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の三重奏·相關介紹  事件介紹:劍道——居合道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702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前言:
    或許是因為百彙尚武的原因,所以文中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會些武藝,比如若葉的空手道,離殤的中國武術,真田的劍道。根據官方資料,真田的絕技是坐姿拔劍式,而且他的絕招“風”(TV看不見的拍引)中的姿勢,就是劍道中的拔刀式,所百彙理解為,真田的劍道分流既不是天然理心流亦不是明神道無念流,而是這種以拔刀式為基本的居合道。
    居合道
    居合道起源於拔刀術,是日本劍道技法中的一支。日語發音Iaido。
    在日本古代奈良朝或平安時代初期,武士常需要瞬間拔刀製敵,後來經發展,居合劍法便誕生於日本戰國末期。
    居合二字象征對峙雙方,而居合劍法最講求的就是一擊必殺。
    首先要說的是無刀術,什麼是無刀術?無刀術按照其真正的稱謂應該是“無刀取”,它起源於戰國後期的柳生新陰流。柳生新陰流的真髓就是"無刀取",即以空手製住手中有劍的對手,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空手入白刃"。柳生新陰流不讚成以殺戮來磨煉劍技。在《活人劍》及《無刀之卷》中,都體現了柳生"無刀取"的意義:"不殺人,我們以不被殺為勝。"。
    那麼拔刀術和“無刀取”究竟有何關係呢?通過快速的拔刀在對手拔刀前的一瞬間擊倒對手,使對手陷入“帶刀如同無刀”的境地,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劍法---居合劍法。之所以說它是“另類的無刀術”是因為一般的“無刀取”是使用者自己本身無刀,而居合劍法則是使對方陷入無刀境界的劍法,因此說它另類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誕生
    居合劍法起源於我們通常所說的“拔刀術”。拔刀術成為一種獨立的劍術而存在要上溯到日本古代奈良朝或平安時代初期。那時武士在戰場格鬥時,在所使用的槍、矛和剃刀等武器被折斷或擊落時的瞬間,拔出腰佩的大刀、或短刀以應對敵人,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刀技,後來與劍道合並研究發達後,各種派別紛立采用,沿襲下來。
    其真正誕生的時期大約始於戰國末期,也就是大約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通常這段時期被稱之為“安土,桃山時代”)。現今日本公認居合道之始祖為林崎甚助重信就出生於那個年代(大約為1547年),他是出羽之國人氏,生於林崎村(現日本山形縣村山市楯岡町),幼名民治丸。他的父親據說是當時楯岡城主最上義守(豊前守)的家臣淺野數馬。
    民治丸六歲時,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其一生命運的事。他的父親被當時同藩的食客阪上主膳偷襲所殺。為什麼被殺,因為缺乏資料的關係,我們隻能稍作探討。根據林崎神社一帶流傳的說法,最上義守在操辦祖先兼賴的300周年祭法事時,放棄了原先作為禮法專職而被雇用的阪上主膳所提倡的大內家禮法,而采用了淺野所提倡的將軍家禮法。由此淺野和阪上的對立產生了,民治丸六歲的時候,淺野就被阪上暗殺了。
    父仇不共戴天,民治丸立誓必報父仇,然而阪上主膳本人是當時有名的一流劍客,六歲的民治丸欲報父仇實非易事。於是民治丸開始苦練劍術,因為年齡和經驗上的差距,民治丸要擊敗阪上主膳不能依靠一對一的劍擊格鬥,也就是說和阪上主膳展開持久的對攻對於民治丸來說是很不利的。那麼唯有速戰速決,爭取在短時間內擊倒阪上主膳才有成功的可能。而符合這個條件而且當時比較流行的劍術就是鹿島新當流。因為鹿島新當流是一種很單純,講究純粹的“一擊必殺”的刀法,正符合民治丸希望速戰速決的想法。於是以此為目標民治丸開始了刻苦的修行。
    他每天每夜雪雨無阻地持木刀到森林裏以大樹為對手,一心不亂地作劍擊的修練。盡管是這樣的練習,但是民治丸依然沒有擊敗阪上主膳的信心,直到十二歲那年,民治丸到林崎神社祈願後,繼續自己的修煉,突然有一天晚上,疲憊不堪的他做夢夢見一白發老翁,對他說:「你有創派立流的運命,但隻有悟得用長柄之刀較能有利之理,才能成功,你先用此刀試試」話說完後拿出一把刀,這時驚醒的民治丸,立即按照夢中所見,削造了一把柄長二尺,刀長則長達三尺的木刀(按照現在的尺度可能為九十公分,而總長要達到一百五十公分),用這把刀繼續修煉,終於創出了長柄刀撥刀術的流派來。當然這很可能是後人為了附會前人而編纂的,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民治丸祈願後練習劍法時無意間刺向自己的影子,突然領悟到用長柄刀彌補自身不足,製敵先機的方法。長柄刀其有利點是在斬出一劍做圓形運動時,因長度增加,劍尖部分的速度及攻擊力也會相當驚人。但是,使用時對於體力的消耗及種種不便也應運而生,因此,民治丸便想出了拔刀與攻擊一體的技巧,這就是後來的林崎流拔刀術。
    居合神社:
    派定義為林崎明神夢想流(注:林崎明為當時林崎神社供奉的神祗,夢想一詞來源於“拔劍刺向自己的影子”的典故)。從此林崎甚助帶著家傳的寶刀“信國”踏上了尋找仇人阪上主膳的道路。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林崎甚助十八歲那年,他在攝津山城國的伏見附近遇上了他苦苦追尋的仇家主膳,林崎當即向阪上主膳發出挑戰。自恃劍客身份的阪上主膳對年僅十八歲的林崎甚助非常輕視,他一邊冷笑一邊對林崎甚助說:“你既然敢向我挑戰我就不能讓你活命,但念在你還年幼,為免你痛苦,我倒可以一刀結束你的性命,讓你毫無痛苦。”說完後阪上主膳還非常輕蔑地不停地冷笑。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不發一言的林崎突然拔刀斬擊,當時兩人相隔大約有一米左右,阪上主膳萬萬沒想到林崎甚助會在這個距離就發動攻擊,他剛伸手準備拔刀,可惜當他的手剛剛觸及刀柄,他的頭已經被“信國”一切為二了,林崎甚助終於得報父仇,而他這種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淩厲的拔刀術也從此聲名大噪。
    此後林崎甚助繼續著自己的劍術修行之旅,而他的武勇之名也越來越大。根據《武勇傳》上的記載,在信州岩村田城下,他曾遭到一群無賴和盜匪的襲擊,麵對群敵,林崎甚助不慌不忙地拔出他賴以成名的寶刀“信國”,轉瞬間就擊倒了所有敵人。而此後林崎的行蹤就成了一個謎,唯一可以知曉的就是終林崎甚助一生,無妻無兒也沒有開設道場,在流浪和修業中孤伶伶一個人走完了全部人生的旅程,死時享年七十。
    雖然林崎甚助沒有開設過道場,但是他的弟子中卻著實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其中田宮平兵衛重正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同時也是林崎明神夢想流的第二代正統傳人)。他生活在戰國末期,那是將迎來太平之世的年月。因而為實戰服務的拔刀術,也有必要進行變為和平時期劍術的蛻變。平兵衛經過反複探索,總結出了發源於林崎流的劍技,用於太平之世,在一對一的決鬥中更加有利的新的劍術,這就是新田宮流拔刀術。在今天的山形縣最上郡和茨城縣水戶市,分別有林崎流和田宮流兩種居合術的道場。
    (二)發展
    居合劍法從林崎甚助創建以來,經過田宮平兵衛改良提煉,遞經長野無樂齋槿露,百軍兵衛光重,蟻川正左衛門宗續,萬野團右衛門信定四代的延續,直到江戶中期享保年間的第七代嫡傳的長穀川英信,居合道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中長穀川英信其人則被視為至始祖甚助以來最傑出的高手。
    當時英信為適應時代潮流,將刀佩戴的方式改為刀刃向上以利拔刀,並經過總結而創出“長穀川英信流”,由江戶帶回“四國”土佐推廣,而英信流也得以在“四國”高知一帶廣為流傳。其後居合道再曆經荒井勢哲清信,林六太夫守政(同時是神陰流高手),林安太夫政,大黒元右衛門清勝幾代人的延續,直至十二代傳人大森六郎左衛門把劍形五式和小笠原流禮法正跪坐姿勢融合發展出“拔擊居合”,同時加入英信流的要素而開創了“大森流”,使得居合道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而林崎流之正統自第十二代起分傳穀村及下村二派,下村派至第十六派後絕,穀村派則沿傳至今不斷。
    自古以來劍道和居合劍法之間的區隔一直是相當含糊不清的,同時與之相對的是自古以來日本武士以劍道高手而名留後世的大有人在(如柳生新陰流的幾代傳人,二天流的名人宮本武藏等),而居合的名人達士卻大都埋名不揚的,留給我們較深印象的也就隻有開派宗師林崎甚助一人。究其原因劍道中比試的成分較濃,而“居合道”作為一種因為複仇而誕生的劍術,習練者大都比較低調因此才會默默無聞。
    不過當文明開化後廢刀潮流來襲時,劍道和居合道卻都雙雙不能得以幸免而同遭衰退之厄運。直到西南戰爭由於“新撰組”等劍道組織的活躍,再度將劍道風氣鼓起。但是當時的居合劍法卻已由七十多個流派衰微到了僅剩二十幾個流派殘存,在大日本武德會所舉辦的劍術大會中,甚至隻能與各種武術混合演武,這段時期堪稱居合道的黑暗期。
    一直到明治中期,被後世稱之為現代居合的始祖中山博道先生才將居合之術再一次發揚光大。博道在明治中期潛心於居合,同時受教於土佐的細川義昌、森本兔久身兩位名師,修得內外無雙的英信流,再加上自身的創研,從昭和八年起,成立“夢想神傳流”並推廣於世,時人皆稱之為“昭和劍聖”,從此居合劍法再度慢慢恢複舊觀。
    時至今日,居合道已經成為了日本古流武術中同劍道並駕齊驅的劍術奇葩,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投入到居合道的學習,而居合道“動靜相宜”的精神及內涵也為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居合劍法由此獲得了新生。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自有其相通之處,如果我們有機會一窺其全貌的話,相信從中會學到不少東西。
    (三)禮法
    立會(演練禮法)
    1。演練前之禮法
    (1)守方先持雙刀,其持法以右手拇指與食指持小刀,其餘叁指握持大刀,雙刀宜作平行持握。
    ●演練之前將刀(真刀、模擬刀或木刀)提於右手。
    ●在下座
    (2)距離叁步相對以正坐坐下。下座之位置雖無特別規定,但以中央為宜,對於攻方、守方之位置,不必限定攻方在麵向上座(正麵)之右邊。
    (3)左足約退半步,以左膝、右膝之順序跪坐之。
    ●把刀放置右邊,使刀刃向內,刀鍔與膝蓋線齊。小刀宜置於大刀之內側,為慎重起見可添付左手持放。
    ●放好後,互相行座禮。行座禮時,雙手要同時著下。
    ●接著以右手將刀之刀刃向上,刀柄在前而刀尖向後下方,下垂提著,在長官觀覽時,須先將刀柄置於後方,刀尖在前下垂,右手握栗形(係刀帶處)提著。
    ●向立會(演練)位置前進,其相對位置之距離約為九步。a。演練時放置小刀之位置,自守方站立位置之右(左)後方約五步之處,刃部向內與演武者作平行放好。b。跪靠下座一方之膝蓋放刀。c。從座禮之位置走向立會(演練)位置時,攻方須邊觀察守方之動作,配合行進速度作加減之動作,使同時到演練之位置為宜。(演完回位時亦同)。
    2。演練時之禮法
    (1)上座行立禮,將上身約作30度之前傾。
    (2)相互之立禮,將上身約作15度之前傾,麵須注目對方。
    ●攻方、守方皆提刀作立禮後開始。進入演練位置後,先向上座(正麵)行禮,再作互相之禮。
    ●將刀鐺插入腰帶,左手添付於鍔下方而把拇指扣於刀鍔。拇指扣在刀鍔同時以左手持刀鐺(刀鞘尾端),將鐺送至腹部中間,再以左手弄開腰帶把刀插進去,左手順勢移至左帶邊,而以右手使刀鍔能在臍部前麵插好(小刀亦同)。拇指扣住刀鍔之要領,是要推開刀鍔離開鯉口(鞘口)使易於拔刀,及不致使刀被對方所拔之心情,將左手拇指的指紋部輕輕扣押在刀鍔之上,此時拇指雖扣在鍔上但不切開「鯉口」。
    ●用木刀時,換持左手同時,將拇指扣於刀鍔,將刀移置左腰。大約在身體中央換持左手。持木刀、其柄須在自己之中心線。
    ●接下來,互相以右足踏出叁大步邊作蹲踞,同時拔劍,使劍尖相接。攻方與守方其腳部之移動皆以擦地足之步法為之。將左足移至右足中間(腳盤不著地處)後蹲踞(右自然體)蹲踞之步法:A。不是蹲踞後才拔劍,而是邊蹲踞邊拔劍。B。如作袈裟斬之要領拔劍,也不要極端地從頭上高舉而下。
    ●蹲踞時,右足略前成右自然體之程度,再起立成互相中段之架勢。起立時雙腳不必移動,隻以左腳尖將腳踵外撥,就成為中段架式之站法。所謂中段架勢乃將右腳略向前踏出,左拳離臍部前麵約一拳之隔,左拳之拇指第一指關節骨與臍部同高。劍尖的高度同咽喉,而其延長線指向對方之眉間(雙目之間)或左眼(小刀之中段也以此為準)。
    ●後把劍尖下移,互相從左足退五小步,回至原位持中段架勢,以備作下一招式之架勢。劍尖下移乃為解劍之動作(以下同),劍尖下移之要領,使劍尖自然地指向對方左膝蓋下方叁至六公分處,同持下段架式之程度而向右斜下方,此時之劍尖宜略為離開對方體側,而刀刃須向左下方為要。(小刀之解劍亦準此)。
    ●持小刀雖準與大刀同,但作架式時,拔出劍同時將左手(13)置於左腰,劍尖下垂解劍也同時將左手放下左手放置左腰之要領,持真刀時(模擬刀亦同)並攏五指輕按刀鞘栗形部(係刀帶處),持木刀則拇指在後餘四指在前,成插腰姿勢。自然下垂於體側。
    3。演練結束之禮法
    (1)正麵行禮後回到最初之下座行座禮處,互相行座禮退場
    ●最後之禮與最初之禮同。最後之禮,先互相行禮再向正麵行禮後退場"形"的敬禮法(台灣劍道教室)
    兩個人的右手持刀進入道場,雙方保持約六公尺的距離(各自約三大步),對峙而正坐,然後把刀放置在右邊身旁,行禮。接著把刀用右手拿起來,刀刃向上,刀柄向前,刀尖向後垂下,攜刀部起來,保持約九步的間距,向正麵敬禮!再互相敬禮之後,把刀插緊在左腰。
    此時,左手靠握在劍鞘上,用拇指勾住劍鍔。假使是使用木刀時,則左手握拿木刀,以拇指勾住劍鍔,並且緊靠在腰際間。
    劍道形開始時,雙方均從右腳、以滑行步的方式向前滑走三大步,將上半身挺起,而後蹲下,同時拔刀,然後再站起來,保持中段的姿勢和距離。其次,將刀尖下垂,改為下段姿勢,再由左腳向後退五小步,回到原來的位置,再度地恢複為中段姿勢而對峙著。
    表演"形"的雙方,分別扮演"攻方"、"守方",擔任"攻方"的人,是出招時的先發動者,立場主動進取。抵擋攻勢的人為"守方",立場被動,但是能予以反擊。
    "形"的喊聲隻有兩種,即是"攻方"喊"呀","守方"喊"拓",雙方必需精神保滿,運氣十足,聲音宏亮。
    (四)劍法淺析
    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關係,我們中大部分人對於居合劍法的理解,其唯一直觀的印象很可能來源於SNK的著名格鬥遊戲《侍魂》中那酷得一塌糊塗的橘右京的劍擊動作,抑或是《浪客劍心》中浪客劍心和瀨田宗次郎那次電光火石般的交鋒。曾經有種錯誤的理解:認為居合之意在於“居”是拔刀的動作,而“合”是收刀的動作,所謂居合劍法也就是拔刀斬擊和收刀作下一次攻擊的結合運用。於是乎,大家也就自然而然的認為,星矢擊敗阿魯迪巴的關鍵在於破壞了對方的收刀動作,而橘右京那迅速得無與倫比的收刀動作也成了理所當然的招牌姿勢。但是,隻要稍作分析,我們就能得出結論,在現實中這種快捷的收刀動作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用如此之長的長柄刀作快速收刀,很難想象不會把自己的手割到,相比之下,套用主上緋月大人在《燃燒吧!劍》一文中的說法“倒是劍心利用天翔龍閃和宗次郎的"縮地"加拔刀術的對決是一擊定勝負,這種程度上的較量倒更加貼近現實一些。”
    再回過頭來,我們來重新定義“居”和“合”。其實“居”、“合”二字簡而化之就是對峙雙方的互稱,按照日本古流的傳說,還有“居相”、“拔合”、“坐合”、等等不同的稱呼。解釋完定義,我們再來解析一下居合劍法的真髓,其實我們將居合劍法的動作還原到最基本,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林崎甚助的“神夢想流”,還是田宮平兵衛的“田宮流”,抑或是浪客劍心飛天禦劍流最終奧義--天翔龍閃--也好……它們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在拔刀的同時利用刀鋒在圓弧運動中具有的驚人速度向對方作出致命的攻擊,並務求一擊必殺。因此,拔刀術所有的修為在這一擊當中完全體現出,而如果一擊不中的話,就很難擋下或避開對方的反擊,即使能夠擋下或避開對方的反擊,也很難再做出第二次攻擊(因為上文說過像橘右京如此快速的收刀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這樣一分析,“居合劍法”豈非很不實用,使用起來很危險?當然我們首先要了解,“居合劍法”本身是一種複仇的劍法,它不同於創立於戰國亂世的那些務求以一敵十的群戰劍法。林崎甚助在創製時首先考慮的假想敵就是阪上主膳一個人。他也肯定考慮過如果一擊不中的話,就很可能就會被阪上主膳後續的攻擊所擊倒。因此強化拔刀時的攻擊能力及效率,以及利用刀身的特殊長度取得出其不意的攻擊效果也就成為了居合劍法不同於一般拔刀術的關鍵所在。
    原始的居合劍法隻包含了拔刀,突刺,斜切(也就是後來袈裟斬的原型)三個基本動作,經過數百年的不斷提煉和革新,發展至今日,居合劍法的招式已經擴展到了十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居合十式”。看到這裏,大家不要認為它的十個招式像我們國術中的劍術一樣是幾個不同姿勢的組合分解。居合劍法的真髓就在於拔刀時的第一擊,因此所謂的“居合十式”實際上是在十種不同場合或情況下使用拔刀術的方法(類似《笑傲江湖》中令狐衝使用的“獨孤九劍”)。
    “居合十式”中包括正坐三式、立膝一式、立姿三式(以上七式也是居合道比賽及考試的基本套路),以及結合了柔術的第九式“顏麵當”,以及應付多人情況的第七式“三方切”和第十式“四方切”。“居合十式”中雖然包含了十種出刀的情況,但其具體的運動軌跡始終脫離不了拔刀,斜切,收刀三個部分。其中的拔刀動作堪稱居合之生命。其要領在於拔出速度起初穩靜而緩慢,至中段時突然變快,等到刀尖快脫離鞘口時,如疾風閃光般的迅速橫切(又稱為橫一文字),簡而言之,就是依其順序“徐、破、急”之要領拔擊。綜上所述拔刀部分是製敵先機從而發揮一擊必殺之銳厲的關鍵所在。斜切又稱為“袈裟斬”,“袈裟”之名來源於其斬擊的方位是從左右兩肩向下刺劃,正好和袈裟前襟的線路一樣。最後,在擊倒敵手後就開始收刀,收刀時要注意的是表示充份的殘心(所謂“殘心”就是到刀歸鞘為止,對倒下的對手要保持隨時可以應付的心態),不能夠隻顧著以急切的動作或是優美姿態來收刀,即隻用手腕的收法。而是要將持著刀的右手和握著鞘口的左手,配合得恰到好處的要領歸鞘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