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5】科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31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福榮那個世界古代,會試由禮部主持,因而又稱禮闈,考試的地點在京城的禮部貢院。由於會試是在鄉試的次年,故會試又稱“春試”、“春闈”、“春榜”、“杏榜”等。會試的時間為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三天。宋諸路州軍科場並限八月引試,而禮部試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試則在四月;於是有春試﹑秋貢之名。唐白居易《除趙昌檢校吏部尚書兼太子賓客製》:“夫望優四皓,然後然調護春闈;才冠六卿,然後能紀綱會府。”全國的會試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試”,又叫“春闈”,也為九天,農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
    趁著趙文澤要參加會試,福榮趁機問了一些一個世界朝代的問題。
    知道現在所處的是大齊王朝,首都在太京,所以也叫京城,春闈時間也是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以防有人用某些手段作弊,從九日進入考場後,連續九日不得離開考場,直到最後一場結束。
    聽說趙文澤之前考的秋闈也和春闈規矩一樣,當時趙文澤走出考場後就暈倒了,大病一場差點要了命,所以沒有馬上參加次年的春闈,而是養了三年,再報名參加春闈。當然,不僅是身體問題,最重要的其實是聽說趙文澤當年自知自己學識還不夠,就算參加春闈很有可能考不中,再加上身體不允許,這才放棄一次機會。
    大齊王朝考秀才的時候倒還好,沒那麼嚴格,連續時間短。等到秋闈、春闈就慘了,之前雖知道要連考九天,九天不能出考場,但想著一樣是做文章,在哪裏還不一樣,等經曆過秋闈才知道這過程有多痛苦。時間長是一個原因,環境惡劣也是個原因,一大群人擠在一塊地方,隻是用東西隔成一個個不封閉的小隔間,一個人能擁有的位置非常有限,晚上睡覺的時候連腳都伸不直,而且吃喝拉撒都在一個地方,那屎尿的氣味自是難以言喻的,何況這其中不僅有自己排泄物的臭味,時不時還會飄來隔壁或者更遠些的臭味,再加上考試期間九日不能沐浴也不方便把衣物全換了,就算天冷不熱,可時間一長,自己都能臭成跟坨屎一樣。
    在這樣的環境下,說實話,真沒幾個人有胃口吃東西,可考試連續九天,不吃東西人能升天,還能怎樣,吃吧。可食物又是個嚴峻的問題,這是考試不是郊遊,當然不可能有條件煮東西吃,也不會有哪個人願意浪費更多的時間用來煮飯,更不必說這些學子基本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就算有時間讓他們做飯他們也不會好吧。因此隻能吃現成的,又是一開始進考場自己帶進來的,要保證九天不會餿,隻能是又幹又硬差不多可以砸死人的幹糧。
    因為秋闈春闈舉辦的時候天都有點冷,原來還允許考生用炭盆,但因有一次有個考生失誤打翻炭盆燒了考場死了十幾個考生,之後上麵就不允許考生自個兒使用炭盆了,每天都有專人給考生發放定量的熱水,量不多,甭管你是喝還是裝湯婆子取暖,反正熱水一天就這麼多。
    文人可謂“身嬌肉貴”,這時代讀書很費錢,能讀書的家境一般不錯,就算有一小部分家境不大好,既然家人願意傾全力供他上學,肯定是家裏受寵,在家也是被嬌慣的,再加上平日隻顧著讀書很少運動沒有個好身體,每年都有不少考生暈倒在考場,趙文澤雖在家不得寵,但怎麼說也算是錦衣玉食長大的,出來後也暈倒生病,不過起碼已經考完考中,比很多考生幸運多了,可也幾乎要了半條命。
    不說趙文澤印象深刻,連隻聽他說過考場裏情況的丁氏至今還心有餘悸。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