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內鬥 1、蔡京下台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15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蔡京是1120年(宣和二年)六月下台的,這是其第三次罷相。這次罷相的主要原因是,他對聯金滅遼收複燕雲很不熱心,並反對讓童貫負責此事。他又一次用相權冒犯皇權,直接阻礙了宋徽宗收複燕雲的戰略計劃。
    這年初春,童貫曾再次呈上一份《平燕策》,其大體策略是:“雲中,根本也;燕薊,枝葉也。當分兵撓燕薊,而後以重兵取雲中。”
    蔡京將這份《平燕策》扣留在自己家中,既不組織會議討論,也不奏報宋徽宗。隨便擱置了兩三個月,不予處置。
    童貫很生氣,於是向宋徽宗告狀。宋徽宗多次派內侍童師敏,來太師府詢問蔡京:“童貫此策如何?”蔡京每次都以各種理由進行推諉,久久不正麵回複。
    宋徽宗於是又派童師敏來太師府索要奏疏。蔡京口頭答應,但就是拖著不交出文本。宋徽宗有些惱怒。一天早朝後,宋徽宗讓蔡京留下,當麵詢問緣由。
    蔡京回答說:“童貫徒有虛名,無能為也,臣豈不知?且伐國大事,安危係之,陛下何以付童貫?”
    宋徽宗說:“前日取青唐,太師不記耶?豈非童貫之功?”
    蔡京回答說:“崇寧收複青唐時,派遣童貫前往,隻是監軍罷了。當時陛下方垂拱,責辦在臣。兵權交給王厚,而謀策皆臣也。若是當今,臣亦不能為之。收複青唐,今日尚不可為,何況伐遼國乎?”
    宋徽宗說:“其國內自叛,必不能久,如何?”
    蔡京回答說:“臣聞遼主之叔曰九大王,遼主遣九大王將兵伐金,而九大王即軍中為叛臣強立之,九大王得竄身歸國,遼主待之如初,後複出師。詢其帥,則又九大王也。未見其相殘之理。則遼主勝負,本未可知。”
    隨後,蔡京四上奏疏,彈劾童貫,指責其前後敗壞邊事。
    蔡京又對宋徽宗說:“童貫頃緣臣薦,使為監軍,權重過當。他日或累臣,不可無言。且童貫位極人臣,今與臣同,則臣實恥之。”
    蔡京對童貫的這些指責,讓宋徽宗有所顧慮,一度曾考慮罷免童貫一切職務,令其致仕。
    童貫從內侍童師敏那裏得到消息後,很懼怕失去權力。他知道蔡京大兒子蔡攸與皇上私交甚好,於是想請他幫忙。
    蔡攸這年四十五歲,比宋徽宗大五歲,與宋徽宗是老相識。早在宋哲宗元符年間,宋徽宗擔任端王時,每次下朝,都會在路上遇到一個眉清目秀的青年。那青年每次見到端王都要下馬,拱手而立,謙恭有禮。
    端王很好奇地問身邊人:“這是誰家公子?”
    身邊仆隸回答說:“這是蔡承旨的大兒子。”
    蔡承旨就是蔡京,那時蔡京擔任翰林院承旨,是翰林院最高領導。那時,蔡攸在裁造院作監守。裁造院是專門給皇帝裁製服飾等用品的一個機構,是個很基層的部門。
    宋徽宗後來賜蔡攸進士出身,任命其為秘書郎。蔡攸於是鴻運當頭,官位高升,寵信有加。更不尋常的是,宋徽宗與蔡攸私下裏時常不拘君臣之禮,連蔡攸的妻子宋氏也跟著沾光。據說宋氏進出皇宮就像在自己家一樣,很隨意。
    可是,以什麼理由與蔡攸見麵呢?童貫煞費苦心。後來他想起自己在城西的房子,與太師府西湖鄰牆,遂以流水相接為名,邀請蔡攸出城相見,議分定界。
    蔡攸如約而來,童貫置酒厚甚,熱情相待,並送給蔡攸二條飾有犀角的腰帶,希望他在皇上麵前多美言幾句。
    後來,在蔡攸運作下,彈劾童貫一事不了了之。蔡京得知情況後,對蔡攸極為不滿,可又無可奈何。父子倆關係,從此開始變得勢同水火。
    從此以後,蔡京對於聯金滅遼收複燕雲戰略,開始進行消極抵觸。許多大臣依附於蔡京,也都不讚成收複燕雲。宋徽宗心情有些鬱悶。這天上朝時,蔡京沒來。蔡京因年高而享有特權,五日一朝。宋徽宗覺得,蔡京不在場正是一個可以讓大家暢所欲言的好機會,因為有些大臣可能害怕蔡京不敢說實話。
    宋徽宗突然問道:“有一事欲想商,北方果如何?”
    鄭居中回答說:“時機未到,不可為。”鄭居中此時拜領樞密院事,主管國防軍事。
    宋徽宗又問餘深,餘深回答說:“臣與蔡京所見相同,亦曾奏知,恐此事不可輕動。”餘深是位老臣,這年已七十一歲,此時擔任太宰。
    宋徽宗又問中書門下侍郞白時中,白時中顧慮重重,尚未回答,少宰王黼搶著回答說:
    “中國故地,久陷戎虜,今日天相陛下,成此大功,若不乘時,恐有後悔。”
    王黼隨即展開闡述,洋洋灑灑說了數十句話,皆曆曆可聽。
    宋徽宗笑了笑,說:“眾人皆說不可,卿獨可之,難以施行,姑俟他日。”
    又過了一些天,宋徽宗在延福宮舉行曲宴,宴請蔡京、鄭居中、餘深、王安中、白時中等宰執大臣。酒足飯飽後,宋徽宗令大家泛舟遊玩。
    隨後,宋徽宗將一張紙交給童貫,讓他去找蔡京等宰執大臣們。凡是認為可以收複燕雲的,就在這張紙上簽名。
    蔡京等人一聽,皆大為錯愕。蔡京拒不簽名,說:“請回去稟奏皇上,臣將當麵陳述己見,難以書名。”
    尚書右丞王安中說:“某生長北方,聞燕人思歸之情切矣。今若舉事,指揮可定。某亦願書名。”說罷,提筆簽名。
    其餘大臣皆默然,既不說話,也不簽名。
    很明顯,宋徽宗是通過此舉來檢驗宰執大臣對於收複燕雲的態度。
    現在,宋徽宗心裏已經很清楚,隻有少宰王黼與尚書右丞王安中是收複燕雲的支持者。如果要繼續推行聯金滅遼收複燕雲戰略的話,必須更換宰相。在宋徽宗心裏,蔡京下台已成必然。
    然而,蔡京遲遲不主動提出辭職。宋徽宗等了幾天,蔡京還沒有表示。於是,令童貫與蔡攸一同去太師府,向蔡京索取辭職報告。
    蔡京沒想到皇上如此強勢,急忙在家置酒招待童貫與蔡攸,並自稱“事出不意,莫知所為”。喝了幾杯酒後,蔡京對他倆解釋說:
    “某衰老宜去,而不忍遽乞身,以上恩未報,此心二公所知也。”
    旁邊的人聞聽蔡京稱呼兒子蔡攸為公,無不竊笑。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