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64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公元936年,原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因抵抗不住後唐大軍,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乞求契丹出兵相助。耶律德光率大軍南下,幫助石敬瑭擊敗後唐軍隊,顛覆後唐政權。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史稱後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與契丹約為父子之國,雖比耶律德光小十歲,卻稱遼太宗為"父皇帝",自稱"臣",為"兒皇帝"。石敬瑭如約,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自此,燕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歸入契丹懷中,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至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後代政權受到威脅持續長達二百年。古人雲: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之後,契丹、女貞、蒙古等草原民族長驅直入,為禍至深。直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才將燕雲十六州重新收入版圖,燕雲之禍隨即結束。
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郭威努力革除唐末以來的積弊,勤政愛民,國力蒸蒸日上,給廣大臣民擊敗藩鎮割據,收複燕雲十六州,統一國家帶來希望。屆時,武林豪傑紛紛響應,為實現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積極奔走,效以綿薄之力。然而,武林之中亦不乏見利忘義、賣國求榮、心懷鬼胎之輩,以致風雲驟起,血染江湖。俠義之士,為救民於水火,揚民族之大義前仆後繼,至死不渝。武林各派,佛、道、劍、煞、墨、鬼等各宗派齊登曆史舞台,百家爭鳴,沉寂近百年的江湖再現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