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二章 心意已決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57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吳敏沒想到,自己冒險進言不僅沒獲罪,反而獲得皇上越級提拔。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他更沒想到的是,皇上不隻是說說而已,而是非常嚴肅認真。緊接著,皇上便頒發任命手詔。在手詔中稱讚吳敏:“毓德和厚,受材奇崛。識慮高明,卓爾蓍龜之見;器質靖重,凜然柱石之資。再踐鎖闈,屢直辭苑。論事有回天之力,視草有華國之文。……”
    吳敏深感受寵若驚。
    吳敏這次進言,推動並加快了宋徽宗禪位的決策。不論是對於北宋王朝來說,還是對於宋徽宗來說,這都是悲劇的開端。
    接著,宋徽宗與李邦彥、吳敏就有關禪位的一些細節問題,進行商議。
    宋徽宗對李邦彥說:“禪位之後,不要稱太上。隻稱一名目,如道君之類即可。”
    李邦彥默然不語。
    宋徽宗問吳敏:“何日可以?”
    吳敏回答說:“臣剛才說過,超過三日,恐怕就來不及了。”
    宋徽宗抬起手,掐指算了算六十甲子,說:“來日亦好。卿明日與邦彥同來。”
    吳敏點點頭。
    宋徽宗又問李邦彥:“禪位後,住在宮中與住在宮外,哪個更方便?”
    李邦彥回答說:“住在宮中,恐怕不方便。”
    宋徽宗又問:“是否需要稱疾?”
    吳敏回答說:“陛下至誠定大策,恐亦不需稱疾。”
    宋徽宗想了想,說:“還需深思之。”
    隨後,吳敏離開玉華閣,率領給事中及中書舍人匆匆趕到都堂,對白時中、李梲等人說:“你們就知道棄京師而逃跑,何理也?若聖旨已下,須死不奉詔!”
    李梲說:“好吧,金陵我就不去了。”
    吳敏又對李邦彥說:“皇上心意已定。今日我們應研究一下,當前立即施行之事。剛才聽說今晚鎖學士院,我剛好值班,希望相公奏請皇上,宣其他學士入宮,咱們一起議事。”
    李邦彥不答應。
    當晚,吳敏沒回家,就住在學士院中。
    這天晚上,宋徽宗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他想來想去覺得,此時禪位,於國於民於己,或許都是最好的選擇。
    夜深時,宋徽宗獨自來到後苑玉虛殿,向玉清大帝百拜,密請玉清大帝保佑大宋江山社稷永存。宋徽宗手捧禦筆,口中念念有詞:
    “奉行玉清神霄保仙、元一六、陽三五、璿璣七九、飛元大法師、都天教主:
    臣某誠皇誠恐,稽首頓首,再拜上言:高上玉清神霄、九陽總真、自然金闕,臣曩者君臨四海,子育萬民,緣德菲薄,治狀無取,幹戈並興,弗獲安靖。以宗廟社稷生民赤子為念,將傳大寶於今嗣聖。庶幾上應天心,下鎮兵革,所冀邇歸遠順,宇宙得寧,而基業有無疆之休,中外享昇平之福樂。
    如是賊兵偃息,普率康寧之後,臣即守心守道,樂處閑寂,願天昭鑒,臣弗敢妄。將來事定,複有更革,窺伺舊職,獲罪當大。
    已上祈懇,或未至當,更乞垂降災咎,止及眇躬,庶安宗社之基,次保群生之福。五兵永息,萬邦鹹寧。伏望真慈,特賜省鑒。臣謹因神霄直日功曹吏,齋臣密表一道,上詣神霄玉清三府,引進仙曹,伏願告報。臣誠皇誠恐,稽首頓首,再拜以聞。”
    宋徽宗念完後,將文稿點火焚燒。望著屢屢香煙,片片紙灰,宋徽宗心潮起伏,淚流滿麵。這天夜裏,有個別嬪嬙與宦官,隱隱聽到玉虛殿裏似乎傳出祈禱之聲,但不知是什麼人在那裏祈禱。
    第二天即十二月二十三日,早朝時,白時中李邦彥等宰執大臣來到宣和殿,將一份金人檄書進呈給宋徽宗。
    這份檄書是童貫從太原帶回來的,因為書中有很多不遜之語,且“言多指斥”,所以童貫一直沒敢呈報給宋徽宗。白時中等大臣看後,也怕皇上看後傷心,而不敢奏報。
    將金人檄書呈報給皇上,是李邦彥建議的。昨晚,白時中李邦彥蔡攸童貫張邦昌趙野宇文粹中蔡懋等宰執們,在都堂裏七嘴八舌地議論說:“求言詔至今未下,草稿數次改易,呈報聖上後,一直沒有回音。這可如何是好?”他們很著急,可又很無奈。
    李邦彥建議道:“不若以檄書進呈,以激聖心,冀得求言之詔,亟下爾。”宰執大臣們一致同意。李邦彥此時在大臣中威望日漸升高,因為他一直與王黼作對,他向來就反對聯金滅遼收複燕京。
    宋徽宗看了金人檄書後,半天無語,隻是流眼淚,最後哽咽著說:“休!休!卿等晚間來商量吧。”
    金人在檄書中究竟說了些什麼內容,竟讓宋徽宗如此激動?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