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汪藏海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1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盜墓筆記》中說的,汪藏海曾經被任命直接參與設計了整個明皇宮。設計明皇宮是明朝遷都以後的事情。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今南京),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汪藏海也就是主持設計了北京的明皇宮,也就是跟明成祖朱棣是一個年代的。當時追求長生的皇帝就是明成祖朱棣。
    北京紫禁城籌建於明成祖永樂五年,興建於永樂十五年至十八年。整個營造工程由侯爵陳圭督造,具體負責是規劃師吳中。從明永樂五年年起,明太宗集中全國匠師,征調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經過14年的時間,建成了這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成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建築之一。
    推測汪藏海就是以當時的規劃師吳中為典型。
    吳中
    吳中,字思正,3歲過繼給了吳合忠,過繼前原名汪藏海。
    在正史上記載的吳中深受皇帝朱棣看重,明代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工部尚書,曾任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其主持了明代宮殿,長陵獻陵景陵三陵。
    吳中是武城人,在明史、嘉靖武城縣誌中均有確切的記載。吳氏族人保存的《吳氏宗譜》始修譜序中也有詳細記載。汪藏海為吳合忠繼子,吳合忠多年無子在42歲時將遠房親戚的次子汪藏海過繼,改名吳中。
    吳中早年認日本來華學問僧為師學習,在這期間他接觸的到唐代後失傳的陰陽學和風水學。對於他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吳中得到朱棣的信任後被委以重任,升北平布政司經曆,又升大理寺右寺左少卿。永樂二年九月,升右都禦史。永樂五年正月,任資善大夫,工部尚書,負責營建北京宮殿。永樂七年,主持修建長陵。正統七年四月,吳中辭官。同年六月,吳中病故,享年七十歲。之後葬於武城(今老城鎮)城西十裏,其墓後被乾隆《武城縣誌》列為武城十六墓之一。
    在正史上一路順風順水的吳中看起來似乎沒有《盜墓筆記》中的那麼神秘,雖然有可能是三叔的YY,但是想想朱棣一心追求長生,而吳中如此受朱棣信任,擅長風水的他也不一定為朱棣做了什麼呢~
    小編在《明拾遺雜錄》上查到關於吳中的資料:
    “其三歲過繼,傳其五歲時便可以目移梁。宗人傳之以奇。十二歲其父關內遊曆,遇大禍,亡。十七歲失所蹤,城皆為考,此為天意。後其多參墓陵設計。傳其鬼才天工,多毒計。控死工匠無數。匠人皆恐。其間多遊曆,江河皆踏,複過長水,終收稚子。宣德元年,複任工部尚書,複修帝陵,七年終成,帝大賞。自隱,無所蹤,十年間其徒複現,麵色無所改。後又隱。坊間多傳其語,上古,不鹹多詭,飛簷玉殿。自此無名。”
    野史裏的吳中似乎有了幾分《盜墓筆記》中汪藏海的奇術與神秘,小編特意去查了一下,”不鹹“就是上古時長白山的名字,”多詭”,“飛簷玉殿”,這不是雲頂天宮麼!
    好吧,斯人已去,當時那段曆史的真實已無可考,但是僅從現存的資料也可窺探出幾分吳中的智慧驚人。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