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五章 走上新征程(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46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鐵駿對於自己率部離開察北之後北平天津所發生的事情並非一無所知——他和趙老太之間的電報往來可是從來沒斷過,對於倭國政府和南京政府之間的扯皮他當然沒有什麼興趣,他心裏清楚現在兩國之間所搞的什麼外交交涉根本就是倭寇的煙幕彈——這也是倭寇慣用的“伎倆”。
鐵駿成立了“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先鋒軍”,聽上去還比較“高大上”,但是他的計劃裏麵並不準備在關內發展,他也不想和國共兩黨發生任何糾葛,特別是軍事上的“摩擦”更是他心中的“大忌”。所以,這次出兵關外,他還是改變了自己最初的打算,原本準備派兩千人支援關外,這次變成了五千。除了學兵團的將近兩千人繼續在察北接受來德曼先進而又殘忍的訓練之外,鐵駿又讓“老北風”張海天、高三元等人在老兵之中選擇了幾百人充實到“軍情局”特別行動隊當中,留在華北和“學兵團”一起作為自己的“軍官預備隊”,以應對非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北風穿行在山穀中所發出來的刺耳的“口哨聲”伴隨著高大的針葉林在狂風的作用下相互推搡發出的“唰唰”聲,給五千名全副武裝正處於急行軍當中的戰士們增添了一絲絲煩躁,有些年輕的戰士緊張的都想對著天空“吼”上一嗓子啦。現在的“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先鋒軍”五千精銳輕鬆穿過赤峰和承德之間的山地,經過兩天的急行軍,已經來到了遼西重鎮“朝陽”。
朝陽城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曆史文化名城,別稱“龍城”、“三燕古都”。朝陽城擁有燦爛的“紅山文化”,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有著“東方佛都”的稱號。朝陽城是東北地區進關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陽、銀赤峰,拉不敗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之稱。
朝陽城所在地區的地形非常複雜,層巒疊嶂,丘陵起伏,峽穀相間,溝壑縱橫,隻有小塊山間平地和沿河衝擊平原,主要山脈有努魯兒虎山、鳳凰山、杜嶺山、大青山和大黑山等等,結構為“七山一水二分田”。
鐵駿和唐聚五、董振堂等人帶領戰士們大黑山,何畏親自安排戰士們休息就餐,安排警戒、放出流動哨,以保證營區的安全。而鐵駿和唐聚五、董振堂等人則爬到山頭之上,利用昏暗的月光觀察者即將穿越的平原地帶。其實鐵駿和他的主要助手們心裏都非常清楚,真正的危險現在才算是正式開始了,五千人的部隊可不是一兩個人,隨便躲躲都可以避開關東軍和偽滿軍的搜查。這木大的目標,要想平安通過眼前這片大平原的開闊地帶還真要精心策劃一下才行。
鐵駿帶著自己的隊伍想要到達的目標並不是趙桐的“救國先鋒會少年鐵血軍”所在的遼南,而是位於遼東南的“鳳城”。把“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東北分會”總部設在這個地方是唐聚五提出來的,經過鐵駿認真的“考察”,感覺到這個提議非常好,就采納了唐聚五的建議。至於原因,鐵駿自然有自己的考慮。
現在麵臨的問題,當然還是怎麼不知不覺地通過眼前這片大平原。在鐵駿如同“孫悟空大鬧天空”一般將東北這個關東軍的地盤攪得昏天黑地之後,惱羞成怒而又找不到那個所謂的“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人影兒的關東軍開始了變本加厲的報複:第一就是加強對東北各個抗倭武裝的圍剿,但是這次大圍剿又在鐵駿的“幹擾下”基本上以失敗而告終;第二個就是進一步加強了對各個抗倭武裝根據地的封鎖,具體的措施當然還是在城鎮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愛國者,摧毀抗倭救國組織,嚴密控製人民活動;在農村它們加緊推行“集團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農戶強行遷到它控製的“部落”中去,實行保甲製、連坐法;在抗倭遊擊區實行慘無人道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割斷抗聯部隊與人民群眾的聯係,斷絕抗聯部隊的給養來源,加緊經濟封鎖、政治誘降。
在加緊推行“集團部落”政策之後,東北抗倭武裝的活動範圍確實受到了一些限製,經濟上也受到了很大損失,但是所好的是鐵駿給他們“補充”的戰備物資相當充足,並沒有出現曆史上那種極其艱苦的生存環境。
正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集團部落”對限製東北抗倭武裝的活動範圍、打擊東北抗倭武裝的經濟活動確實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大片“無人區”的出現也讓鐵駿鑽了空子——鐵駿的“旅行神器”可以輕鬆保證自己部隊的所有物資供應,根本不需要到什麼“集團部落”裏去“打秋風”;而且東北本來就是地廣人稀的地方,本就稀少的村莊又被合並到一起去了,留下來的空檔正好給了這支軍隊以行動的空隙。
盡管利用自己的“旅行神器”,鐵駿有很大的把握率領自己的部隊通過這片平原進入遼東山區,但是第一次帶大部隊行動的鐵駿還是十分謹慎。他和幾位大將帶著部隊隱蔽在大黑山,就是在等待一個消息。
幾乎與鐵駿率領的五千士兵進駐大黑山同一時間,一支同樣身穿紅北極熊製式服裝、攜帶紅北極熊製式裝備,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一應俱全的軍隊穿過茫茫林海雪原,悄悄來到了本溪“南芬鐵礦”的外圍。
身著紅北極熊軍大衣、腳蹬高筒牛皮軍靴的王鳳閣趴在距離“南芬鐵礦”倭國警備隊軍營不到兩百米的一個山坡上,利用一塊巨石作掩護,舉著望遠鏡借助雪地的反光仔細觀察著對麵軍營裏的情況,而他身邊還有兩個和他的裝扮一樣的人也在用望遠鏡注視著倭國警備隊的軍營,一個是他的參謀長楊四同,另一個赫然就是“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軍情部副部長、東北地區特務頭子常勝利。
五天前,常勝利帶著兩個手下風塵仆仆地來到“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抗倭自衛軍”的密營老虎頂子要塞,在給“抗倭自衛軍”帶來兩部電台的同時,也向抗倭自衛軍司令王鳳閣傳達了最高領導人鐵大會長的指示:命令他們務必在今天夜裏趕到本溪“南芬鐵礦”,並在天黑後向本溪“南芬鐵礦”倭國警備隊發動進攻。而且鐵駿在命令中強調一定要打出聲勢,如果能夠趁勢拿下“南芬鐵礦”解救出近萬名“礦工”更好,但是如果接到住本溪和遼陽的關東軍主力出動的情報,就必須馬上撤離,退回老虎頂子要塞,等待新的命令。
為了保守這次行動的秘密,鐵駿並沒有將自己親自帶部隊出關前往東北的計劃告訴王鳳閣以及趙桐二人,東北幾個主要負責人之中知道行動計劃的隻有常勝利一個人。雖然對鐵駿的命令不太明白,但是對鐵駿奉若神明的王鳳閣等人第一次接到鐵駿給自己的行動命令,即使有些不明白也不敢怠慢,馬上組織部隊在常勝利和他的兩個手下親自引導下,以急行軍的方式趕到“南芬鐵礦”外圍,並將幾千人的大部隊快速展開,做好了戰鬥準備。
常勝利在接到鐵駿的電報之後,明白這是會長製定的“調虎離山之計”,就是要調開行軍路上最大的攔路虎——駐守在遼陽城周圍的倭國關東軍第二師團。於是不敢怠慢的常勝利馬上親自帶人潛入“南芬鐵礦”,將“南芬鐵礦”內外的情況摸了個清清楚楚,並且還在礦工中找到了自己的幾個“老熟人”,都是跟著“老北風”張海天幹過土匪的老弟兄。雖然鐵駿沒有硬性要求一定要打下“南芬鐵礦”,但是對“南芬鐵礦”已經了如指掌的常勝利卻想要用一場大勝來迎接會長和主力部隊的到來,因為他覺得拿下“南芬鐵礦”的有利條件實在是太多了。
第一個有利條件是守衛“南芬鐵礦”的關東軍守備隊隻是一個不滿編的步兵大隊,人數不過七八百人,而且這支部隊大部分都是臨時召回的倭國僑民中的所謂“在鄉軍人”。所謂“在鄉軍人”就是已經退役的老兵,雖然這些人也算得上是經驗豐富,但是畢竟離開軍營已經已經有些年頭了,其中大部分還都已經成家,回到部隊並沒有受到係統的訓練,相比較巔峰時期的軍事素質還有一定差距。再加上他們屬於“警備部隊”,也就是二線部隊,裝備比較簡陋,基本上沒有什麼重武器,戰鬥力比起一線主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個有利條件就是“南芬鐵礦”那將近萬人的礦工,這些礦工的組成非常複雜,除了一部分當地老百姓之外,絕大多數都是被俘的原東北軍、東北抗聯、土匪等,甚至還有一部分老毛子以及倭寇從冀北冀東抓來的老百姓。常勝利早就開始對“南芬鐵礦”進行了滲透,他的一位老部下混進“南芬鐵礦”礦工隊伍之後,竟然發現原來跟著“老北風”抗倭的老土匪有十幾個都在這裏,而和他們相熟的東北軍、東北抗聯、土匪不下千人!
常勝利得知這個情況之後,不由得喜出望外,他為了讓這些人成為自己的“內應”,親自潛入礦工隊伍向他們宣傳“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的抗倭救亡的宗旨,並利用當時人們愚昧迷信的弱點,大力宣揚自己的會長是上天派來拯救東北人民的“神仙”。這些礦工也多多少少聽說過一些“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的輝煌事跡,民間傳說就把“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的人吹成了神仙,現在自己的老“戰友”也這樣說,還有什麼不相信的?
於是在常勝利和他的隊員的“忽悠”下,竟然有幾百人宣誓加入“海外華人救國先鋒會”,成了“內應”,在常勝利想來,有了這些老兵當內應,再加上數千名身經百戰、裝備精良的“抗倭自衛軍”,拿下“南芬鐵礦”自然是手拿把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