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中國地下相關+傳說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52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白色的彼岸花又稱曼陀羅華(mandarava),紅色的彼岸花又稱曼珠沙華(manjusaka)。
    《法華經》中的四花之一。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及西南部分地區,相關記載最早見於唐代,被稱作“無義草”、“龍爪花”。
    《佛經》記載“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佛曰:
    梵語波羅蜜此雲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
    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
    即名為彼岸有生有死的境界謂之此岸超脫生死的境界謂之彼岸是涅盤的彼岸
    佛說彼岸無生無死無若無悲無欲無求是個忘記一切悲苦的極樂世界
    而有種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生於弱水彼岸無莖無葉絢燦緋紅
    佛說那是彼岸花彼岸花開花開彼岸時隻一團火紅
    花開無葉,葉生無花相念相惜卻不得相見獨自彼岸路
    [彼岸花]
    摩訶曼珠紗華原意為天上之花,大紅花,天降吉兆四華之一。佛典中也說曼殊沙華。是天上開的花,見此花者,惡自去除。佛家語,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隻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由於秋彼岸之時開花,因而稱之“彼岸花”。
    彼岸花字麵上也常常被看作佛教的“彼岸”之意。
    彼岸花為死亡之花,惡魔的溫柔。傳說中自願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於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
    相傳彼岸花隻開於黃泉,一般認為是隻開在冥界三途河邊,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落落黃泉,花繁不顯葉,葉綠不生花,花葉兩不見,生世永相念。
    彼岸花如血一樣絢爛鮮紅,鋪滿通向地獄的路,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彼岸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在黃泉路上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當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傳說一個長相奇醜無比的鬼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可正因為他醜,姑娘並不愛他,出於愛戀,他隻有把姑娘囚禁起來,後來,來了一個武士,他救出了姑娘並與她相愛,而同時,武士用劍斬殺了鬼。鬼的血濺在亂草叢中,一種紅黑相間的花從此便在那裏絢麗地綻放開來,這種花的名字叫做“彼岸花”,從那以後,彼岸花便開在了地獄中叫“忘川”的地方,那裏是死去的人忘卻今生情緣,轉身投胎來世的地方。
    愛情,大概也是如此,隻因為彼此愛得不同,就要葬送很多很多,也要忘卻很多很多。於是,彼岸花成了來自黑暗的愛情使者,因為它見證了一段黑色的死亡。
    彼岸花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因此才有“彼岸花,開彼岸,隻見花,不見葉”的說法。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長葉子,秋天立起開花,冬天葉子又慢慢退去。
    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相念相惜永相失。如此輪回而花葉永不相見,也有著永遠無法相會的悲戀之意。
    相關材料索引:
    一:曼珠沙華出自《法華經》:本名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又叫做彼岸花、天涯花、舍子花,它盛開在陰曆七月,花語是“悲傷的回憶”。
    《法華經•序品》:“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中的天花便是來源如此,法華經四花: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殊沙華。
    二: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九:“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合離,根如芋魁,有遊子十二環之,相須而生,而實不連,以氣相屬,一名獨搖,一名離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為赤箭。”
    彼岸花是日本對金燈的譯名,是因為彼岸花有毒,吃了會中毒而死。因此彼岸花又名“死人花”、“地獄花”、“幽靈花”。
    三:寫一部具備美感和蒼涼的小說,一部關於壓抑和尋找路途的小說,一部涉及到孤獨,尋求等人本問題的抵達靈魂的小說,一部雖然疼痛但是清醒的小說。這是安寫《彼岸花》之前最基本的構想和目標。
    一個人要企及到這一構想高度和精神純度,需要相當冷靜地看待整個人類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包括情感,包括欲望,包括活著,包括死去。
    四:神話名詞釋義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死之後要過鬼門關,經黃泉路,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由忘川河劃之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裏麵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麵。忘川河上有奈何橋,奈何橋邊坐著一個老婆婆,她叫孟婆,要過忘川河,必過奈何橋,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
    鬼門關
    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陰曹地府的一個關隘。中國民間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日(又說七月十四日)是“鬼節”。在每年的這一時候鬼門關就會打開。
    鬼門關是進入冥界的必經關卡。無論是誰來到這裏都必須接受檢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國通行證一一路引。鬼門關是一座牌樓,上麵橫書蒼勁有力的“鬼門關”三個大字。它是人死後之魂到陰曹地府報到的憑證。在這張長三尺、寬二尺的黃紙上印有“為豐都天子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豐都地府轉世升天”,上麵還蓋有“閻王爺”、“城隍爺”、“豐都縣太爺”三枚印章。凡是人死後,即燒掉它,亡魂就拿著它到鬼門關,經查驗無訛後,方能入關。
    黃泉路
    在中國的神話和宗教典籍中是指人死後到陰曹地府報到時走的路。傳說人死後,會有陰間的捕快黑白無常來捉拿人的魂魄,把他們帶到陰曹地府去接受陰間大法官閻羅王的審判,以決定他們是升天做神仙;或再次投胎做人;還是打入十八層地獄去受苦。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黃泉路一是對這些關和路程的總稱;另一種是專指這一路程中的一段叫黃泉路的路。走完黃泉路後,就意味著即將受到閻羅王的最後審判以及十八層地獄的最後考驗了。
    忘川河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死之後要過鬼門關,經黃泉路,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由忘川河劃之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裏麵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麵。忘川河上有奈何橋。
    忘川河是彙入“三途河”最長的支流之一。三途河也叫做“三途川”。傳說中,“三途河”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死者生前的行為,而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被稱為"三途"。
    奈何橋
    奈何橋是鬼魂曆經十殿閻羅的旅途後準備投胎的必經之地,在這裏會有一名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祇,給予每個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一詞,引自梵文,意即地獄。傳說死者到此,有罪的要被兩旁的牛頭馬麵推入“血河池”遭受蟲蟻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過橋,卻非常簡單。橋分三層(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往橋下的汙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每年香會時,香客爭以紙錢或銅板擲入池內,並以炒米撒入池中,以為可以施給餓鬼。
    望鄉台
    原指古代久戍不歸或流落外地的人為眺望故鄉而登臨的高台。後來,隨著道教鬼神觀念的成熟和佛教地獄體係的引入,逐步從現實建築演變為虛幻存在﹐成為神話傳說中,進入地獄的鬼魂們可以眺望陽世家中情況的地方,有時也借指陰間。
    據古代傳說描述,望鄉台的建造結構相當奇異,上寬下窄,麵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盡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麵,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
    孟婆湯
    是傳說中一種喝了可以忘記所有煩惱、所有愛恨情仇的東西,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去到另一個地方的時候,它被端在孟婆手裏,奈何橋前。人生在世,多苦多難,這一碗下去,是種釋然,徹徹底底地與前世做了一個了斷。
    孟婆湯是由“彼岸花”曼珠沙華和忘川水熬成的。傳說中孟婆湯的做法是先取在十殿判定要發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藥材,調合成如酒一般的湯,分成甘、苦、辛、酸、鹹五種口味。凡是預備投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的迷魂湯,如有刁鑽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鉤刀絆住雙腳,並有尖銳銅管刺穿喉嚨,強迫性的灌下,沒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三生石
    “三生”源於佛教的因果輪回學說。佛教認為,眾生因其造作的善惡等業力,在六道中死此生彼,循環不已。眾生前世的生存為前生,現世的生存為今生,來世的生存為來生,總稱“三生”。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上麵有今生前世的糾纏!傳說,逝去的人會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因果輪回,緣起緣滅的故事,都被重重地刻在了這塊三生石上,因而它就能映照出每個人前世今生的模樣。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準備喝孟婆湯、輪回投胎的人們。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