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慈安皇太後與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時期,清廷樞機大臣的人事更迭一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32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一
    關於兩宮垂簾,根據《清史稿》記載: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一月,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奉兩宮皇太後禦駕養心殿,垂簾聽政。
    先說兩宮皇太後。
    鹹豐帝駕崩後,孝貞顯皇後與孝欽顯皇後兩宮並尊:尊孝貞為母後皇太後,上徽號慈安,稱東太後;尊孝欽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稱西太後;
    慈安,鈕祜祿氏,鹹豐帝皇後,無子;
    慈禧,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兩宮歸政於清穆宗,第一段垂簾聽政結束,首尾為時十三年。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駕崩,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即位,兩宮第二次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慈安皇太後暴亡,至此,兩宮二次垂簾聽政結束,首尾共計八年。
    此後,兩宮垂簾聽政變成慈禧皇太後獨自垂簾聽政。
    話說,在兩宮垂簾聽政之後,最初階段,清廷的樞機要務由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統領。其他參與機務的大臣,其中的一二位是作為主筆來使用的,其餘的都隻是參讚而已。這也是為了權力的集中。在內廷,由兩宮定奪,初期實際是慈安皇太後最終拍板;在外朝,雖有參與機務的大臣數人,說話最終算術的,也就一人而已。初期,這個人當然就是恭親王奕訢了。
    恭親王奕訢及諸位參與機要的大臣,就是所謂的軍機。
    除了早先進入軍機的幾位較為貴重外,後進參與機要的大臣,也被稱之為打雜軍機。
    打雜軍機所能做的主要事務,也就是擬稿而已。
    為什麼要進行權力的集中?
    原因就是:
    如果不集中權力的話,諸位軍機意見不同,七嘴八舌,最後隻能徒增紛擾,荒廢時日,一事無成,結果可能會出現綱紀廢弛、不整飭、不嚴肅的情況。
    製度之所以如此設置,就是考慮到了其上述有利的一麵,也是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利的一麵。
    當然,須知,權力的集中也有其非常糟糕的一麵。
    按照物理學的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正向作用力有多大,逆向的反作用力就同樣有多大。
    權力集中的反麵作用,就是:
    權力一旦集中在貪、殘、酷、虐者的手中,必然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曆史中的例子不勝枚舉,此處不贅。
    對於權力集中後的反作用的抑製,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其實隻有法律一條。
    但是,在真的使用法律時,往往是場麵已經很難收拾了。所以,很多時候,隻能祈禱,祈禱合適人物的出現,而且要保證合適的人物一直不斷檔。
    這就是製度的悲哀。
    樞機要務的組織與處理如上所述。
    當然,清廷京師各部院的情形大約也是如此。
    樞機大臣中,主筆者一般表達的都是統領大臣的意思,所以,不明白真相的人,還以為主筆就是主事的統領大臣,其實不然。如上文所說,主筆一般都有一二個人,統領大臣,大多數情況下,肯定隻有一個。
    恭親王奕訢統領樞機時期,主筆大臣大體如下:
    清德宗光緒初期,是由文文忠(瓜爾佳·文祥)、沈文定(沈桂芬)主筆的。
    瓜爾佳·文祥,光緒帝繼位後,晉武英殿大學士;他被認為是一位勤勉正直的政治人物,為官廉潔,私生活樸素;在推動“洋務運動”以及與西方的外交事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五月病逝。
    沈桂芬,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以本官協辦大學士;他遇事持重;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文祥辭世後,他以熟悉當時清廷麵對的外部環境著稱;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卒。
    (未完待續)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