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二章 天祚帝被俘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70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對於逃亡夾山的天祚帝,北宋朝廷一直很重視,一直密切關注。童貫認為,隻要天祚帝大旗不倒,遼國殘餘勢力就會有東山再起之希望,就必為大宋後患。因此,要想鞏固大宋對燕山地區的統治地位,就必須想辦法將天祚帝控製住。
童貫經過日夜思考,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向宋徽宗建議說:
“趁天祚帝現今流離失所狼狽不堪走投無路之際,我們派人前去夾山招納,他一定願意來歸。因為天祚帝這人素來生活奢侈,羨慕向往我天朝社會。如果他能來歸,那麼燕山地區就會穩定,就可以斷絕其國人之望。”
宋徽宗覺得童貫分析的有道理,於是讓童貫物色合適人選,去夾山“誘之”。
從事後結果來看,童貫對當時北方形勢的分析與判斷嚴重失誤,他過於看重天祚帝的影響力,而對於金人的威脅力卻又看得過輕。
不久,童貫將一名西域僧侶推薦給宋徽宗,這名僧侶說他有辦法進入夾山。宋徽宗令其持禦筆絹書,前去秘密聯絡天祚帝。
這名西域僧侶不辱使命,深入夾山,找到了天祚帝。天祚帝很高興,也給宋徽宗寫了回信,答應來歸大宋。
宋徽宗於是在下封信中直接將書信改為詔書,“示欲臣之”,並向天祚帝保證:“歸來後,則待以兄之禮,位燕、越二王上,築第千間,女樂三百人,禮待優渥”。
天祚帝見信大喜,於是給宋徽宗回信,“約期相接”。宋徽宗遂讓童貫到太原“密迎之”。
剛開始時,這件事很注意保密,但隨著往來次數增多,知道此事的人也越來越多。因僧侶往來皆路過雲中,“故金人盡知。”
但金人對這名西域僧侶表麵上不動聲色,也不實行抓捕,隻是暗中觀察跟蹤。金人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在天祚帝離開夾山時再進行收網,將其一網打盡。
耶律大石出走後,天祚帝並沒立即下山,他對駐守雲中的金軍元帥囯相粘罕有些打怵,遲遲不敢出兵。
公元1124年冬天,天祚帝獲悉粘罕已回上京彙報工作,兀室代理元帥之職,他以為時機已成熟。於是,天祚帝率契丹與韃靼聯軍共五萬人馬出夾山,下漁陽嶺(即今蜈蚣壩),接連攻下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北)、東勝(今內蒙古托克托)、雲內(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寧邊(今內蒙古準格爾旗)等州,大軍如入無人之境。
天祚帝這次出山南下,其真正目的並不是收複燕雲失地,而是想趁機去投靠宋朝。他不僅帶走了夾山的全部軍馬,而且還“並攜其後妃、二子秦王趙王及宗屬”。此外,他還攜帶著各種珍玩珠玉金銀器皿等寶物五百多袋。很顯然,這次行動是天祚帝有計劃的一次大搬家。
天祚帝並不知道,此時金軍正張網以待。他率軍剛過雲中(今山西大同),忽然接到報告說,兀室“以大兵遮其歸路”;之後不久,又接到報告說,粘罕已回到雲中,正派軍前來追襲。天祚帝聞訊大驚,急令大軍速向武州(今山西神池)挺進。
當時,兀室將蔚州、應州、奉聖州與雲中府的漢兒鄉兵組成一支先頭部隊,追擊天祚帝,而將一千餘女真騎兵埋伏在天祚帝必經的山穀之間,以逸待勞。
當天祚帝率軍走到奄遏下水(今內蒙古涼城縣西岱海)之西時,女真騎兵突然從韃靼軍背後殺出,韃靼軍頓時潰亂。一番交戰之後,遼軍死傷無數。有的被擒,有的投降,有的逃亡。
天祚帝急忙往南而逃,婁室率五百騎兵一路緊追不舍。天祚帝本打算直接去武州,南投宋朝。當他跑到武州附近時,有一名隨行僧人勸他不要去大宋。這名僧人說:“南朝弱,必不敢留。隱當為女真所索,等辱不可再辱。莫若徑歸女真,亦不失為王也”。
天祚帝覺得言之有理,遂改變計劃,又轉向西逃,終於逃到了山金司。山金司在陰山,因為陰山產金,遼國曾在此置冶采煉,故名山金司。天祚帝來到後,將其改為統軍司。
1125年正月,黨項族小骨碌部族派人來山金司,請天祚帝“臨其地”。小骨碌部族是黨項一個很小的部族,分布在天德軍和雲中之間,以前一直臣屬於遼國。天祚帝打算與小骨碌部族首領一起商量投靠西夏,於是急忙趕往天德軍,計劃從那裏穿過沙漠。途中,忽然與金兵遭遇,天祚帝又狼狽而逃。
天祚帝到達天德軍時,忽然天降大雪。天祚帝沒有禦寒衣帽,護衛太保蕭仲恭將自己的貂裘帽摘下來送給他。途中,天祚帝餓了,沒有食物可吃,蕭仲恭從衣袋裏找出幾枚棗給他充饑。天祚帝想休憩一會兒,可是沒地方可坐,蕭仲恭於是跪下,天祚帝倚在他身上打個盹。蕭仲恭等隨行人員餓了,隻有“齧冰雪以濟饑”。
過天德軍後,有天晚上,天祚帝來到一個農家借宿。隨行人員不敢暴露身份,騙這人家說他們是偵騎。天祚帝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告訴人家說自己是天祚帝。這人家大驚,“乃叩馬首,跪而大慟”。天祚帝藏在這人家裏,居住了數日。天祚帝“嘉其忠,遙授以節度使”。隨後,天祚帝繼續趕路。
來到黨項部族後,天祚帝立即任命小骨碌部族首領為西南麵招討使、總知軍事。小骨碌部族首領對天祚帝很尊敬,“避正寢,事奉之惟謹”,不以天祚帝失國而“稍虧其臣節”。
此前,粘罕曾出兵討伐過小骨碌部族,雙方互有勝負。《契丹國誌》記載說,天祚帝是被小骨碌出賣給金人的,說小骨碌“密遣人遞報粘罕”,後來婁室馳至,將天祚帝俘虜。這似乎與實情並不相符。
其實,天祚帝到達小骨碌不久,粘罕便率軍殺來。“盡破其族帳,蕩然無遺種”。天祚帝的“後妃諸子宗屬”俱被擒獲,唯獨天祚帝又一次逃逸,不知去向。
為防天祚帝逃往西夏,粘罕下令,陳兵於雲中與西夏邊境之上。在朔州與武州之境內,“即時分兵,每三十裏百騎”。頃刻之間,金軍便布下一張長達三百裏的戰網,張網以待。
粘罕一度懷疑,天祚帝可能逃到宋朝去了,於是遣使來太原,對童貫說:“海上元約,不得存天祚,彼此得即殺之。今中國違約招徠之,今又藏匿,我必要也。”
童貫回答說:“無有此事。”
不久,粘罕又遣使來太原,迫促童貫,“語大不遜”。童貫不得已,於是派遣諸將到邊境上去搜索。童貫下令:“遇有異色目人,不問便殺,以首授使人。”
1125年2月的一天,在應州新城(今山西懷仁)東六十裏處的茫茫雪地上,婁室手下一隊騎兵正在例行巡邏,忽見東邊有一人騎著一匹駿馬馳騁,他手中還牽著兩批馬,朝北馳去。
金兵隨即上前包圍,這人跳下馬,對金兵說:“我天祚也。”
金兵一聽這人就是天祚帝,於是一擁而上,將他捆綁起來。天祚帝環顧左右,大聲叱責道:“爾敢縛天子耶?”
粘罕一直懷疑宋朝像藏匿張覺那樣,也將天祚帝藏匿了起來。現在,天祚帝被金軍俘獲,“事乃息”。二月三十日,粘罕派人來太原,向大宋宣撫司獻捷,並請從當年歲幣中預支銀絹二十萬以賞軍,宣撫司表示同意。
西夏太子李仁愛對天祚帝姥爺的遭遇很同情。當初,天祚帝西逃之時,他聞訊慟哭,請求父皇李乾順派兵赴援。西夏援兵在宜水被金軍打敗,李仁愛“咄嗟者累月”。後來,得知父皇決定臣服於金,李仁愛極力泣諫,但父皇不聽。
1125年9月,李仁愛聽說天祚帝已被押送到上京,遂悒鬱而卒,年僅十七歲。同月,耶律南仙因愛子夭亡而悲,因祖國滅亡而痛,因李乾順無情而憤,遂絕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