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凡人篇  第2章 古小遙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29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古小遙,無父無母,從小就是孤兒,招人拋棄,幸得村中村民去鎮上采購時撿到,當時除了一塊裹嬰布,什麼都沒有。那時還是三月天,桃花開滿樹枝的季節,春意盎然,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可溫度卻不低,當時冷的古小遙嘴唇發青,頭皮發冷,嚇得村民當時就直哆嗦,生怕嬰兒就此夭折短命。不過上天卻有好生之德,卻讓小南山的南山村的村民們遇到,不然就真的夭折了。
    當時一個村民及時脫下外衣,裹住了古小遙當時嬰兒的身體,及時讓古小遙的體溫緩了過來,這才撿了一條命。而古小遙也因此因禍得福成了小南山下南山村的村民。
    自此,古小遙在南山村快快樂樂的生活著,吃著百家飯長大,做著百家事,東邊放羊,西邊牽牛,好不快樂。李家的大嬸,王家的大媽,喝茶聊天的陳老頭和講書說故事的大叔,一直都關照著他,待他似如己出,猶如親生。
    他做夢都沒想到南山村的村民們會對自己這麼好,他真的打心底裏的感動。自從他從村民們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會對他冷眼相待,不巧會是這種結果,每個人都對他非常好,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嗬護有加,百般照顧。
    念書時隨村裏的孩子們一起念書,放學後隨著孩子們一起放牛牧羊,吃飯時一起吃,睡覺一起睡,好不自在。
    今天,古小遙朦朦朧朧的起了床,早早起來洗漱,年僅六歲的他也知道什麼叫做洗刷。洗漱完後就會幫李大嬸一起準備好早飯,然後叫其他人起床洗漱吃飯。吃完飯之後就會跟著孩子們一起去村中私塾念書。
    古小遙一到私塾就開始溫習私塾先生昨日給交過的詩集,一邊溫習一邊朗誦,聲音動聽,飽含有詩情畫意一般。
    私塾先生在走進私塾的時候已經聽到爽朗的讀書聲,很是喜歡,更是喜歡古小遙。古小遙小耳朵小鼻梁,星眉劍目,很是清秀。讀起詩來很是清新脫俗,很有一番詩人風範。
    私塾先生是第一個住進村裏的外來者,先生姓孫,聽先生說在家排行老三,人稱孫三爺,在村裏人就會叫做孫三先生。孫三先生自稱是在外逃難進村的,村民們也沒說什麼。可當時逃難進來的時候,身上破破爛爛,還受了傷,村民們趕緊就抬了進來,治了一段時間,也觀察了一段時間,村民們覺得並無不妥,也就留了下來。孫三先生一個人住,在村裏有點孤獨,肚子裏有點墨水,村民們又不懂,所以就開辦起了私塾。
    私塾先生看著孩子們朗誦詩詞的模樣很是歡喜,尤其是古小遙,更是喜歡的不得了,因此常留下他一段時間教他認字念詩。古小遙對此很是感激,經常幫私塾先生做些事情,正所謂沒爹沒娘的孩子早懂事,也就是如此。
    村裏孩童的名字都是私塾先生取得,古小遙也不例外。村子外那條通往外麵的道路雜草叢生,祖祖輩輩經過,稱之為古道也不為過。古小遙當時第一次進村的時候還很小,又在看似很遠的古道上,所以就叫古小遙。
    聽著如此動聽的朗誦聲,何樂而不為呢!隻是那心底實在有些不甘的樣子,一閃即逝,一下子就舒緩過來。即刻明白:人生在世,何不是為了圖個安樂呢?隻是那人世繁華,又有幾人經得起誘惑呢?
    私塾先生想著想著,即刻反省過來,又看向古小遙天真無邪、與世無爭,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很是惹人喜歡。私塾先生走進私塾,開始今天的教課。孫三先生像往常一樣教著孩子們念詩認字,好不愜意。時間慢慢的過去,私塾先生一點一點的教著,孩子們一點一點認真的學著,沒有絲毫的怠慢與偏傲,都在努力的學著,不會辜負爹娘們和先生的一片苦心。
    這一天向往常一樣放學了,孩子們照常從私塾內走出,準備著去做自己該做的一些事情。而古小遙卻會留下來繼續聽先生教課,因為這是他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隻有這樣他才能學的更多,懂得更多,更早懂事,這都是私塾先生說的。
    古小遙認真的學著,不會激怒私塾先生,更是會細心的討教幾句,以求彌補其中不足。私塾先生時常誇獎古小遙很是聰明,一學就會,不會托泥帶水,學的有模有樣。
    放學後,古小遙就會像往常一樣去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和孩子們一起放牛牧羊,有時候還會在河邊嬉戲打鬧,時常追逐奔跑,好不自在。
    傍晚時分,古小遙就會和孩子們一起回到家裏,把牛羊趕進草棚和羊圈。然後洗洗就應該吃飯。一家人你儂我儂在一起吃晚飯,不知道有多麼美好。古小遙也不例外,雖然無父無母,過著孤兒的生活,但卻很是知足。村子裏都幫寸著他,雖然不是錦衣玉食,但填飽肚子還是不成問題的。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著,書一天天念著,人也慢慢長大著。長大後,古小遙被私塾先生收留,因為長大後呆著別人家裏有諸多不便,孫三先生又是一個人,又挺喜歡古小遙的,所以便收留下來,相依為命,度過餘生。
    就這樣,古小遙就搬到私塾與孫三先生住在一起。每天與先生於私塾念詩認字,念完詩放學後時而幫著村民們放牛牧羊,時而站在私塾前吟詩作對,自由自由,無憂無愁。
    每天,古小遙都會如此。每天白天過著如此的生活,晚上聽著先生述說一些當年的往事。
    聽先生說,他當年沒進村子逃難前是戶大戶人家,家中一百多口人,人人錦衣玉食,穿金戴銀,好不大氣。走在路上,人人都羨慕非常,恨不得立馬就是他們,享受無邊的榮華富貴,無憂無愁。先生說,他家以前是做藥材生意的,經營著家店鋪,家裏人人分派些事做,人人有活幹,有飯吃,每天吃喝玩樂,樣樣精通。
    藥材生意卻不同其他生意,要能治人,也能害人。有的藥既不能生死人肉白骨,但也能延年益壽。有的藥不但不能救人,反而能斷人生機,害人不淺啊。那時先生時常被派打理藥鋪,對於藥理知識略知一二。藥鋪缺少藥材時,時常會與藥農進山采藥,熟知草藥習性。但是卻很容易混淆,不知者害人害己。
    但有一次,就是因為草藥的問題,才導致治死了達官貴族之人,一家老小被殘忍殺害,多少人喪命,就因為一株草藥如此。先生經常自責,很是憂愁。
    先生經常默默站在私塾前,遙望遠方,大概是在思念自己的親人吧。
    又是一年秋,秋風掃落葉,夜裏知多愁,愁離似人間,不如思鄉愁。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