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自行車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57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自打上次的鴻門宴之後,周老大對丁偉客氣了許多,甚至還會有一些商業往來,在安明商會的刻意宣傳下,丁偉的幾乎成了安明縣的名人,也在李濤的推薦下,擔任了安明商會的會長,原來的會長是李明,就是李濤的植物人大哥,當初李濤成立商會的時候就是以他大哥的名義,自己雖然擔任副會長,但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在操作,丁偉的名聲在外,由他擔任會長,會有更多的商戶加入商會,事實也是如此,自從丁偉擔任了會長,安明商會一天天的壯大了起來;
    丁澤秋和馬武在過完了最後一紅領巾的暑假之後,也將成為一名初中生,照過小學畢業的集體照之後,大家相互贈送禮物,還有很多關係好的同學抱頭痛哭,訴說著這六年來的回憶,傾訴著各種肉麻又尷尬的話語;
    當開學之後,卻發現,當初互道珍重後,灑淚告別的同學居然有很多被分到了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早知如此何必哭個天昏地暗,短暫的尷尬之後,有繼續快樂的玩耍了;
    其實安明縣城裏的有三個小學、三個初中,兩個高中,初中的師資力量差異不算太大,因為都是義務教育,也沒有什麼重點之分,所以去哪個初中完全是按你家在哪分配的,當然也有離的很遠的學生,分到哪個初中都無所謂了,反正也是住校;
    但從地理位置來看,都願意去離家比較近的學校上學了,原來安明縣裏隻有兩個初中,一中、二中,由於一中的地理位置和師資力量相對比二中好,稍微有點關係的都能分配的一中,所以導致一中的生源比二中多了近一倍還多,為了方便郊區和農村的學生上學,縣教育局在南郊又蓋了一個初中,起名叫南郊中學,簡稱郊中;
    丁澤秋和馬武的家是機械廠的蓋的工人村,在南郊附近,自然被教育局劃分到了郊中,雖然離家也不太遠,但每天都背著書包走兩遍也是個苦差事;
    所以在小學的最後一個暑期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騎自行車,每個學生基本上都會有一台私家車,自行車可以代步,也可以載重,沉沉的書包足有二十斤,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每天背著走幾公裏,不亞於解放軍叔叔的負重跑了。
    如果某工廠下班了,你會看見從門口湧出的自行車大軍,一個個的都是采用這種類似於花樣滑冰裏的“燕式步”的上車方式;當然如果習慣了也不是什麼好事,經常會有在接孩子放學時,孩子在後座坐好後,正在和同學老師說再見,突然家長一個“燕式步”上車,一腿把孩子從車上蹬到車下的情況發生。
    關於自行車還有很多技術要領需要掌握,比如自行車鏈子掉了怎麼辦,車鈴不響怎麼辦等問題,我就不一一說了,因為本書不是介紹自行車曆史的,如果感興趣的同學請參考《自行車維修速成》進行學習。
    丁偉自從生意走向正軌之後,經濟水平提高了不少,在上初中之前,給三個孩子每人買了一台當時很流行的六檔變速山地車;
    呂劍、宋剛和李戰飛也嚷嚷著要父母買山地車,再被臭罵了一通後,也得到了自己的座駕,不過李戰飛得到了他爸那款二八大拐,而呂劍得到了一台除了鈴鐺不響哪都響的、除了軲轆不轉哪都轉的二手車;宋剛最慘了,他的那台自行車,幾乎能沒有的東西都沒有了,連車閘都沒有,如果要減速的話,除了用雙腳叉地以外,就隻能用鞋底踩車軲轆進行刹車了,因為沒有自行車瓦蓋,就是俗稱的擋泥板,在下雨天的時候,不能騎,否則前胸後背的衣服和褲子上全是甩的泥點子。
    自行車要定期保養的,除了補充一些潤滑油之外,就是洗車了,丁澤秋他們幾個的山地車自不必說,有點髒了,就會用小抹布招呼;
    李戰飛更是要保持車圈的銀光閃閃,肯定要經常擦的,就連呂劍的二手車,還會滴點油之類的,隻有宋剛的車從來都不保養,經過幾個雨天,車子已經髒的不行了,宋剛也不擦車;
    宋佳佳都看不過去了,因為兩家還算有點親親,走動也比較多,所以宋佳佳在擦自己的自行車的時候,要順便替他把這台泥車給擦了,但卻讓宋剛堅定的拒絕了,用他的話說:“千萬別擦,全指著這點泥呢,要不這破車早散架子了!”
    郊中的位置在南郊偏西,地理位置相對差一點,但老師都是一中的,所以學生也不少,雖然是計劃生育政策中命大的一代,但祖國的人口基數大再加上八零後的父母沒有丁克的概念,能生的都生,誰照誰差啊,屁股大的生兒子,屁股小的生閨女唄,反正都是一個孩兒;
    每個年組才六個班,但每個班級都有五十人左右,就因為人多,班級裏的大部分矛盾都跟空間有關係,同桌的兩個人劃線,你越界了我就照你胳膊一格尺,好,等你不小心也越界的,我在找你胳膊肘一鉛筆,不紮你冒血也讓你疼一陣子;
    前後桌也有空間的矛盾,放學之前都在地上畫道,明天來了你桌子出線了,再給我挪回去,不挪?那我就讓你桌子一天都兩條腿著地;
    當老師喊完上課這兩個字後,壯觀的場麵就來了,班長喊起立,然後每個同學都要站起來,而且要快,你站慢了說明你不尊重老師,但是快速的站起來在擁擠的教室了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同學要站直凳子就要後移,凳子後移,桌子就會失去水平,桌子失去水平,那麼書桌裏的書就會噼裏啪啦的掉出來,所以每節課老師喊完上課之後,都會有很多“過界”的同學在地上撿書。
    丁澤秋和馬蘭被分到初一二班,而馬武被分到了初一一班,兩個班級相對;新的學習生活和學習環境讓幾個小夥伴莫名的興奮,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
    初一二班有56位同學,在安排座位的時候,老師是按照身高安排的座位順序,丁澤秋雖然還正在發育中,但身高在班級裏已經很高了,自然就被安排到了最後一排;
    其實丁澤秋也願意坐在後麵,每天他都要手捏指印,讓金印和木印的能量沿著脈絡運行幾次,尤其是木印,他發現每天運行幾次木印,可以很好的調理自己的身體,這種開小差兒的動作當然不能在老師的眼皮子底下了;
    馬蘭的座位離他不是很遠,學習之餘,丁澤秋最喜歡盯著馬蘭的背影,他對於兩個人的感情還是很模糊,不過他從小就覺得他的生活裏不能少了馬蘭,隻要能看見她,自己心裏就特別踏實,馬蘭要是傷心了,那他會比馬蘭更難受,隨著年齡的變化,他覺得這種感覺好像就是同學們起哄的時候說的談戀愛。
    雖然五十多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但是那個年代十多歲的孩子沒有什麼貧富的概念,自然都在同一個平麵溝通,所以沒有兩天,班級裏的同學都熟識了起來,雖然有的同學還記不住對方的名字,但已經開始嬉戲打鬧了。
    學校有一排平房是學校的宿舍,專門為家在農村或者離學校特別遠的同學準備的,八零後的孩子都是散養的,別看隻有十幾歲,完全可以在陌生的地方生活;
    學校的四周的配置很齊全,有一些人先富起來不是靠運氣的,早在學校開始建設的時候,什麼五金店、商店、飯店、遊戲廳就已經陸續開起來了;開了兩三年後,學校門口的生意更是好的不得了,學生的錢是最好賺的,而且初中生的自控能力還不強,有點錢不是搭在遊戲廳裏,就是改善夥食了。
    初一的生活很平靜,學習對於丁澤秋和馬蘭來說並不難,但馬武的成績卻不怎麼樣,他也不擔心,因為他的體育成績非常優異,完全可以作為體育特長生,特招進任何一所高中;
    初二的這年,第一批入校的學生已經上了初三,麵臨著考高中,學生也有壓力,而還有一些覺得自己根本就考不上的,也不想浪費那腦細胞,幹脆就不學了,反正自己念完這一年就進入社會了,就放肆了起來,打架就是宣泄壓力和揚名的橋梁,;
    每個班級都會有比較團結的幾個人,你班看我班不順眼,我班看你班來氣就打吧,所以打架就成了家常便飯,經常打架的幾個人就會成為學校裏的名人。
    弄得學校也很頭疼,這些學生都是初三的學生,開除吧,就把學生的前途毀了,找家長吧,家長說了幾句態度挺好,但孩子卻是屢教不改,所以老師見天的教育,教育的煩啦,有一個叫劉浩的同學居然把老師也給打了;
    劉浩被開除後,就混跡在學校門口的遊戲廳和飯店,雖然不是學生了,但卻是學生裏的老大,初三的幾股學生勢力都讓他給收並了;有很多學生都是他的小弟,連宋剛都是他的小弟之一。
    他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媽媽在他三歲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再也沒回來,劉浩的父親經常借酒澆愁,喝醉了,就打一頓劉浩,拿他出氣。這樣的家庭,讓劉浩知道隻有自己打得過別人,自己才能不挨打,所以小時候就經常打架的他,也沒少挨他爸打,他爸打完他了,他就去和別人打架,打別人出氣,打完人他爸知道了,回來又是給他一頓揍,如此的惡性循環才讓劉浩形成了一個畸形的人生觀。
    已經成為名人的劉浩更是老師經常教育的對象,直到有一天,他剛剛被他爸揍了一頓,正合計找誰撒氣呢,老師來了,剛教育了沒幾句,劉浩就抄起凳子向老師砸去,這一砸,除了把老師砸進了醫院以外,還砸出了一紙開除證明,不用說,劉浩他爸更是在老師麵前,把劉浩打的鼻口竄血;
    不過開除還是要開除的,劉浩在家呆了幾天,幾乎天天挨揍,後來他也不在家呆了,想離家出走,但還沒有地方去,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是郊中了,所以就在郊中門口一呆,沒有錢就勒索學生,開始也隻是吃吃飯,後來認了一個當地流氓當了大哥,收上來的錢得上供,所以自己花的錢就不夠了,就讓自己的小弟在學校裏勒索學生,如果有不給的,他就出麵教訓一頓,有的老師看見也不敢管,因為劉浩的小弟確實很多,而且這小子也有過打老師的劣跡。
    

    作者閑話:

    (現代的年輕人基本都告別自行車了,大部分都開著車,還有一部分在擠地鐵公交,當然還有一些人是騎著電動車出行的,馬路上雖然有自行車道,但經常被機動車占著,經常會有機動車把自行車道的人刮到,明明不占理吧,還對著行人一頓嚷,我有時候就會去勸架,勸行人別生氣,誰讓他開的是機動車呢,開機動車的當然就愛激動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