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別人留活路,或許就是為自己造生路;清代著名學者畢沅夫婦軼事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85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一
    真是佩服古人的造詞能力!
    比如說“睚眥必報”一詞。
    睚眥必報,活畫出了某一類人為人處世的態度:
    你便是對他瞪一下眼睛,他也會懷恨在心,而且一定要尋找機會報複。
    人生苦短,可樂的機會實在太少。既然如此,那麼,可以說:把短暫的人生,浪費在生氣、懷恨等負麵情緒上,實在是不值得。
    心胸寬了,路也就寬了。人生原本就是這樣。
    這裏,就來說一段清代名人的軼事。
    這段軼事,出自清代佚名氏所著《清代之竹頭木屑》中的《畢宮保》一節。
    事件的主要人物為畢宮保。
    所謂畢宮保,即畢沅。
    畢沅,字纕蘅,亦字秋帆。
    畢沅病逝之後,清廷曾贈予他太子太保,並賜祭葬。
    須知,明、清兩代,各級官員的虛銜中,有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這些虛銜,多為優待大臣的加銜或對大臣死後的贈官,通稱宮銜。在清代,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鹹豐以後,不再用“師”而多用“保”。這些虛銜,多被統稱成為“宮保”
    所以,按照清人的稱呼慣例,畢沅被稱之為“畢秋帆宮保”。
    既然說到畢沅,那麼,就先簡要介紹一下畢沅其人。
    畢沅(公元1730年~公元1797年),字纕蘅,一字秋帆,小字潮生,因曾於靈岩山從沈德潛學,自號靈岩山人,江蘇鎮洋縣(今太倉市)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一甲一名進士(即狀元);授職修撰;最初,充任軍機章京;曆任陝西巡撫、署理陝甘總督;官至兵部尚書、湖廣總督;為官其間,重視農事,所至之地,興建水利、蠲除逋賦;曾經建議,發展西北畜牧之業;進封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病逝之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後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去世職。治學甚廣,博通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著述頗盛;作《續資治通鑒》二百二十卷;據其門下洪亮吉記載,畢沅生平禮賢下士,“愛才尤篤,人有一技之長,必馳幣聘請,唯恐其不來,來則厚資給之。”(《更生齋集文甲集》);著名學者章學誠、孫星衍、汪中、段玉裁等皆入幕門下;有《傳經表》、《經典辨正》、《靈岩山人文集》傳世。
    (未完待續)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