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皇翠穀的秘密(下)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0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玉仙女按下一個機關,玉蕊閣內一塊玉磚移開,有玉梯通往下麵。雪玲接過玉仙女手中的信,與雪瓏莫莉一起走進密道。
三人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兩壁的玉磚就換成金磚了,再往前走,眼前出現了一道金梯。
三人順著金梯往上走,頂開上麵的金磚,來到一個巨大的金室中。這個金室就是何磊統治下的國家的鼻祖何耀的墓室。看得出來,他很喜歡金。
金室中最顯眼的,莫過於皇帝梓宮上的那個玉盒。它是到時候整個金室裏唯一的玉,也是墓室構造中除金之外唯一別的東西了。這裏雖不及玉蕊宮大,但相比起來這裏還是精致、巧妙多了。三人在墓室各個地方觀察了一陣,便把玉仙女的信放進玉盒裏,掀開金磚返回玉蕊宮。
玉仙女正坐在玉蕊閣正堂中央的主位上等著她們三人回來。見到三人,便拉著三人坐下說:“我還有些話要對你們說。你們看到玉蕊宮前有玉人了嗎?他們有的是來救我的,有的是來尋寶的。玉蕊宮裏有寶物,這在民間似乎是個謠言,但有的人也信了,所以來到此地。其實,玉蕊宮真的有寶。但這個寶物,不可能輕易被凡夫俗子所得。”
說完,玉仙女便離開座位,轉動機關,對三人說:“跟我來。”領著三人走進一間密室中。
玉仙女打開一個暗格,取出一個粉紅色的盒子。玉仙女說:“看你們不似凡人,應該知道玲瓏鏡吧。”
“知道。”
“它就是玲瓏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玲瓏之印。我聽說有了玲瓏鏡,才能戰勝子雲那魔頭。我見你們身手不凡,又有正義之氣,定能戰勝子雲,保三界平安。我現在將玲瓏之印交給你們,等你們三個戰勝子雲之日,就可以來這兒救我出來。”
忽然,密室外傳出“嘎”的聲音,眾人打開密室門,往外一看,隻見一個魁梧的男子站在玉蕊堂中。雪玲雪瓏細細端詳,發現此人正是皇宮中祭祖之地畫像上的男子——何耀!
兩人同時怔了一下。何耀笑了笑,對玉仙女說:“玉兒,我終於見到你了。玲瓏之印呢?有了它,我就可以幫你解除封鎖了!”玉仙女看了看雪玲,雪玲會意,掏出玲瓏之印,交給何耀。
何耀接過玲瓏之印,跳到玉蕊閣最高處,放在玉蕊閣尖上,運氣向玲瓏之印。玉仙女在下麵看到何耀吃力的樣子,便主雪玲、雪瓏、莫莉三人去幫助他。三人在空中擺成正三角形,運起內功輸給何耀。
忽然“呯”地一聲巨響,玉蕊閣房頂裂開,展開後成了一朵蓮花。四人收功,朝裏一看,裏麵竟然有一堆火藥,看著就要爆炸了。
雪瓏趕緊橫空飛過,把玲瓏之印搶在手。
雪玲快速進入玉蕊閣中把玉仙女拉出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之後,玉蕊閣被炸得支離破碎,半空中出現了一根金杖,金杖頂端有朵碧玉蓮花,外形與玉仙女拿的那根玉杖一模一樣,隻是材質不同而已。
何耀拿起金杖,再取過玉仙女的玉杖,把兩根杖頂端的蓮花摘下,金蓮花倒著放在玉蓮花上麵,做成一盞金玉之燈。何耀把金玉之燈發出的光芒照向那些玉人,玉人們就全都恢複成人形了。
忽然,黑衣女子從玉露殿裏跑出來,興奮地對雪玲、雪瓏說:“雪玲、雪瓏,你們還記得我嗎?”黑衣女子一邊說著,一邊摘下自己的麵罩。
兩人一看到黑衣女子的臉,便興奮地叫道:“瀟湘姐姐!”原來此人是雪玲、雪瓏在天庭認識的一位仙子,天庭群仙都叫她“瀟湘”,後來不知道被玉帝派遣到哪裏了,從此雪玲、雪瓏就再也沒有見過瀟湘。
雪玲、雪瓏、莫莉忽然想起一件事,對何耀說:“您不是已經……”
何耀笑著回答:“你們不知道,其實我們兩個在百年之前,有個仙人給我們兩顆丹藥,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我知道朝中有人在算計我,我便裝死了。我的墓室裏有很多機密。我們兩個經過這幾百年的修練,法力已經有很多了。我本來想通過密道與玉兒會合,可是抵擋不了秘道內的妖氣。”
玉仙女接著何耀的話說:“今天我發現你們三人身上帶著一股很強的仙氣,於是就讓你們去給他送信,一是讓他過來,二就是你們三人身上的仙氣能驅除密道中的妖氣,他就能過來了。你們三人身上有如此強大的仙氣,一定是仙族的人了。等你們恢複了了玲瓏鏡,就來打開玉蕊宮的封鎖。我們兩個就住在這裏了,這件事你們千萬不要透露出去。”
雪玲、雪瓏、莫莉三人點頭答應。玉仙女把金玉之燈交給雪玲,說:“玲瓏之印和金玉之燈就交給你們了。祝你們早日消滅魔族!”
瀟湘、雪玲、雪瓏、莫莉四人出了玉蕊宮,到了皇翠穀的翠竹林裏。
瀟湘問:“雪玲雪瓏,你們住哪兒呀?”
“我們住在皇宮裏的玲瓏苑。”
瀟湘說:“那我就告辭了,有空我再去看你們。”
這時,莫莉也告辭回錦花宮。雪玲雪瓏帶著兩件寶物回到玲瓏苑。
忽然,玲瓏之印騰空而起,破窗而出。雪玲雪瓏急忙打開窗戶,緊緊跟上玲瓏之印。玲瓏之印一直快速朝南飛去,雪玲、雪瓏隻能使出絕頂輕功跟上。
不知飛了多久,兩人跟著玲瓏之印來到一片森林中。這時玲瓏之印忽然停在半空中,一邊旋轉一邊往下落。雪瓏急忙伸出手接住它,玲瓏之印上出現了一個箭頭,箭頭的方向是森林深處。
雪玲向雪瓏問道:“這是什麼地方?”雪瓏掏出地圖,仔細看了看,回答道:“這時裏叫霧葉崗,這片森林叫霧葉林。霧葉林裏有個霧葉湖,傳說有仙女撒翠葉於此,後來每年的這天都會起大霧。附近的人們也在這天來到此地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