驕傲的一麵,因其榮耀與地位,但騎士不等同於其他貴族的地方之一就是他同時還有謙卑的一麵。謙遜的態度不僅僅是麵對年輕貌美的女士和身份顯赫的貴族,在對待平民時,騎士也絕不會惡言相向。騎士尊敬所有善意的人,他的禮貌幾乎是與生俱來。我們曾無數次看到影視文學中描繪的那些場麵:一個穿著精致軟甲、擁有金色卷發的年輕男子,單膝跪在一名心儀的女子裙下,表白著他的愛意;一名儀表堂堂高大威嚴的男子,半鞠躬地拉開馬車的門,麵帶微笑地目送一位老態龍鍾的平民上車。這便是騎士謙卑的寫照。
如果你是一個騎士,你就要向凱東那樣,在麵對所有未懷惡意的人時,都謙和有禮。
榮譽(Honor)
榮譽從何而來?榮譽對騎士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為榮譽而戰!甚至不惜犧牲一切!這是騎士恪守的信條。騎士團光亮耀眼的徽章在太陽下醒目地提醒著它的佩帶者:這就是你的驕傲。“騎士”這一稱號本身就是一個榮譽,獲得這樣的稱號並不容易。一名候補騎士想要成為正式的騎士,需要經過很多嚴格的考驗,那不僅僅是需要高明的騎術,還需要有傑出的統率力、豐富的戰鬥經驗,和一個顯眼的標誌性成績。
榮譽來自神祉和人們的認可。神祉賜予合格者以騎士的榮耀稱號,但日後的言行舉止能否不辱沒騎士團的榮光,還需要看是否堅持信仰,一如既往地為神為人民而戰。騎士稱號不是具有堅定信仰者的終點,而是他們的起點。
人們關注你,神亦如此,騎士。你不可有絲毫懈怠。珍惜並且捍衛你的榮譽吧!史東就是你的榜樣。
犧牲(Sacrifice)
騎士,你是否具有這樣的勇氣,在需要你付出代價來成全大多數人利益時,你敢於犧牲麼?也許是犧牲物質利益,也許是犧牲生命。你必須具備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才是一名稱職的騎士。
有時候,那些忠誠於教會和騎士團的騎士們未免有些可憐。他們信仰的神祉無疑在享受著他們的犧牲。如果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麼從全局來說,犧牲當然是值得的。但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的政治利益有時候會造成個人和曆史的遺恨。在著名的電影《鐵麵人》裏有這樣的一個情節:菲力普親王被他的弟弟——國王路易關押在巴士底獄裏,忠於菲力普親王的騎士團冒險將他救出後,結果遭到了路易國王火槍隊的伏擊。這個時候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路易下令開火,但火槍隊並沒有扣動扳機,相反,他們丟掉槍支,莊嚴肅穆地向菲力普親王騎士團僅存的4名血跡斑斑的騎士行禮致敬,至高無上的國王在此刻也失去了尊嚴。騎士,才明白騎士。
讓我們向那些勇士們致敬吧。向那種犧牲自我的精神表達必須的禮儀和尊敬。
英勇(Valor)
毫無疑問,怯懦者不配冠以騎士的榮耀頭銜。沒有勇氣的人根本就無法通過騎士的測試。騎士必備的品德之一就是勇敢,無所畏懼地向邪惡宣戰,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弱小,你決不能退縮。
奇幻文學和遊戲裏常說的屠龍,是對一名騎士最奢侈的考驗。和龍對抗,這是生和死演繹的華麗舞蹈,你很可能要葬身龍穴。但如果你擊敗了強大的龍,你便能獲得“屠龍英雄”這種無尚榮耀的稱號
英勇當然也體現在戰場上,揮舞長矛向敵人發動勇猛的攻勢,去獲得最後的勝利,這是每一名騎兵天賦的使命。在傳統的回合戰棋遊戲中,騎士往往是最勇猛的作戰主力
憐憫(Compassion)
同情弱者,騎士要有一顆博大包容的心。騎士肩負著除惡鋤奸伸張正義的使命,騎士雖然是效忠於領主或王室,但正義才應該是他們行為的準則
對於勇於犧牲的對手,騎士內心裏充滿了尊敬之情,這導致他們敢於違抗王令。我國也有英雄惜英雄的說法,在迫於局勢不得已成為對手的兩人當中,可能友誼大於仇恨
精神(Spirituality)
通常說到8大美德的時候,“Spirituality”這個詞被稱作“精神”,這不太好理解。因為8大美德的其他7種美德,都是一種“精神”。英語中,“Spirituality”這個詞還能翻譯成為“靈性”。就我個人的看法,靈性可能更加合乎原意。
我們知道騎士和宗教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在對騎士的選拔工作裏,對神的信仰、對神旨的領悟也是不可忽略的環節。如果拋開遊戲而從曆史上來看,中世紀某段時間裏,存在著騎在馬上的牧師,他們是直接領受神旨並且向騎士解釋的人,騎士部隊裏,這些牧師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員。這麼看來,“精神”這種美德,可能含有對神旨的領會能力在內,騎士必須敬仰神,要熱衷於為神作出奉獻。在中世紀被神統治的那個年代裏,愛基督愛教義,是一種必須具備的素質。
誠實(Honesty)
無論在何處,誠實都是值得稱讚的美德。作為騎士,誠實也是一種必須的品質。因為騎士在歐洲貴族階級裏,是最低的一級,一名騎士要想有不錯的人際關係,就要有很好的信譽,這必然要求他誠實不欺詐。大部分的騎士團規章裏在顯眼的位置上也注明了一條:騎士必須忠於自我的靈魂。
著名的圓桌騎士——蘭斯洛特也正是堅守承諾的代表人物。當他被亞瑟王待為上賓時,其餘的圓桌騎士表示出了他們的不滿。於是蘭斯洛特和他們定下了一年零一天的期限,用這段時間去證明他的勇氣和仁慈,接著他出發去除掉了邪惡的加隆爵士和凶狠的巨龍、打敗了50個盜賊、殺死了2個巨人,最終在一年零一天的時候返回了城堡。他的誠實令他成為了亞瑟王最偉大的圓桌騎士。在
騎士,要想得到別人的信任,就得誠實。坦然麵對自己的靈魂,要經得起神的審問。
公正(Justice)
公正無私,嚴守法律,按章辦事。
在曆史上,因為騎士的階級本質,他們不可能完全執行公正。中世紀的歐洲,畢竟是君權神授的年代,君王的意誌就是神的意誌,是不可違抗的,騎士隻不過是君王的附屬罷了。
當然,所有年代都有些“叛逆者”存在。據說中世紀有一名日爾曼騎士不滿於國家法律的不公正判決——一名無辜者被判決死刑,冒天下之大不韙,在行刑日劫走了死刑犯。我們很容易想像到這名勇敢的騎士為恪守公正最後付出了何種代價。今天在德國一個博物館裏,還保留著這名騎士的雕像,以供後人瞻仰。嗯,我們看到了,對於不公正的事情,曆史總會還以顏色,予以糾正。今天,這名騎士得到了應有的褒獎。對於公正者,曆史遲早要給予他公正的評價
以亞瑟王組建圓桌騎士時發下的誓言來結束這一段吧!“我尊貴的武士們,讓我們在此一起立誓。我們隻為正義與公理而戰,絕不為財富,也絕不為自私的理由而戰。我們要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要互相支援。我們要以溫柔對待軟弱的人,但要嚴懲邪惡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