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天衍之術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05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傳說中,神界的板塊從神界脫離而去的時候,板塊自成精靈,為了讓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回到神界,離合了自身的神力凝聚出一部功法。這部功法沒有什麼特殊之處,與尋常功法一樣,但又有說不出道不明的不同。
有人說這部功法記錄著世間的一切功法,有人說這隻是一部很普通的功法,有人說若是能修煉這部功法將會登頂神界…
無數人都對傳說中的功法抱有修煉一番的想法,但是誰都沒見過。這部功法是擁有靈性的,飄忽在世間不定,自行尋找主人,所以誰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樣。
這一刻,玉問天明白了《天衍之術》,這是一部收錄了世間一切功法然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我演變出來的。
陳不古所學的是天衍之法,隻是天衍之術的一個分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這功法也帶有靈性,不是所有人都能修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的把天衍之法修行完畢,有的隻能修行第一卷。天衍之法也會尋找真正適合的人,裏麵含有天衍之術。如果找到了一個能夠讓天衍之術滿意的人,就會在他的腦海中呈現出天衍之術,從始至終。
玉問天正在腦海裏接納完整天衍之術。天衍之術不會提供你多強大的靈技,也不會讓你一夜之間無敵天地,但它所修煉出來的靈氣,是任何功法都比不了的。所謂一劍破萬法,在同等級的條件下,天衍之術所修煉出來的靈氣,是任何功法都比不了的。
築基境,聚氣境,修道境。在修道境之前,都不算是修道者,隻能是半修道者,隻有踏入了修道境,才有資格冠宇修道者之名。修道一途上無邊仍無際,可有很多人終身沒能踏入這小小的修道境,含恨離世。
他知道了自己的境界,剛剛築基結束,算是勉強踏入築基境。根據天衍之術記載,他在築基境需要做的,就是在進入聚氣境之前把自己體內的奇經八脈打通,打通了才會排除留在體內的雜質,讓自己的靈氣變得更加精純。
打通奇經八脈的方法就是利用一直儲存在自己丹田的靈氣在體內遊走,衝擊經脈。靈氣會通過在夜晚運轉功法,慢慢地聚集在丹田,直到飽和。當丹田裏的靈氣飽和了,就是快要晉級了,當衝破丹田對靈氣的飽和度時,那就是晉級成功了。
當玉問天嚐試運轉功法聚集靈氣的時候,雖然功法可以憑借他體內通過築基時留下的那一點靈氣運轉,但是天地間的靈氣無論他怎麼做都無法聚集。他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這不是功法的問題,而是有一種神秘的屏障束縛著他的丹田,讓外麵的靈氣不能進入到體內。
不過他發現了一點,靈氣每在體內運轉一周的時候,束縛丹田的屏障就減少一點,丹田內的靈氣就會多一點。
這讓他很是惱火,如果是吸收天地靈氣,修煉的速度會比這要快很多。可他自己研究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無奈之下隻能放棄,張開眼睛。
此時的陳不古早已經恢複了嬉皮笑臉,有些無奈的看著他:“我本想啊,隨便教你點,糊弄糊弄算了,可沒想到你竟然觸發了天衍之術,看來我得把我看家本領交給你了。”
有人說人就像書一樣,翻臉和翻書一樣快。也許從別人身上你看不見,但是玩世不恭的陳不古卻完美的表現出來了,一掃之前的笑容,又變成嚴肅:“人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我隻是你一個記名老師,也不在乎這個,從今天起,我教你天地陣法。”
“哦。”
在以後的日子裏,年幼的玉問天變得很忙碌。一天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午跟著石鐵,學鍛造之術,穿著那套盔甲練體,中午吃完飯後休息,按照天衍之術的路徑運轉體內靈氣消磨屏障,恢複精神。到了下午學習陳不古的陣法,有時到了晚上那位神秘的男子回來看玉問天。有時會與他說說話傳傳道,有時候與陳不古石鐵二人深夜交談,有說有笑。
春去秋來,夏過冬末,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修煉從沒停止當初那個稚嫩的孩子已經逐漸長大,那個整日臉上愁眉苦臉的小孩已經變得有些俊俏,臉上不再是愁苦,而是堅韌,對力量的渴望,不卑不亢!
那時的他隻是穿著一雙鐵靴,走幾十步就要休息,現在的他已經可以穿上一整套盔甲打拳了。人都是逼出來的,這句話其實一點都不假,完全就是一個真理。如果石鐵不苦苦緊逼玉問天,監督他的修煉,怎麼可能在十幾歲就能全身負重盔甲百餘斤,如同穿著普通衣服一樣沒什麼負擔?雖然年少,但卻不輕狂,體內的靈氣也在日漸增加。
陳不古,即便是歲月都不能讓他改變性格,臉上的笑容似乎永遠都不會消失。在他悉心的教導下,玉問天的陣法越來越強大,無論是破陣,看陣還是擺陣,都已經不弱於鎮裏的那些陣法大師,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樹林的另一邊,也有這一位與玉問天年齡相仿的孩子,他不是像玉問天一樣苦學陣法,整日練體,而是盤膝而坐在這柳絮紛飛的林中,閉上眼睛,感悟這大自然。
在他身邊負手而立的,是一位身穿白衣的儒雅人。微風輕起,裙擺微揚,鬢角的長發隨風而動。
“先生,你說我是這的自然之子,可我為什麼感受不到大自然對我的愛?”
孩子睜開眼睛,看著那位白衣儒雅人,詢問著修道一途上的問題。白衣儒雅人似乎沒有聽見,隻是看向遠方,聽著風。
“先生?先生?”孩子有呼喚了他兩聲,白衣儒雅人才回過神來,問道:“長青,怎麼了?”
這孩子,就是和玉問天一起長大的哥哥,李長青。而這白衣儒雅人,就是村子裏的教書先生。從那日起,李長青就跟著教書先生去修道,也離開就李家,在這深山裏苦修。
“為什麼我感受不到大自然對我的愛?”
“你是大自然的孩子,擁有著常人沒有的體質,你可以完全融入大自然中,甚至向大自然去索要。之所以感受不到大自然對你的愛,是因為你的境界不夠。他日你境界高的時候,大自然裏的一切都可以為你所用。好好感受大自然吧,這樣會提升你與大自然的親和度。”
“知道了。”
教書先生麵相樹林的另一麵,目光仿佛要穿越千裏,去看那裏的情景。他有一個希望,也有一個願望,在願望上種下希望的種子,看看究竟那個種子能成功生長。他希望兩個種子都可以平平安安的茁壯成長,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事,天平用完向一麵傾斜,而他也看出了向那年傾斜。
李長青,之所以叫李長青,是因為他一定會萬古長青永於世,曆經風雲仍是王。這是教書先生在第一次為他卜算時所窺探的天機,後來慢慢地與他相處教他修道,發現了他的體質與眾不同,與大自然擁有無與倫比的親和度,可能他就是傳說中的自然之子,但是他不敢確定,因為天機是黑的,他算不出來。
即便不是,那也是僅次於自然之子的天地靈體。可在他無意間給玉問天算命的時候發現,玉問天的命運就像是不存在一樣,有時一片空白,有時能隱約算出來一些。可是他知道,玉問天最後的重點是一片虛無,這代表什麼?代表著玉問天的以後,可能不會在這片世界。不會在這片世界的結果,教書先生能想到的,隻有死了吧。
玉問天是個變數,飄忽不定,可能是個改變天地的一個契機,也可能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棋子。唯一出眾的,就是他的四年築基。除了這些,他都不如李長青。
即便李長青比他築基時間短了半年,可如果玉問天的體質不如李長青,在築基上的缺陷就會被填補。甚至會被超越。可即便如此,他仍是偏向玉問天的,雖然自己在這親自指導李長青的修道,可對於玉問天,他仍是放不下心。
說不出這是為什麼,可能是可憐他的身世,也可能是為他的勤學苦練抱有欣賞。那個整日趴在窗沿下偷偷的聽著教書先生講課的孩子,真的給他留下了一個很深刻的印象,揮之不去,抹之不淨。
“我不求你日後有什麼成就,也不求你以後會怎麼回報我,我隻求你能記住我交給你的道理,做事情一定要對得起本心…”
聲音很小,在這陣陣清風中更顯得微不足道,可是他忽略了,坐在一邊正努力的嚐試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李長青。他以為教書先生心中隻有他一個人,而且他也有這樣的資本,但是當他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知道,這不是對自己說的,他從沒給自己指點什麼人生,隻告訴了自己,讓自己嚐盡人間百態。
教書先生忽略了這重要的一點,而正是這一點,在李長青的心裏,留下了一個改變他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