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遇見你(正文) 一 煩人旅伴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54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今天?我看看啊。10月30號。”
“五年了。”
“什麼五年了?”
“我第一次去美國。五年前的今天,老瞿送我去的。”
“對啊,你都大學畢業半年了,是吧學長?哈哈哈……哎我聽說你們學校有個學生電影節?是不是挺有名的?”
“嗯,那是我們學校的畢業作品展。老瞿那時候才第一次看我拍的片子……最後一次。”
“哎我說,作品展?是所有人的畢業作品都要放嗎?”
“廢話,隻有優秀的,足夠優秀的片子才能放給所有人看。”
“你就是想說你優秀唄。你這麼優秀,你們院長有沒有給你個巨大的擁抱,外加一枚深情的kiss啊,還有……”
“你閉嘴!再廢話把你從飛機上踹下去!院長太醜,我懶得看他。”
“哎哎,有照片嗎,就穿著學士服跟老師同學一起拍的那種,我沒穿過,給我看看唄,那衣服醜不醜?”
“醜,比院長還醜。你哪那麼多廢話!”
“其實現在想想,我家老頭那天就有點打蔫。畢業典禮加酒會,從下午折騰到晚上。我當時以為是小夥子坐飛機累了,再加上沒休息好,就沒當回事。”
“你怎麼老在想這些事。”
“因為這些事太奇怪了,實在是太奇怪了!我現在一想頭都快要炸了,你說……”
“哎!給我講講你大學時候的事吧。”
“我大學還沒讀完呢,你不會自己看。”
“別給我裝傻,我是說在美國讀書時候的事。你爸送你去美國,走的時候你有沒有哭鼻子?嘴裏喊著爸爸不要丟下我!哈哈哈哈!”
“那是你。”
“那你呢?就沒有一絲絲不舍?”
“不舍?嗯……更像是彼此解脫吧。”
“靠,那你們那天幹嘛了?”
“那天啊……逛超市。”
“逛超市?”
“嗯,就我們學校附近一家超市。我畢業他去接我的時候我們又去了一次,他說和四年前變化很大。”
“變化有多大?”
“不知道。不過四年時間確實是足夠改變很多。那超市和學校就隔兩個街區,算是我很熟的地方,所以在我眼裏,它都沒怎麼變過。可是老瞿說它變了,變得麵目全非。”
“可能他是對的。”
“我知道,他是說從門麵到貨架,再到花生醬擺放的位置,這些細微之處都變了,是一點一滴慢慢積累的,在我眼裏早就看習慣了。”
“其實這就好像你早起照鏡子時看到的自己,今天和昨天根本沒啥區別。可在那些好久不見的人眼裏,你變得就是天翻地覆。你應該是早就忘了四年前這家店是什麼樣,可是你爸卻記得。”
“你說得這個倒是對,人就是這樣,越是朝夕相處的東西,就越不記得它有哪裏特別,它為什麼珍貴。可你說它到底是算變了還是沒變呢?我跟我爸誰有發言權?”
“我不懂你這邏輯怪圈,我就知道,你倆誰說都沒用,店的主人怎麼覺得才有意義!”
“嗯,有道理。關我屁事。不對,也關你屁事!”
“哎哎你看你看,說著說著又急了,是你自己自願跟我講這麼多的。”
“哦,是我錯了。”
“別介啊,學長!繼續說啊。人家都說上完大學人就算真正長大了。你說呢?”
“上完你老婆你就算真正長大了。”
“你滾!我上你還差不多!我說真的呢。”
“我不知道,反正我不是。我早就長大了。”
“哦對,我忘了,你爸是把你朝著給他當爸的方向培養的。可他這培養明顯是失敗了啊,你到現在都根本不明白你爸他想些啥。”
“幼稚。不過我也沒啥資格說你。我那時候也以為,我會一樣一樣經曆老瞿當年經曆過的事,然後就會越來越了解他的立場、他的感受,還有他的智慧。不過現在看來,那時候還是太天真啊。”
“你想說啥?我怎麼聽不懂,你這人好詭異……”
“我是在說,你去到什麼地方,過什麼樣的生活,跟什麼樣的人打交道,這一切啊,都隻因為你自己而變得不同。你永遠不要期望更多的經曆會讓你更能體會別人的立場,你經曆得越多,你就越跟別人不一樣。閱曆這東西,不是加工人的流水線,在它那,從來沒有相似這麼一說,也就沒有感同身受這說法。”
“那按你這麼說,閱曆有什麼用?”
“有用啊,它讓你離自己越來越近,離別人越來越遠,它讓人跟人的差異成為每個人最刻骨銘心的習慣。他幫助你一邊理解與眾不同的自己,一邊學會怎樣去接受永遠匪夷所思的其他人。這是一門必修課。”
“我就喜歡你這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你咋不上天呢?
“傻逼,我是在天上。”
“哈哈哈哈,你是逗逼嗎!”
“其實是老瞿寫過這麼一句話:認識你自己,看慣每個人,把費解拋到腦後,對誤解習以為常。可那時候我畢竟還小啊,未滿十八歲,根本聽不懂得這些大道理。”
“他還教過你什麼?我現在對你倆的事越來越感興趣了。”
“我爸教我的東西多著呢,我為什麼要告訴你?你又不管我叫爸。”
“叫你大爺!快給我說說,講講你爸的故事也行啊,我需要知道。”
“你不需要。”
“就隨便講點,你小時候的,他小時候的也成!”
“不成。他沒給我講過。”
“哎呀閑著也是閑著,他學生時代的也行。”
“他從不給我講他上學時候的事。你就當他沒上過學吧。”
“屁!那他平時都給你講什麼啊?”
“講,道,理。”
“滾滾滾,不講拉倒。那就說說你的,你在國外讀大學時候的事還沒講呢。”
“沒啥好說的。”
“那我來問,4年……1460天!總能有些可說的。”
“你丫算的還挺溜。”
“那是,我喜歡用數字,數字和統計學的方法可以理性的量化整個世界,而且往往會讓人忘記自己是個人,把需要調動大量思維和情感的問題,成變了一套單純的公式。”
“生而無趣。”
“開始問了啊。”
“拒絕回答。”
“修了多少門課?”
“30。”
“寫過多少劇本?”
“8部,41萬多字。”
“呦,記得還挺清楚,看了多少電影?”
“500整。”
“嗯?為啥?”
“不為啥,我喜歡整數。”
“去過多少國家?”
“15個。”
“你們班多少人?”
“22,我說你問這些有意思嗎?”
“閑得無聊,隨便問問。處過幾個對象?”
“你滾。”
“這是最後一個問題,回答完我就不煩你了!當然,要是雛兒就直說,不丟人。”
“你瞧不起誰呢。大學有過兩個女朋友,一個兩年,一個三個月。說完了。”
“這是最後一個問題了,多說點唄。”
“我真沒啥好說的。第一個是我第一年回國的飛機上認識的,她跟我在同一個城市讀書,家也是上海的,我當時覺得這就是緣分,直接把她當我老婆候選人了。後來再開學我倆就好上了,她跟我一樣,也玩得特別瘋,跟我一快喝酒,喝醉了就在大街上唱歌,然後我送她回家,有時候就直接送到了樓上,然後就那啥。”
“那以後呢,怎麼分了?”
“沒聽過那句話嗎,和你一起喝的酩酊大醉的人,最後是沒辦法送你回家的。沒有多具體的原因,就因為一件發生過一百次的小事,可那一次得結果就跟前99次不一樣了。”
“你們是誰先提分手的呢?”
“她問我是不是想分手,我回答是,算誰提的?”
“那第二個女朋友呢?”
“第二個是個美國妞,三個月,無疾而終,在國外算正常。”
“還以為都是因為對方劈腿呢,看來我高看你了。”
“別,誰也不用高看誰,不說了嗎,關了燈全都一個樣。人跟人怎麼說呢,算是互為恩師的關係吧。很多道理不是靠一個人的能夠學透的,必須要有人教你。不知道會是誰教誰,可結果就是兩個人都學到了不少。”
“那你相信命中注定嗎?”
“我信啊,可我還行相信,你以為命中注定的東西,其中的變數也一樣是命中注定的。你喜歡的,過了多久都還是喜歡。隻是像我們這些大人明白,喜歡,根本不意味著什麼。這倆女孩,現在看來,都是我喜歡的人,可至於能不能在一起,還真就和喜歡無關。”
“你還真是學電影的,說出來的話都跟過台詞似的。哎,你爸也喜歡電影?”
“他不喜歡。”
“啊?”
“據我所知,過去二十年裏,我爸沒花錢去電影院看過電影。”
“那我知道了,碼字的永遠瞧不起看圖說話的,這群騷人就是有意思。”
“說誰騷人呢!當初我想學這專業的時候還挺怕他不待見的,不過最後他什麼都沒管,就管每年開學給我交學費。”
“那你們畢業影展他也沒去看?”
“去了,他終究拗不過我,帶著一百個不情願去了。可你猜怎麼著,最後快結束的時候,我偷偷的看了他一眼,那老哥們好像還掉瓜子了……”
“你沒問過他為什麼不愛看電影?”
“他說電影院太安靜,太封閉,坐在裏麵需要很投入。他說他是個靜不下心來的人,如果在這樣的環境裏呆久了,會走神,胡思亂想的。”
“走什麼神啊?”
“他說他總會想導演到底想說什麼。”
“我覺得吧,我不是專業的,就隨便說說。其實拍電影的人,就是想用這種方式,把平時不能說的話說出來,而作為觀眾的話,就是把平時不敢直視的世界,毫無顧忌的看個清楚。導演要說的是和你看到的,沒必要一模一樣。你覺得有道理嗎?大導演。”
“大導演不對你做任何評價,不過我告訴你老瞿是怎麼說的吧。
“我洗耳恭聽。”
“他說電影是對現實的一種模仿,但僅僅隻是模仿,不是還原。多數的電影追求盡可能接近現實,可它注定成不了現實,這大概就是他為什麼不喜歡電影吧。在他看來,電影這東西,越是真實,就越虛假;越感動人,就糊弄騙人。它在技術上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模仿,可這種模仿卻被很多人誤解成了現實。哎!你小子不說剛才就是最後一個問題嗎!”
“這是你主動贈送的,別怪在我身上。我知道你願意給我講,我就勉為其難的聽你絮叨絮叨,您繼續。”
“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安德烈•巴讚(法)