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筆記中的人物印象:清末四公子丁惠康、陳三立、譚嗣同、吳保初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6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二
二、陳三立
(一)先簡要介紹一下陳三立其人。
陳三立(公元1853年~公元1937年),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
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出身名門世家,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曆史學家陳寅恪與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
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
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十八年壬午(公元1892年)鄉試中舉。
曆任吏部行走、主事。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納,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二)再說筆記中的陳三立印象。
陳伯嚴工詩。他的詩,刊落浮詞,不事奢華,謹守宋人家法,自成一體。
在秦淮(南京)寓居較久。
改朝革新之後,陳伯嚴已經老了,但是,其文詞與影響力仍劇,被目為江南文壇盟主一流人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